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苦耐劳是美德,但喜欢吃没有价值的苦就是一种懒惰

杨昇 在作文里成长 2023-02-01
我常常想,底层,尤其是农民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在这场知识经济的大潮中错失了机会,简单说,就是没有抓住高考这个人生唯一向上攀爬的阶梯。这从好大学里农民子弟越来越少的趋势就能看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城市孩子教育条件好。这个不能否认。现在城市人拼教育已经拼到无以复加的份上了,几乎每个城市家庭都为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的高考实际上进入门槛还是挺低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高考还停留在以试卷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尺的阶段,而试卷上考的,只是教材上很死板的基础知识而已。
城市人再有钱,至多只能上更好的学校或请更好的老师来给自己的孩子讲解这些死板的课本知识而已,除此之外,也无能为力。农村人再没钱,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只要入了学,课本知识总还是有老师教的。就算老师不咋的,学生只要多买几本辅导书,多下些死功夫,大不了高三复读一两年,这些课本上死板的知识也是可以学懂的。只要认真对待,面对相同的考题,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差距不至于到现在这个地步。
关于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不认同,总觉得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别足以造成城乡学子成绩的巨大鸿沟。可是,每年总有那么一些农村孩子,他们从乡村小学一路到乡镇中学,接受的是和大部分农村孩子一样质量的教育,但为什么他们的高考就能考出很好的成绩?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2017年以648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的甘肃定西农村残疾学子魏祥,他被录取后写给清华大学的公开信和清华的回信曾感动中国;2018年以669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的云南省曲靖市农村学子崔庆涛,他在工地上搬砖时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照片曾轰动全网;我也说过甘肃会宁和定西这些贫穷的地方,大学一本录取率特别高,甚至高过很多城市。这些现象足以支持我关于高考进入门槛低的观点。
那么,既然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农村孩子只要努力学习,高考成绩就不会差城市孩子太远,可是,为什么现实情况却是,无论中考成绩还是高考成绩,整体上农村孩子都差城市孩子太多太多呢?
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这个差距归因于乡村孩子自身之外的客观原因,如留守儿童没人管、学校教学质量差、欠缺课外辅导班等,其实这只是表象,其本质原因在于乡村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上。
不得不说,城市的孩子在学习上普遍比农村孩子更努力。城市孩子更多会主动去吃学习的苦,而农村孩子更多习惯于被动地吃生活的苦。
说一个最近看到的新闻。腾讯新闻2020年5月24日在“中国人的一天”栏目有篇报道:《悬崖村女孩进城后:心里很慌,城里的孩子居然比我还勤奋》,报道中说,17岁的某色拉作,是悬崖村村民某色达体的小女儿,去年刚从山下的勒尔小学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考入昭觉县城最好的中学。但进城后拉作才发现,城里学校和自己以前读书的勒尔小学并不一样,因为晚上宿舍熄灯后,还有同学打着手电在看书,常常人都睡着了,手电还亮着。拉作心里很慌,比她条件好得多的同学,居然比她还勤奋。

曾经有一句话很流行:比你优秀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把这句话套用在城乡孩子的学习上,可以这么说:城市孩子的条件比农村孩子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城市孩子还比农村孩子更努力。
在学习上,城市孩子普遍比农村孩子更努力,这一点已无需多论证了,任何一个有城乡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总结出这个结论来。我在2019年大年初一写的那篇高人气文章《农村孩子啊,你知道现在城市孩子读书多用功吗?》(点击阅读)已经说过这个问题。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农村孩子在学习上普遍不够努力?
按理说,农村孩子的未来更多地只能靠自己,要想进入城市安居乐业,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基本上只有高考一条路,他们应该抓住这根拯救命运的稻草拼尽全力才对呀,为什么还在那里刷抖音打游戏?难道他们不知道七月骄阳下抢收庄稼很辛苦?难道他们不羡慕坐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敲着键盘的安逸?
农村孩子普遍比城市孩子更吃苦耐劳,但农村孩子吃的这个苦,更多的是低层级的生活的苦,也就是说,农村孩子更能忍受艰苦环境对自身肉体的折磨。比如在七月骄阳下在田地里挥汗如雨劳作一整天,或者在工地上搬一天砖,这样的苦,农村孩子吃得,很能扛得住。但这种对肉体折磨的苦,城市孩子大多扛不住。
由于城乡孩子对生活中的“苦“的耐受力不同,这就让城市的孩子对生活中低级的苦充满恐惧。城市父母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时,常常会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街道捡垃圾,以此来恐吓孩子。

