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核武器,核战争距离人类便从来都是咫尺。
正因为这个世界的“核安全”远比想象中脆弱,才会出现瓦西里·阿尔希波夫(Vasili Alexandrovich Arkhipov)与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Stanislav Petrov)这类拯救世界的英雄。
瓦西里·阿尔希波夫的故事发生在1962年10月。
当时,美苏两国正因“古巴导弹危机”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苏联派了B-4、B-36、B-59和B-130四艘641型潜艇前往古巴。瓦西里·阿尔希波夫,是B-59潜艇的副官。
这些潜艇的任务,是保护载有核武器的苏联船只前往古巴。据赫鲁晓夫之子披露,之所以不派水面军舰而派潜艇,是为了削弱美国人的警惕:
“苏联潜艇在加勒比海有个军事基地。……9月25日克里姆林宫就已经决定不再派水面舰只去古巴了。派遣它们只会使美国人更加提高警惕。于是决定只派潜艇。10月1日,有四艘用柴油发动机的鱼雷潜艇驶往古巴。……每艘潜艇上有6个鱼雷发射装置,18枚鱼雷,其中1枚是核弹的。……三艘潜艇到达了目的地,一艘因半道上出故障返回。”
B-59潜艇进入古巴海域后,便被美国军队发现。为将之迫出水面,兰道夫号航空母舰与十余艘驱逐舰,对其实施了围追堵截。但美国军舰并不知道,这是一艘装备了核鱼雷的潜艇。
♦ 641型潜艇,引自维基
据另一艘参与行动的苏联潜艇B-130的指挥官尼古拉斯·亚历山德罗维奇(Nikolai Alexandrovich)回忆,四艘潜艇上的核鱼雷与普通鱼雷口径相同,可共用发射管。唯一的额外预防措施是:放置核鱼雷的设备多了一重锁,只有船长知道密码,只有船长有权在发射之前将放置核鱼雷的仪器打开。发射常规鱼雷的命令由海军总司令下达,发射核鱼雷则需在连续通信状态下得到莫斯科的无线电命令。命令收到并破译后,由船上的政治军官再次检查无误,便可实施发射。
B-130潜艇的指挥官,并不清楚B-59潜艇究竟遭遇了什么,因为“每艘船都在自己的航道上,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为免被发现,莫斯科也中断了与潜艇的联络)。但美国军舰针对B-130潜艇的围追堵截,仍然很值得参考:
“拥有 8-10 艘驱逐舰的埃塞克斯航空母舰与我的 B-130 作战,……目的是让我们筋疲力尽。……(但潜艇)不充电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勉强脱离了美国人,晚上在马尾藻海,我决定浮出水面。他们(船员)刚开始给完全没电的电池充电(这需要大约12小时),就接到报告,埃塞克斯号带着十几艘驱逐舰来找我们了。他们不会使用武器攻击,但可能会进行夜间撞击,以造成简单的航行事故。毕竟,他们和我们都没有开灯。我接着下达命令:停止充电,紧急潜水。我们只潜了大约17米,头顶上方就出现了驱逐舰螺旋桨的噪音。它的龙骨有六米。每隔一两分钟会有爆炸。这些爆炸来自手榴弹,在国际信号代码中,意味着命令潜水艇浮出水面。第一颗手榴弹在潜艇的正上方爆炸时,给人的印象犹如受到了深水炸弹攻击。我决定不在黎明之前浮出水面,因为美国军舰在我们上方,夜晚浮出容易发生碰撞。躲闪到早上八点,电池终于耗尽了。”
被迫浮出水面后,B-130潜艇的前后左右皆有美军驱逐舰“护送”,最近的一艘距离大约50米。埃塞克斯号航母则一直处在地平线的位置,以防备鱼雷攻击。B-130潜艇一边充电,一边低速行进,在四面夹击的情形下继续与美舰对峙,直到“古巴导弹危机”结束才返航。以常理论,B-59潜艇的遭遇,应该与B-130潜艇的遭遇大同小异。据该潜艇的通信负责人瓦迪姆·奥尔洛夫(Vadim Orlov)回忆,当时大概有十四个海面单位在追踪 B-59,然后“他们包围了我们,开始收紧圈子,尝试攻击并投掷深水炸弹。炸弹在船体旁边爆炸,感觉就像你坐在一个金属桶里,外面有人不断用大锤敲击。情况让船员们感到震惊。”其实,B-59潜艇遭受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深水炸弹,而是弱化版的练习深水炸弹(PDC)。这种炸弹只有手榴弹大小,可以起到比手榴弹更大的威慑效果,但又不至于如深水炸弹那般摧毁潜艇。所以,B-130潜艇的指挥官会产生“犹如受到了深水炸弹攻击”的感受,奥尔洛夫也产生了B-59潜艇是在遭受深水炸弹攻击的错觉——正因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水炸弹,所以B-59潜艇被包围后,仍可与美舰周旋长达四个小时。奥尔洛夫回忆道:“只有应急灯在运行。潜艇内的温度为45-50摄氏度,闷得难以忍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几乎达到了临界值。一名值班人员昏倒在地,另一个紧随其后,然后是第三个……他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我们仍然坚持试图逃脱。我们就这样受了大约四个小时的折磨。”长时间置身于高温、低氧环境,并遭受持续轰炸,B-59潜艇的指挥官瓦伦丁·萨维茨基(Valentin Grigoryevich Savitsky)渐渐失去了理智,试图组装并发射核鱼雷,与美舰同归于尽。奥尔洛夫回忆道:
“精疲力竭的萨维茨基无法与总参谋部建立联系,变得很愤怒。他召集了负责管理核鱼雷的军官,命令他将其组装到战备状态,‘也许(美苏)战争已经开始了’,他情绪激动地叫嚷着,试图证明他的命令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就轰炸他们!我们会死,但我们会把它们全部击沉。我们不会让我们的海军蒙羞’。”
