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的建议不是没人给过,而是太年轻,听不进去

杨昇 在作文里成长 2020-12-03

老家的一个邻居偶然得知我的微信号,加了我。尽管她再三解释自己是哪一家的什么人,但我依然毫无印象。这也难怪,我已经离开村子23年了,期间的人事变化,我哪里能搞得清,何况我们那村那么大,人那么多。

三言两语聊到了她女儿,说她女儿刚从湖南某市高职院校毕业,学校不好,学历不高,专业也不好,工作难找,刚在长沙找了份实习的事。她说要是早知道我在长沙,早知道我了解高等教育,就应该早点问问我,让我给些建议。

没等她说完,我就来了一句:“建议有个屁用!”

看她呆住不说,我就给她解释。我说,要是自己学习好,高考成绩考得高,不用别人给建议,照样会考到好学校好专业;要是学习不好,自己考了个二三百分,又没有心气复读再考一年,那别人的建议恐怕一毛钱用处都没有,毕竟学校的录取靠得是分数,不是别人的建议。

何况这些小孩子们一般都不愿意听别人的建议,作为农村孩子,虽然他们见识不多,但是想法很多,虽然分数不高,但心比天高。他们把学习想象得太难,却把挣钱想象得太容易,在该努力学习的年龄,一门心思地想早点儿去挣钱,以便脱离学习的苦海,对于这类学生,正确的建议和他们是不兼容的,所以建议了也没用。

我作为村子里比较早考大学出去的一员,毕业后从事的又是教育工作,所以常常被村里一些人作为儿女考学咨询的对象,这些年给过一些人建议,虽然不见得有多正确,但是自认为比他们自己当初想的还是高远一些。可是多年以后我回过头来一反思,发现我的建议没有几次能让对方满意,也没有几个人真正听过我的建议,可见我还是对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对他们的心思了解不透。

我的老家平凉在整个甘肃省算是不太重视教育的地方,拿我家所在的平凉市经济最发达的崆峒区来说,人口60.98万,2016年参加高考人数3564人,一二本共上线1420人,本科一批上线627人,本科二批上线793人,全区600分以上共40人。

而省内其他一些地方,比如张掖市民乐县,人口23.08万,2016年高考600分以上有42人,仅民乐一中2016年一本上线662人,二本上线1492人。全县的考生数和上线数我没有查到。民乐县这样一个人口只有平凉市崆峒区1/3的地方,区区一个学校的本科上线率就是整个崆峒全区的近1.5倍。

白银市下的会宁县,总人口56.41万,没有平凉市崆峒区人口多,2016年全县高考600分以上考生有130人,一本上线1210人,二本上线3725人,全县本科上线人数是平凉市崆峒区的约3.5倍。

老家村子里的孩子们在这个整体不重视教育的大氛围下,绝大部分没有什么学习的心气,但家长毕竟也不能像前些年那样让初中毕业的孩子就出去打工,所以好歹也还是得上个高中,这些孩子大部分高考时也就只能考个二三百分。

高考成绩一出来,家长就开始发愁,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找个二三百分的学校上吧,可村里已经上出来的那些二三百分的学生很多工作还没个着落,很多人也没看出有多大出息,这不上吧,孩子似乎想上。

这时候有些老乡就想听听别人的建议,所以找我寻求建议的大部分是这种情况,毕竟村里能考个一本二本的人还是凤毛麟角。在给家长和学生做咨询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有些学生好高骛远,常常满脑子不劳而获的想法,想以二三百分的高考成绩上天入地,希望有那么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去学个三年,毕业的时候就能有那么一份很稳妥的工作等着TA,希望能“包分配”。

有这样的学校这样的专业吗?有啊!这个社会,对于那些想不劳而获就轻轻松松实现人生开挂的人,那些量身定做好的骗局就在那里等着呢,多得是,就怕你不够贪心。

于是很多农村孩子轻易听信了那些招生集团编造的鬼话,幻想着多掏几倍的学费预买一份未来有保障的工作。当这样一个艰难的选择摆在父母面前的时候,见识短浅两眼一抹黑的农村父母犯难了,不掏钱吧,怕孩子将来怨他,掏钱吧,费用实在有点多,压力太大。

为了孩子的前程,借钱贷款都没有问题,就算砸锅卖铁也能凑够钱,问题是,掏了别家孩子好几倍的学费,预买的这份工作机会到底靠不靠谱,三年后毕业之时现在拍胸脯的人到底能不能给自己孩子“包分配”,父母也搞不清楚。掏钱怕被骗,不掏钱怕错过好机会,所以摊上这事的父母是最难的。

其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天上掉馅饼的事或许有,但恐怕砸不到农村人头上。这个世界,只要你相信可以不劳而获,那么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

上学也一样,别人家的孩子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股,从一年级一直优秀到大学毕业,尚不能确定地获得一份有保障的好工作,那些从小就没好好学习过没优秀过的孩子,凭什么多掏了几万元学费就能一举扭转命运的颓势?凭什么?就凭多掏的那几万元钱?那点儿钱你家里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里就没有?区区一社会最底层,无权无势,不努力不学习,就想凭几万元实现人生翻盘,只能说是痴人说梦。

所以结局我们不用深思都知道。

无论好学校还是差学校,我是建议农村孩子还是去上一个的好。一年多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农村孩子到底要不要上“烂大学”》(点击阅读),这篇文章被权威党报《光明日报》全文刊载过。这篇文章中对农村学生为什么要上“烂大学”说得很透彻,简而言之,农村学生去好点的城市上几年学,实际上是为了让自己尽快“城市化”。农村青年自身的城市化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也是自身命运转折的必须,去城市上学无疑是这种转折一个很好的助力,所以去大城市上学是必要的。

但以“自身城市化”为目的上学不是投机取巧,那一定要是一次深入灵魂的自我改造,要把自己改造成能适应未来时代的青年,任务不轻,压力不小。

但是这样的想法乡亲们往往不愿意听,他们愿意听“包分配”的承诺,因为孩子们信这个,而家长不知深浅,只能支持孩子。

所以正确的建议有个屁用。

年轻人,不栽栽跟斗,不受受教训,是没法谈人生的,好的建议,不是没人给过,而是听不进去。

杨昇原创美文推荐(直接点击可阅读):

1.  100篇走心美文,总有一篇触动您

2. 农村孩子到底要不要上“烂大学”?

3.  父母和儿女,也是一段浅浅的缘分!

4. 杨昇: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

5.携母上清华:不是高考改变不了命运,而是


●  杨昇原创文章,喜欢就请分享到朋友圈

●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公众号来源

●  其他合作请联系作者微信:36401867


更多原创美文,请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绿时采”(lvshicai8),总有一篇触动您!好文请与朋友们共赏。

本公众号每周发布 2 篇杨昇的原创美文,长按下图二维码可关注。


本文作者介绍:

杨昇,大学老师,文学爱好者,互联网追随者,创业实践者,坚持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这个时代普通人的情感,有10多年短文写作历程,其文字多年来陪伴很多人走过了人生的某些阶段,总有一篇文章能在你的内心引起共鸣。

↓↓↓需要绿色西北农产品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