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一个微信群看到了一段视频,是习总书记2021年3月22日至25日在福建考察时,于25日上午在福州闽江学院对广大师生的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这个二十来年教龄的老教师很佩服,领导人是真的很懂教育,而我们很多搞教育的“专业人士”却不懂教育。我特意把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录成文字提供给大家,希望教育的主管者和参与者们都能用心体会。福州闽江学院前身是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闽江职业大学。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达6年之久,时间是1990年6月至1996年5月。当时为凸显对职业大学的重视,建校初期便由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担任新校长。上任伊始,习近平向大家明确提出:“从我开始不当挂名校领导,关心这个学校建设,应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尽管习近平工作繁忙,但他经常通过现场办公、形势政策报告会、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和全校师生一起共谋学校改革发展。习近平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对闽江学院的发展影响深远。期间习近平为1074名毕业生签发了毕业证书。二十多年后习近平重回福州闽江学院,他站在大楼前向广大师生发表了六分多钟的演讲,内容比较长,为体恤读者,我先扼要提炼这个讲话的重点内容如下:1、教育就是要培养那些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东西才最能适应社会需要,学生有了社会适应性、创造性和潜力,到社会上才能发展和成长。2、在学校里学得很窄,在社会上不一定能进得了那个门,社会是多元的,是发展变化的,只有打好基础,才能适应未来,才能适应社会需要。3、社会的职业需求是金字塔形的,真正研究型的高大上的部分在塔尖,而大部分职业都是社会层面的。社会层面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受尊重能赚钱的职业就是成功的职业。4、高校办学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不要把什么都包进来。5、“立德树人”很重要,学生们在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怎么做人,老师的职责也主要是教学生怎么做人。大中小学校都一样,“学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在社会上能不能站得住脚,能不能成功,主要还是做人。6、学生的情商、智商、理想、信念都要健全,要好好学做人,好好长本领,要能为国家做贡献,也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读者们有没有觉得习总书记讲的这几点直击我们教育的痛点,尤其是直指当前职业教育的误区?具体我后面再分析,有耐心的话,请先看看习总书记的讲话实录。以下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实录,视频传不上来,我把讲话视频一字不落地录在这里:
闽江学院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但是办学方向一直是沿着过去的路子走的。我看了这个展览以后,得出这个结论,我那几句话,我也都忘了,你们在那后面写着呢,“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就是这样,我现在在全国,我就是推这个东西。我说什么叫职业啊,什么叫研究型啊,什么叫应用型啊?求学阶段呢,就是培养那些最基本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呢,是最适应社会需要的,而且呢,它又能够塑造一种精神,获得一种社会适应性,一种创造,一种潜力。到了社会上以后才能够去发展,到社会上才能够成长。你现在学的东西,你学的太窄了,到社会上你就能够进那个门儿吗?那不一定!社会现在是很多元化,在变化之中的,你过去哪儿有这么多的什么网络啊,是吧,那十年以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再过十年又变成什么样子?所以现在就是要把基础打好。基础,过去我们理解的那个职业,是这个意思,就是适应社会需要,现在我们叫应用更准确,就是适应社会的应用。这个应用的话,你说我们的社会需求,它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真正研究型的就是比较高大上的那一部分,大部分还是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哪有什么高低贵贱呐?你受到社会的需要,你在那里头受到尊重,而且你能收入很好,那不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一个职业吗?所以要这么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在这样的应用型学校里面,我觉得你们今后还是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我看了一下,现在你这个门类很多,不是过去那个闽江大学才几个专业啊,个位数,现在是60多个,很好!文、理、工、艺术什么都有,好像就是没有医学,是吧?不要搞那么多,搞得太多了以后什么也不是。你看现在很多大学,把什么都包进来,我说你们这,你们拉得动吗?你费劲死了,你这个书记校长。但求最优,办好闽江学院。当然我历来最重视的,我跟他们讲,是“立德树人”,学生们在学校,老师的责任就是教学生们怎么做人。指出道路和方向,教方法。学生们呢,也应该有意识地从这个方面去努力,而且这个是大中小学都一样,一辈子都是要学做人的,古时候人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你在社会上,你能不能站住脚,你能不能成功,你能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还是得学做人。我们这个闽江学院还是要把这一条摆在首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你不能是掘墓人、破坏者,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你不光是一个分数,情商、智商、理想、信念,这个都得很健全,这个才可以,这里边当然师生都要这样,老师为人师表,更要做到这一点。我总是到任何大学我都希望我们的大学生们,你们这好几代了,你看我一想,我说我九零年在这儿当大学校长,那会儿的学生,现在都过50了,是不是啊?你们这第几代啦,但是你们这一代啊,很厉害很重要,为什么呢?你们就是要2050年,我们第二个百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也就是更加靠近,或者那个时候就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责任在你们肩上。所以我说啊,这个学生们要好自为之,好好努力,好好学做人,好好长本领,最后,为建设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做出你们的历史性贡献。当然,在这里我也是希望同学们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呢,都能够学成文武艺,毕业之后呢,能够很快地为国家做出贡献,做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也能为你们自己的幸福生活,打出一片天地,好吗?
