(以下内容均直接点击打开阅读或观看!!!)
最近,有些同学和家长在本公众号后台诉苦:上学期已进行了一次月考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也算认真,花了那么多时间,就是没有效果,这初中都不知道该怎么读下去了。
成绩不好的同学有很多人不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他们不习惯自习的时候独立、自觉学习;同时他们却喜欢上课开小差,自习的时候讲话、睡觉……有的同学甚至是吃饭都没有好习惯—他们不喜欢吃正餐,而是喜欢吃零食、垃圾食品等等。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学习时一副有心无肝的样子,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初中阶段,布置作业的目的相对简单,而且大部分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在课上被同学消化,课后作业更多起到一个巩固、拓展的作用。对部分初中生而言,在扎实理解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做作业巩固的同时,可以尝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课上多听老师的讲解思路,课后多思考、复习,理清思路,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种习惯的养成,将对今后进入初三后的中考复习,起到巨大的作用。不少同学求胜心切,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都能学得面面俱到,结果样样都抓,样样也没有抓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应该说每门学科的作业布置,都是结合课程重点来的。有基础题,当然也有提高题。有些题目可以选择不做,作业贵在精而不在多,剩下的时间可以是放在学科重点上来进行突破,也可以多思考,做到做作业不仅高效,而且高质量。初中学科增加了,自然作业也会增多。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地做题,最基本的东西还是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反而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但是自己却没有发现。说得直白一点,初中日常的学习是为中考打基础做准备的,而近几年中考越来越注重在基础之上考查同学们的能力,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题才是最有效的。所以在日常做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多做基础题,由基础题再到提高题、到高难题等,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解题的能力。除了教材上的练习题,适当的课外辅导练习也是需要的,最好每个知识点都对应的试题练习,强化课后作业的效力。很多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有不少初中学生表示很苦恼,“我每回做作业都很认真,可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一步是“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面前的问题;
第二步是“思”,就是做完之后要回顾和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第三步是“归”,就是将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能完全按照这三步来走,上课时结合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多想多问,课后做好配套练习,有不明白的及时记录、发问、解决。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有的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不少初中生存在这样的误区,尤其是初一学生,还处在小学的学习模式当中,对初中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认为课上完、作业完成就万事大吉了,这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下次课老师还是会再讲到,即使不讲,多做做同类题型也就能掌握方法了,因而忽视日常的总结归纳。真的是这样吗?初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灌输记忆。每次做题比较陌生的同学,基本上是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作业当成一种负担。潜意识中不愿意回顾、不愿意总结,久而久之,也就不会了。毕竟中考渐渐临近,这时候要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强烈的引导自己要去回顾、要去复习。通常坚持2周后,就能克服这个毛病。一定要把这些题抄下整理起来,包括错误、不严密的地方都一个字不改的抄下。并在旁边注明丢分原因,是计算时错误?是条件漏了?还是题目理解错了?在错题旁边注明原因和当时是怎么想的。一般来说,能抄下5~10题左右就能改正这个恶习(视错漏程度而言),从而达到会做并且全对。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太多数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知识点以后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以至于不在课堂上适当记录笔记,晚上自修时不再复习当天上课的内容……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有一部分同学,他们会承认自己不会,他们的学习第一次往往以失败告终,但没有补救的措施,没听懂课堂知识,造成以后的课都听不懂。如果我们拿登上十层的台阶作为学懂的话,只要不达到第十层台阶,任何一层台阶停下来都是失败。