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文化自信
近日,南方日报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晓斐文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植根于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积淀
中华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和鲜明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和辐射力是非常强大的。
从个人交往来看,传统文化观念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促进了文化认同,达成伦理观念共识,进而形成牢固的民族凝聚力。从民族交往来看,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合相生”的理念,既维护了民族的主体性,又包容了异质文化,促进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形成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和辐射力。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为当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继续开展经济文化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明之间的互通互鉴为今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文化交往基础。
文化自信奠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西文化的交锋与碰撞日益频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始终坚持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无惧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也是我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展现
文化自信是一个主体对自身历史发展作出肯定、对自身发展现状感到满意和对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充满信心的一种文化心理状态。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邓小平同志坚定认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深受金融危机困扰,经济陷入衰退,政治出现动荡,社会产生危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建设者、推动者和贡献者。面对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日益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复杂的思想观点交锋不断,我们更要认清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文化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推
荐 阅 读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广药大传媒中心 郑欣谊
责任编辑:倪慧玲、李西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