昨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来自知名媒体“南风窗”旗下新媒体公众号“勿以类拒”,标题叫《天坑专业一时爽,秋招火葬场》(点击阅读),文章讨论了那些所谓的“天坑”专业的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文章的中心概括起来就是:专业其实很不可靠,入学时火热到争相追捧的专业,毕业时发现是人见人嫌的“天坑”专业的情况多得是,社会在迅速变革,需求在不断迭代,大学里学习的专业很难保证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文科类专业尤其如此,而理工科的“天坑”专业甚至更难。学生要想就业无忧,提前走出象牙塔去实习去适应社会,才是最好的方式。文章的内容其实跟我们平时的观察一样,身边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只要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看看有多少人还是靠大学里学习的专业知识在谋稻粱?可以说大部分人这辈子干的工作都跟大学里学的专业不一致。当然,学医的,学软件开发的,以对口专业招进大学从事对口教学的老师,掌握了高精尖技能且入行了的工科生等,可能这辈子干的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其他大部分人,职业都不知道换了几茬了,最近爆出的很多新闻,如越来越多的博士挤着去当中学老师、很多博士硕士竞争街道办的基础岗位、名校硕士扎堆竞争烟草公司一线卷烟工人等,这些不都是专业不对口的典型代表吗。可见,就业中,专业也就那么回事。从这个现状出发,再去理解总书记说的那句话:“你现在学的东西,你学的太窄了,到社会上你就能够进那个门儿吗?那不一定!”有没有觉得很通透?专业与就业的关系,总书记看透了。既然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如今的大众教育,而且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可以说如今我们大部分适龄青年都在接受高等教育,未来可能全部的适龄青年都会接受高等教育,这个趋势从数据就可以看出:2021年高校毕业生是909万,2020年公布的新生人口是1200万,而且高校招生人数正在迅速扩张,但新生人口却在迅速下跌,预计今年新生儿在1000万左右,很快我们就没有足够的青年来填充大学校园了。在高等教育如此普及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行业,手持专业文凭的人都满大街了,而对应专业的就业机会就那么多,你要是学得太窄,你真的能保证自己进得了那个专业的门?所以,给学生的教育不能“太窄”了,如果我们以“专业”之名,给了学生太窄的教育,就好比我们为某台机器特制了一批零部件,结果这批零部件推向市场后,这台特殊的机器只选用了寥寥数个零部件,而大部分特制的零部件沦为了废品,如果一个企业这么生产零部件,那这个企业非倒闭不可。共享单车最火的时候,各单车公司的研发设计人员想的是如何突破传统自行车设计,让自己的共享单车不但外形独特,而且车上的所有零部件都要跟普通自行车不匹配,因为如果匹配,就会有人把共享单车上的零部件拆下来偷走,装到自家自行车上。如此一来,接到共享单车订单的传统自行车厂甚至要更换生产设备,专门为共享单车生产独特的零部件。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共享单车行业走向了穷途末路,一些共享单车企业不但欠了普通骑行者很多押金不能退还,更欠了很多自行车厂家的货款没有支付。按理说自行车厂家收了首付款,货还没有交,把这些货变成普通自行车不就没什么损失了吗?可是不能,因为这些零部件都是为共享单车特制的,别的地方用不上,只能作为废品回炉,这就导致很多自行车厂家遭受巨额亏损而倒闭。可见,凡是特制的东西,兼容性都很弱,而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中,兼容性很弱的东西是都很危险的,不会有很大的前景。大熊猫只吃竹笋,要不是早早被保护了起来,早就灭绝了。老鼠啥都吃,人类千方百计想尽办法,也没法灭了老鼠。兼容性就是生命力,一个人如果只会自己专业内那点儿东西,那是很危险的。而且,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现实是,社会上的绝大部分工作所需的技能并不高精尖,绝大部分工作都是最普通的劳动者能够胜任的,这个“最普通的劳动者”的门槛是“初中毕业、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社会上没有那么多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关于这一点,总书记也说得很透彻:“我们的社会需求,它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真正研究型的就是比较高大上的那一部分,大部分还是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哪有什么高低贵贱呐?你受到社会的需要,你在那里头受到尊重,而且你能收入很好,那不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一个职业吗?”大部分的工作适应的是“社会需求”,而社会需求并不高端。一个人应该有适应各种社会需求的能力,哪里需要你,你就要往哪里走,去了就能上手,就能顶得上,只有这样,你才会是一只被社会打不死的小强,你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让学生的专业兼容性高,要让学生更适应社会,能在瞬息万变前景无法预判的社会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靠什么呢?总书记说:“我历来最重视的,我跟他们讲,是“立德树人”,学生们在学校,老师的责任就是教学生们怎么做人。指出道路和方向,教方法。学生们呢,也应该有意识地从这个方面去努力,而且这个是大中小学都一样,一辈子都是要学做人的,古时候人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你在社会上,你能不能站住脚,你能不能成功,你能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还是得学做人。我们这个闽江学院还是要把这一条摆在首位。”可见,真正职业兼容性高的能力是“做人”的能力,这个“会做人”当然不是指见风使舵溜须拍马,而是指在这个由“人”构成的社会里,你“洞明世事”,你“练达人情”。我一直认为,所谓“学习”,尤其对文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就两件事:一是认识社会的真实,二是认识人性的真实。所有在这个社会混不下去要死要活的人,绝对不是专业太差,而是对“社会”和“人性”这两件事没有搞清楚,活得太拧巴,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业界一直在流传着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可以是前进的警示,也可以是无奈的叹息。