成功的路上尽是学习“失败者”,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们停下来了,在没有充分学懂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这样,当时认为学懂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的现象,拒绝继续深入学习,存在浮躁的问题。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考试时候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也得不到满分。这其实也是浮躁造成的,应静下心来看书,应分两种情景看书: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课本上为什么要编写这些内容?接下来学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查一查自己继续学习的困难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复习时先要想一想,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有逻辑规律地罗列出来?对应有哪些典型例题?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或考试时没有仔细审题,就急于动手解题,经常在题目没看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失败的人都会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会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但下一次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要停在当下,不要急着往前走。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楚再做,边审题边思考: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有什么隐含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拖延症可以说是大家的通病,特别是对于男生来说,相对于女生来说比较浮躁,不能深入性的进行学习,知识的理解都知识局限于表面。这种情况呢,就要求大家首先回归于课本,把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再深刻的理解一边,比如说课本中的二级结论都自己亲自动手推导一边,弄清楚结论是怎么来的,这样才会记忆深刻。
把课本中的知识梳理过后,就找专题类的试卷或者试题,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做几道试题来进行检验,看知识是否真的掌握牢固。初中生都接触过网络,而且会越来越普遍。但有的初中生却完全缺乏自制力,心思整天都花在玩上,甚至是牺牲学习和休息时间偷偷玩手机。有的初中生把手机当成了形影不离的宠物,手不释“机”。上网、聊天、发微信、听歌、看书、刷微博……老师在上面认真讲课,他在下面认真玩手机;自习的时候,别的同学在认真学习,他却全神贯注地盯着虚拟世界……长此以往,你的手机将会降低你的视力,更会降低了你的成绩。当然不是说要对手机抵制,而是要用的适当,别把时间都浪费到这上面。年轻的你们该有的是实现理想的动力,该做的是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断去奋斗!巧妙利用我们身边的各类互联网产品(手机、电脑、ipad)来为我们的知识学习铺路。平时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甚至看似无关的知识,应该有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的语言素材统统存将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充实,到时候“钱包”鼓了,自然“财大气粗”、左右逢源了。另外,你真得琢磨语言这玩艺儿,它太神奇美妙了。理论上讲,世上的一切都在语言的囊中,每一种事物,都有一种语言形式与之对应。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就是寻到那种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个“ 形式”一定是既带有你鲜明的个人风格,又符合客观实际和其他同种语言使用者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你也许要问了:“那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我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你至少每周有5节左右的语文课吧?你手里至少有语文课本还有语文读本吧?你不至于从来不看《读者》《青年文摘》或其他报刊杂志以及常更常新的畅销书籍吧?如果文章字字珠玑、妙语迭出,充满哲理,那你积累的应该不止一两句吧?至少可以从中能学到或者能借来一两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技巧吧?就内容而言,你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科学知识的拓展或思想感情的启发和熏陶吧?马上动笔记下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情感的碎片或火花——这便是语文学习的较高境界了。从理论上说:天地宇宙有多大,你的语文课堂就该有多大;用语文界的行话说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向你传达有关语文的有用信息,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类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关键是我们往往缺少灵敏的接收器和聪明的翻译家。回到语文学习上来,我们无非是要在老师指导下(加上自学),达到这样两个目标:一、在形式上,拥有足够的词汇量(理论上当然越多越好),掌握相应的语言游戏规则——语法、修辞、章法、逻辑等,积累比较丰富的语言使用经验。二、在内容上,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所以你至少应该自然而然的接受、继承并理所当然的热爱、弘扬借助汉语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仅仅实现第一个目标,我还不能保证你的生命质量和灵魂质量。只有实现了第二个目标,你才可以说是完成国民教育也是自我教育的根本任务,达到了理想的教育境界也是理想的人生境界,至少你要一直保持向这个方向的努力。第二个目标,也许对应试没有明显的直接“疗效”,但它至少可以使你的作文在思想情感上出手不凡、高人一筹。这就是语文学习为什么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道理。语文学习必然会使我们原本粗糙浅陋的心灵日臻细腻、丰富、深刻。第一个目标只会给你考场答题和作文的技巧和皮毛(形式),不会给你更持久、更长效的“内力”——充实的内心、高尚的灵魂、伟大的理想、博大的人文情怀等。