B-130潜艇的指挥官尼古拉斯·亚历山德罗维奇承认,就技术角度而言,萨维茨基当时确实可以将核鱼雷发射出去。万幸的是,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奥尔洛夫说,这是因为潜艇的副指挥官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希波夫(Vasili Alexandrovich Arkhipov)持反对意见:“我们没有发射核鱼雷,而是控制住了萨维茨基的愤怒。在听取了二等舰长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希波夫和政治副官伊万·马斯连尼科夫(Semenovich Maslennikov)的意见后,他决定让潜艇浮出水面。我们提供了回声定位器信号,这在国际航行规则中意味着‘潜艇正在浮出水面’。”据说,出发去古巴前夕,阿尔希波夫曾向苏联海军第一副司令福金上将(Vitaly Alekseevich Fokin)寻求一份明确的指示:“上将同志,我们不清楚如何使用核武器。我们应该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使用它?”但他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当时装备在B-59潜艇上的那颗核鱼雷,其15公斤的爆炸当量接近 1945 年 8 月摧毁广岛的原子弹。这颗鱼雷如果发射出去,后果将难以预料。最坏的结果是有可能引爆美苏两国直接战争,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瓦西里·阿尔希波夫(Vasili Alexandrovich Arkhipov),1998年去世2002年,奥尔洛夫参加了在哈瓦那举行的“古巴导弹危机四十周年”反思活动。他在会上首次披露了发生在B-59潜艇内部的这场危机,也让“瓦西里·阿尔希波夫制止了一次核武器发射”这件事情首次为世人所知。奥尔洛夫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故意发射核鱼雷,即便是在潜艇浮出水面前的那种紧张气氛下,也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是让潜艇如此轻易地携带核武器,而潜艇发生设备故障或遭遇事故,并非鲜见之事。”另一位将世界从核战争危险中拯救下来的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是苏联Oko核预警系统指挥中心的值班人员。1983年的9月26日,彼得罗夫在值班时,惊讶地发现卫星预警系统显示,有5枚来自美国的核弹正向苏联逼近。万幸的是,彼得罗夫在上报时加上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这很可能是系统故障,而非美国真的对苏联发动了核攻击。事实也证明果然如此。因苏联当局不愿暴露其卫星预警系统存在严重漏洞,不愿让外界知晓该系统会发生致命故障,彼得罗夫的事迹被压了下去,没有报道,也没有嘉奖。次年,彼得罗夫被调离了军队。直到1998年,此事才因为苏联防空导弹防御部队指挥官尤里·沃廷采夫上将(Yuri Votintsev)的回忆录,而广为人知。2014年,彼得罗夫的事迹被拍摄成了电影纪录片《The Man Who Saved the World》。♦ 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去世于2017年。引自维基。奥尔洛夫在2002年披露B-59潜艇险些发射核鱼雷之事时,瓦西里·阿尔希波夫(1926-1998)已经去世。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馆长托马斯·布兰顿(Thomas Blanton)听完奥尔洛夫的讲述后感慨道:“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是,一个名叫瓦西里·阿尔希波夫的人拯救了世界。”2017年,美国生命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向阿尔希波夫追授了“未来生命奖”,颁奖词称:“也许瓦西里·阿尔希波夫是现代历史上的主要人物。多亏了他,2017 年 10 月 27 日才没有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55 周年”。代父领奖的女儿埃琳娜·阿尔希波夫回应说:“父亲一直认为他做了应该做的事,不认为这是什么壮举。”因长期致力于废除核武器运动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比阿特丽斯·菲恩 (Beatrice Fihn)女士则提醒世人:“阿尔希波夫的故事,是在警告我们与核灾难的距离曾有多近。”[1]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7/oct/27/vasili-arkhipov-soviet-submarine-captain-who-averted-nuclear-war-awarded-future-of-life-prize
[2]Recollections of Vadim Orlov (USSR Submarine B-59):We Will Sink Them All, But We Will Not Disgrace Our Navy. Source: Alexander Mozgovoi, The Cuban Samba of the Quartet of Foxtrots: SovietSubmarines in the Caribbean Crisis of 1962, Military Parade, Moscow, 2002. Translated bySvetlana Savranskaya, The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3](俄)谢·赫鲁晓夫,《儿子眼中的赫鲁晓夫》(下册),东方出版社,2006,第714页。[4]https://www.trud.ru/article/17-10-2002/47928_jadernyj_fokstrot.html[5]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75/[6]Russian Who 'Saved the World' Recalls his Decision as 50/50.美联社2015年9月17日。
推荐阅读
乌克兰史学者:乌独立后与俄罗斯的恩怨及内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