我们都活在由人构成的社会里,人性是如此复杂,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人性的泥潭里挣扎,江湖上的刀光剑影皆因人性而起。“会做人”是“能做事”的前提,而“会做人”也是“兼容性”最高的能力。我们的青年学生,小时候受父母庇护,从小学到高中又都在围绕着有限的课本知识在反复刷题演练,对社会的了解对人性的体察都很弱,关于“做人”这一课,急切地需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补上。而我们的大学,在我感觉,是在越来越降低“教育的功能”,同时在越来越提升“培训的功能”,也就是说,我们在强化那些能够量化的“专业技能”,而在弱化不能量化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越来越少,这导致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既不能“洞明世事”,也不能“练达人情”,职业兼容性特别低,这样的学生,手握学历证书却找不到工作,不奇怪。教育的这个缺陷在职业教育中最为明显,职业教育整体上以“教授职业技能”为名,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而严重弱化“教育功能”,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方面做得太少。同时,接受职业教育的80%以上可能就是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长大的,从小没有人告诉他们城市文明的游戏规则,他们对城市生活和职场中的人情世故完全不了解,这些孩子最欠缺的实际是“做人”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总书记说:“古时候人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你在社会上,你能不能站住脚,你能不能成功,你能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还是得学做人。我们这个闽江学院还是要把这一条摆在首位。”对闽江学院这样一所脱胎于职业大学的应用型高等院校,习总书记的指示是:要把教授学生“学做人”摆在首位。首位啊,同志们!然而,我们的教育设计几乎忽略了这部分孩子的“做人”教育,忽视基础教育,只是围绕着很窄的专业技能练来练去。这些学生毕业了,就业时就如总书记说的:“你现在学的东西,你学的太窄了,到社会上你就能够进那个门儿吗?那不一定!” 何止不一定!在这个年轻人普遍不愿意进入制造业的时代,就注定了大部分职教毕业生飘荡游走于不同的职业之间,而这种飘荡游走,所学的专业技能可能再也用不上了,而“做人”的能力又是大部分职教生的短板,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啃老族、躺平族了。今年8月初我写过一篇文章《K12教培坍塌,职教新法酝酿,论大破大立之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投资》(点击阅读),这篇文章在全网的传播非常广泛,找我开通转载白名单而转载了的公众号有一百多个,而因为文章有2万字,很多不地道的媒体通过缩减、截图、洗稿等方式转载我这篇文章的不计其数,这就使得本文在全网的阅读量恐怕以百万计了,反正职业教育圈里的大部人应该是看了。可以说,我这篇文章是“双减”政策后全网传播最广泛的文章之一,也是对“双减”和职业教育论述最透彻的文章(这里没有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明确提出:我们的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对“后进学生”的学历托底教育,本质上它的“教育功能”应该是大于“职业技能培训功能”的。因为学生要在学校耗费三年甚至五年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对学生而言,是教育和成长,绝不是仅仅学习一个什么“技能”。要学习技能,你到工厂去,给你三个月,不管什么技能,绝对都学会了,你用不着在学校里耗三五年。而我认为这样的学历托底教育对后进学生而言是非常需要的,这会帮助后进学生安全成长到成年,会提高他们对社会和人性的认识,会培育他们更加成熟的心理,这些教育对于他们走出社会之后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用“职业技能培训”代替“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在职业教育中再弱化“教育功能”了,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绝大部分“职业技能训练”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你现在学的东西,你学的太窄了,到社会上你就能够进那个门儿吗?那不一定!”要从人的成长和发展角度考虑教育问题,教育不能太功利,不能给某种教育穿个不一样的马甲就认为它能与众不同,教育终归是要回归到人性和社会的真实之中的。
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400多篇,单平台阅读量10万+文章21篇,全网阅读量数千万的文章2篇,传阅量上亿次的文章1篇。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一文更是引爆了关于“社区团购”的话题,随后的舆论海啸导致了最高层系列政策的出台。近几年来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在这些公司公关的艰难时刻,亲自操刀高质量公关文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长期提供公关文、演讲稿、广告软文、策划文案等的代写作,个人微信56243161。
本公众号文章推荐(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1. “在作文里成长”精选的200篇代表作专辑
2. 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
3. “熟鸡蛋返生孵小鸡”的论文对科研工作者侮辱得不轻
4. 《觉醒年代》: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为何能撑起国家?
5. 论大破大立之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投资
6. 不能让传播文化和思想的群体无底线地堕落下去
7. 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那个深爱你的人
8. 关于我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思考
9. 农村孩子啊,你知道城市孩子现在读书有多努力吗?
10. 未来15年将新增3.8亿退休老人,没钱养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