麻烦,特别是初三生,把你们所有的初中课本拿出来~从头开始看。
基础打不好,怎么继续?你需要认真去研读课本。研读什么呢?考纲里面要求的每一个知识点,从定理,推导,例题,课后习题,每一步,都要求你自己去做,不要不耐烦,不要觉得好像很无聊,你是菜鸟,你难道还想着大鹏展翅吗?实际点。在刷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我对这个知识点并没有我自己想的理解透彻了,我只是理解了表面。这时候,你就进入状态了。拿出你的笔记,开始写,你错的这道题,你为什么错,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有时候,一道题可以花费我1个多小时的时间,写了慢慢两张活页,但这恰恰加深了你对这个知识原理的理解,相信我,是值得的。然后,在未来的每个日子里面,你遇到相同的类型题的时候,就整理在一起,时间一久,你慢慢就会发现,其实还真的错来错去就是那么几个知识点。你理解透彻,你的分数就上来了。我们现在的数学考试,都是知识考试,而不是智力考试。比的就是你多认真,对这个知识理解是不是透彻了,是不是了解清楚了,仅此而已。虽然中考各种辅导书出的很好,最好的那本还是你自己整理的那本。说到这里,推荐一下,买一个活页本,做什么呢??很笨的方法,做错题集!!!没错,每一道题,写下解题方法,然后在下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你的心得体会,这点很重要。然后回到课本,找到这个知识点,看看课本是怎么样论述的!!!当你把这个过程全部完整过了,相信我,你已经在110以上的分数了。虽然这对大神来说不算什么。我也只是一个当年数学考了65分的菜鸟呀。
首先,你要想想,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废话,当然是分数对不对?那么很简单,你所想要做的就是提高分数。对于相对来说低分层的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争取选择填空全对。说到这里你们肯定是想忍不住拍死我,我能选择填空全对还会是这个分数吗?其实,错了。这里说的是争取,那就意味着,你需要多花点时间,当然,也有可能没办法全对。没事,把选择填空做两遍,我就是这样吧准确率提升到90%。你们又要说没有时间对不对,没有时间那就练习速度呀。除非变态的考试,一般的考试选择填空不是特别难。一般是最后的一两道难。针对这样,我们智力时间有限,那就什么特殊值,简化法,选项规律法全部用上,一般对我来说,准确率一半一半。曾经看过一篇访谈,某英语演讲的亚军在谈心得时说:“我初一的寒假与暑假除了把《歌舞青春》系列看了至少100遍之外,什么也没干。”对于这一行为,我们暂且不置可否,但是这种疯狂的浸泡式听力学习所带来的进步却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如果你现在高一而且也对英语有兴趣,就应该多多接触英语材料(英美电视剧、电影,VOA,BBC,新概念…...),而且最好不要带有明显的英美音倾向(除非你已经有了明确的出国计划)。
听的多了,耳濡目染,就能够记住一些词语,句段,语法结构,这对于其他英语能力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所以我说听力可以解英语之忧。如果你已经是初三生了,那么,多做些相关的题目是无可动摇的王道。
这是别人问我最多的一部分,也是我最不好解释、以至于后来同学都不再问我的一部分……缘何如此?我的答案概括出来其实还是一个词“语感”。
执果索因,语感又从哪里来?循其本,语感最基础的来源就是课本中的课文。每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大抵都和本单元的语法和单词密切相连,想必同学们的老师们也让背诵过一部分吧!即使没有背诵任务,那么,试想一下,如果多读几遍直到熟读无误,那么其中的语法结构是否就与课文内容一起被你铭记于心了呢?随后,当“深谙”英语课本被你纳入学习习惯之后,就可以再进一步了,这一点将在下一部分中谈及。
做到这一部分之后,你会发现语法并不死板,比起那些固守题海战术的同学,你的进步更大更快,而且你对语法的理解也更透彻灵活,也很少会与答案的思路矛盾。
各地英语试卷题型截然不同,却断然无法摆脱这两个题型,二者基本占了中考英语的半壁江山。上一部分中提到的“语感”的进阶,也会伴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
我们初二的时候,每周读一份英语报纸(当然,杂志也可以),对我而言,能精细读完的文章有一大半,这样一来,见得多的单词(可以准备一个电子词典,查阅那些不太偏的生词)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读的多了,语法结构也就不用死记硬背了。
另外,课本上课文中的生词,即使没有要求,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虽然很辛苦,但是这种努力会换来单选与阅读的双重稳步提升。
谈完积累谈突击,我虽然不认为英语是一门能通过刷题来提分的学科,但也见证过班里的同学一路从80多分一路“刷”到逼近115…所以,初三党们,如果对英语实在没有兴趣,那么刷题就是你的不二门道。
对于阅读题:通读全文(若时间实在不够,读得能找到所有答案就赶紧止步!),记叙文务必理解主题与大意;而说明文则不必如此精细,即使生词较多也不用慌张,把题干对应到原文中,找到大致句子和段落,然后从原文中找一找,有没有题目的选项?做到这一步,不全对也八九不离十了。
对于完形填空:在基本能够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快速浏览全文,了解作者感情(有利于排除选项)。注意,文中出现的高频词语往往不是偶然,而是对某些空具有暗示作用。最后……无数次的错误让我不得不说,不确定的题目最好先不要选出答案,此时的选择往往是胡蒙瞎猜,然而等到细读全文后,也许就会豁然开朗。
买一本单词小册子也好,把课本附带的单词表单独订在一起也行,自己抄也罢~总之如果遇到这种题,同学们的手里就必须有一本完整的初中英语单词册了!
另外,前面提到的听写、阅读、做题,无一不是在巩固单词。所以,只要踏实积累,单词填空不是问题!