前几天看到一张微信聊天截图,一个家长在家长群里自嘲道:“以我家孩子这成绩,以后只怕咱们这条街道就全归他了。”其他三五个家长也马上自嘲,有说一起扫的,有说垃圾归他们家崽捡的。可见,城市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受不了生活的苦,孩子自己也知道,所以,努力学习成了人生的唯一选择。
但农村孩子,那么苦的农活都不以为苦,扫个街道,捡个垃圾又能苦到哪里去?这种生活的苦,对于他们超强的吃苦耐受力而言,根本就小菜一碟。艰苦生活施加于他们的辛苦,他们有勇气有韧性有耐受力去克服,甚至还能苦中作乐。
既然生活中的辛苦都不以为苦了,那也就没有什么可恐惧的了,学习不好,大不了去打工,去搬砖,甚至去种地,无论生活施加什么苦给他,他都扛得住。
记得2019年高考期间有一段走红的采访,数学考试后后第一个冲出学校大门的考生接受采访时很风趣地说:“(第一个冲出来是)急着去汉口火车站,南下打工的心情。我相信凭借我高中生的学历,一定可以在深圳电子厂找到一份合适的流水线工作。”可见,在这个考生心中,站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劳作并不辛苦,学习才辛苦。

对于这种心理,“知乎”有一个高赞回答,问:“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答:“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当一个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耐操”的时候,他对生活的苦就不屑一顾,甚至还能苦中作乐。他就躺在那里,等着生活的苦扑过来,“小样儿,你能把爷咋的,爷不怕苦。”这种对生活的苦大无畏的勇敢,会让一个人变的懒惰和无所谓,不愿意去主动奋斗,不愿意去攻坚克难,不愿意去做对将来有重大意义的事,走哪儿算哪儿,推天度日,今日有酒今日醉。
看过一个“知乎”的帖子《一所技校究竟能有多乱?》发帖人是某技校兼职老师。他发现这些上技校的孩子完全不学习,为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他承诺请考试前三名吃烤串,尽管第一名到第三名都考了40几分,他还是花了三百来块请这三个学生吃烤串,但是学生没有任何兴奋,全程极度冷淡。学生一个个冷静得吓人,你说不好好学习,工作不好找,他会说,反正已经这样了,再差会差多少?

哀莫大于心死。心里没有上进的想法,没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样的孩子,学习怎么可能好?现实中你会发现,越是差的学校,学生越不焦虑,他们安逸的很,找不着工作,大不了干辛苦的活啊,多大点事?
所以,吃苦耐劳是个传统美德,但习惯于吃没有价值的苦,习惯忍受生活的艰苦,真的不是美德,那是一种懒惰,是一种发自灵魂的懒惰。


本号作者杨昇与文为友相关业务介绍:

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350多篇,全网多平台阅读量10万+文章11篇,全网阅读量数千万的文章2篇。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近几年来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在这些公司公关的艰难时刻,亲自操刀高质量公关文帮助公司度过难关。

长期提供公关文、演讲稿、广告软文、策划文案等的代写作。

近期杨昇老师主讲了大量中学生高考作文写作培训课程,课程全免费,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进网店就可免费听学。

本公众号文章推荐(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1.  一个西北五线小城的城乡风貌
2.  父母和儿女,也是一段浅浅的缘分
3.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农村呢?
4. 结婚更多是为了找个伴共同对抗生活的难处
5剩男剩女:寻爱的路上到底是运气太差还是自己太傻?
6. 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那个深爱你的人
7.  农村孩子啊,你知道现在城市孩子读书有多用功吗?
8.  过度吹捧摆摊,引大量生活无忧者入局,让靠地摊生存者何以为生?
9.  普高太少,更多孩子上职高,工业时代思维适合商业社会吗?
10. 自谋生路的小生意人,那等待中的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