说起来,依然是蛮心酸的一部分。初三期间,老师无数次强调要在作文中多运用华丽的词句。因此同学们言听计从…可是到了中考,无数篇词句高端,平时大约可以尽揽满分的作文都只有23~25分(满分30分),我的作文也是其中一例。思来想去,为什么呢?同学们可想过为何虚浮的诗词不能恒久流传于世?无非是因为堆垛词藻,内容空虚。英语作文亦然。
谨以此惨痛教训告诫广大初三生,辅导书中的满分作文可以模仿,甚至是必须模仿,但是应当看到,满分作文的好,在于兼具充实的内容与高级的词句。作文有了丰富内容,好句能画龙点睛;然而只有好句没有内容的作文却是虚有其表。
说起道德与法治,可能很多同学都会头疼:把书都翻烂了,可是看到题目该懵逼照样懵逼......首先,道德与法治课本翻来覆去看五遍,是必须的。因为道德与法治真的是除了考试中材料部分外,其他都是课本上可以翻到的知识。所以政治想要高分,看课本是少不了的。这里强调一下,看课本时要注意里面的图片和小字以及老师给你划的重点知识,要着重去看。当然没有划的段落不代表你就不用看了,一般这些段落是对重要知识点的一个解释或者延伸,多看看,总归没有坏处。再来说背书,背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可以先记住重点词汇,然后逐渐记忆整段文字。比如事件的名称、制度、影响等,先把这些词记到纸上,边记边联想课本上的知识点。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记忆,然后隔两天,再把这些重点词拎出来,在脑子里回顾课本上相关知识点。反复三五次,这个知识点你就不会忘记了。说到历史,不少同学都吐槽,自已这点记忆力不足以记住这么多琐碎的事件时间,balabala一大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并没有人让你把所有的时间全死记下来,是人都不可能做到啊!你只需要把考试的重点以及喜欢在时间上挖坑的知识点专门整理出来,时常记忆就行。比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大改造、1954年人大等。通常这些选择题里都会涉及到时间的干扰,记清楚就能顺利脱坑了。相信大家手里都人手一本地理图册吧,毕竟是学习地理科目必备的武器。你把北斗地理图册逐字阅读一遍,边看边做笔记。图册上的所有图都要看,包括图片旁边的文字也要认真通读,比如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等都要看,这些将来都是你答题时的要点。如果有看不懂的一定要标注出来,找时间集中问老师,千万不能搁置不管。你也可以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贴到床头,睡前醒后都看一遍,这样中国的疆域和区划以及地形、温度带分布等知识心里就有谱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也印在脑子里了。背会了,就拿张白纸,自己默画地图,脑海里回想着这些地方的山川河流、人口、城市等。之后不管题目考你什么,你脑子里都能想起相关内容,分自然全得了。其实我觉得物理跟数学很像,是理科特点最强的科目。不少同学都会觉得物理很难,对着题看半天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有了一点思路但又不完整比较混乱,到头来还是没能解决这道题。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学懂呢?
我为什么给大家做这个比喻呢?因为其实解物理题的过程就是开门的过程。物理题是那扇门,你手里的钥匙就是你脑子所掌握的基本物理知识点、概念、模型等。
你要想解决一道物理题,首先你的技能包中必须有这道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比如速度、路程、牛顿定律等等。接下来,怎样从你杂乱的技能包中快速准确地找出解决这道题所需要的那把钥匙呢?这就需要你去仔细观察题目的特点(就像观察锁芯的构造一样),然后思考哪些知识点、公式、模型是与之相匹配的。所以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对怎样学好物理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吧。简单总结一下,就是首先必须先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点、概念和一些非常基本的常用的模型,这是不可少的。接下来就需要通过不断地练题来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点都不是很难,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与同学老师讨论把最基本的概念等学好。所以其实大多数同学的问题不是知识点没学懂,而是明明课上学的也都懂,就是自己去解题时解不出来,要不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要么就是思路混乱迷迷糊糊的。这该怎么办呢?练题!多练题!注意我在这里不是提倡题海战术,而是强调要想把物理(包括数学)学好,多做题是必须的!千万不能眼高手低!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相信大家身边不乏时时刻刻都在练题、刷了一本又一本但成绩仍不见起色的同学,他们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就是没有掌握住做题的方法。大家做题一定要搞清楚目的,就是做题不是在追求数量,跟同学比今天又刷了多少页资料,多做了几张卷子。而是质量!做一道题就要真正掌握一道题,包括其涉及的知识点、公式、模型,甚至一些特殊的技巧等,这就是举一反三的“秘诀”。一个词:多悟!首先是“悟”,就是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你遇到一道不会的大题,肯定要看答案对吧,那你是怎么看答案的呢?相信大多数同学是顺着答案的思路从第一行读到最后一行,对于基础知识还算牢固的同学,这样子读下来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但注意!这个过程你其实是被动的,处于知识接收者的地位,并没有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可能如果让你自己在卷子上做一遍或者给别人讲一遍的话你就完全傻眼了。依旧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它为什么这样切入?是题干中有提示么?这道题为什么选择这些牛顿定律而不是其他的?这一步到下一步是怎么想到的?是不是题目的什么特点决定的呢?这道题有用到什么特殊的模型么?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想透彻,才能真正理解这道题,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要反复悟。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其实每次看同一道题目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因为你每次看它的角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样两三次下来,你就基本可以做到对这道题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好的把握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这里说到反复看,我不禁想提一下关于错题本的问题。从我上小学时,我妈就总是嘱咐我让我别忘做错题本,但其实我自从上了初中之后就没再做过,因为太忙了时间根本不够用,抄题太麻烦了。从最终的结果看,好像也并没有多大影响。其实,错题本只是一个形式,它的真正目的是让你反复去翻去看。所以了解这一点后就知道错题本不是必须要有的,在比较繁忙课业很紧的初三完全可以直接在参考书上做一些标记(比如打钩、画星星),一段时间后回去看时方便找到就行。记住,一定要灵活些。以上是我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体会,总结下来就是先掌握好基础知识,然后多做题,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要多悟。
扎实的知识基础,即课本上那些物质、反应、原理什么的,一定要彻底掌握住。想抛开基础知识去一味地练题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里大家一定要抛弃自己心中幼稚的想法,觉得背书是一件无聊的、没有意义、不好玩的事情,就不屑于去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会要求自己各方面都去努力做到最好,而不是只耍自己的小聪明。所以掌握好基础知识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去背、去理解,不懂就问同学和老师,相信如果认真去做了,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没问题的。关于化学我想强调的其实不是如何学基础知识,因为那没有所谓的方法而言,老老实实去背、去理解就好了。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关于化学考试特点及应对方法的一些感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卷子上经常见到一些题,它所涉及到的物质或者反应流程什么的完全是课本上没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出题人还给出了你一系列问题让你回答,那真是一脸茫然啊……怎么办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先弄清楚中考的特点,那就是标准化、客观化,它所考察的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社会上一些人说的“中考考得高的很多都是书呆子”这一观点我是不赞成的。因为很明显现在只靠背背书上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能解决一些中考题目的。认识到这点之后问题就很好解决了。中考它既然是客观的、标准的,那它给出的答案也一定是令所有考生都信服的,也就是说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否则如果全国的考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由去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答案,那中考也就失去客观化和标准化了。是从某个人的生活常识或者人生经历中来么?显然不是,因为这与客观化相违。记住:答案永远从试卷上来。因为只有这样才对所有考生是公平的、客观的、标准的。那怎样去从试卷上找答案呢?抓出题人的提示,所谓读出题人的心思。中考试卷上几乎没有一句话是废话,因此要多去留意题干、图表、备注等提示,慢慢琢磨,答案都藏在出题人给出的提示里。
掌握住这一技能之后,你就会发现即使从来没见过那个物质、没听过那种反应,你也能在出题人的提示下一步步的把这道题目解出来,就想破解迷宫一样,这种感觉还是很奇妙的。其实我觉得生物是最不好拿分又最好拿分的科目。为什么说它最好拿分呢?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认真背就能拿高分。记得我们当时的生物老师给我们说过:生物唯一的复习方法就是背书,把生物书当做课外书一样的去读,读得滚瓜烂熟直到书上的小字部分、配图什么的你也都清清楚楚了,那生物基本上就离拿满分不远了。所以生物要想考高分,很简单,就是背书!这点一定要切记。那为什么又说生物最不好拿分呢?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懒得背。其实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我们选择理科的原因无非就是历史政治那些科目懒得背,所以在面对文科特点最浓的生物时,我们也是懒得背。但是生物就是那样:考场上这个知识点你背住了就会做,没记住就不会做,就是这么简单。所以理科生一定要克服自己那种“懒得背”的浮躁幼稚心理,去严格要求自己。
点击了解并关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
(以下内容均可直接点击打开阅读或观看!)
图书推荐:《尖子生之路》培优系列共8册
推荐理由:丛书内容均是本公众号之前发布的公众号文章精选更新而成,丛书最大的特色是:个人独立编写,有着其他教辅书无法替代的优点!详细了解与购买,请点击打开《尖子生之路》系列丛书特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