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名纳粹士兵没有开枪 | 短史记

言九林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2-05-24



作者丨 言九林

编辑丨吴酉仁


忽然想起二战中的德国士兵约瑟夫·舒尔茨(Josef Schulz)

舒尔茨生于1909年,是占领塞尔维亚的德军第714步兵师的一名普通士兵。1941年7月20日,在位于贝尔格莱德东南一个叫做斯梅代雷夫斯卡·帕兰卡(Smederevska Palanka)的小镇,德军行刑队处决了16名涉嫌同情和支持游击队的当地人;前一天,这支德军刚刚与游击队有过交锋。

德军对南斯拉夫的入侵发生在该年四月,仅用十余天就迫使当局签订了投降协定。随之而来的是针对抵抗者的屠杀。仅截至1942年12月,德军便屠杀了约2-3万名塞尔维亚人。这场处决,只是这场大屠杀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

没人知道当天具体发生了什么。

有传言称,舒尔茨被选中成为了行刑队的一员。还有传言说,战争结束后,当地政府挖掘遇难者遗体重新安置,发现了一具身着德军军服的遗体,可惜发掘者没有在意,将能够证明遗体身份的东西弄丢了。然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西德刊物Neue IllustrierteQuick先后刊登了一张日期为1941年7月20日的照片(见下图)。照片显示,德军行刑队正要对一群被蒙上了双眼的民众执行枪决,其中还有一名没有头盔与腰带的德军士兵,正面向受害者队伍站立。提供者称,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德军摄影师,拍摄地点正是塞尔维亚的帕兰卡。再然后,有人宣称认出了照片中这名没带头盔与腰带的士兵,说他正是约瑟夫·舒尔茨;还有人找到了他的兄长沃尔特·舒尔茨(Walter Schulz)。沃尔特说,照片里的人确实是他的弟弟。


这些杂乱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催生出了这样一个故事:士兵约瑟夫·舒尔茨虽身在纳粹军队之中,却未全然泯灭内心的正义。得知须参与针对16名塞尔维亚人的屠杀后,他放下枪脱下头盔,向上级明确表示拒绝:“不,我不能开枪,这些人是无辜的”。于是,丧心病狂的纳粹军队将他与16名塞尔维亚人一起杀害,然后草草埋葬在了一起。

人们很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愿意相信即便是在纳粹统治时期,也仍有人留存着人性的光辉,能够坚守住自己的良心,不去随波逐流作恶。所以,这个史料证据非常薄弱的故事很快便在南斯拉夫流传开来。1973年,南斯拉夫人拍摄一部十三分钟时长的小电影《约瑟夫·舒尔茨》,在荧幕上再现了他们愿意相信的这个故事。1980年代,他们又在屠杀的发生地树立起了纪念碑。

遗憾的是,德国的史料档案并不支持这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位于路德维希堡、负责调查纳粹统治期间所犯罪行的机构“侦办国家社会主义犯罪案件办公室”,在1972年的一份报告里否定了约瑟夫·舒尔茨的故事——尽管这样的故事有助于减轻普通德国人在战后的负罪感。他们说,根据官方档案,约瑟夫·舒尔茨死于1941年的7月19日,也就是那次屠杀发生的前一天,他的死因是与游击队交战。7月20日凌晨两点,当地军队向陆军指挥部提供了约瑟夫·舒尔茨阵亡的消息,该消息随后被传递给了他的亲属。此外,沃尔特·舒尔茨对照片的辨认也不能作准,与约瑟夫·舒尔茨同部队的一些幸存者有不同意见,他们说,照片中不戴头盔的那个士兵并不是舒尔茨。

究竟是被游击队击毙的入侵者,还是不愿参与屠杀的良知英雄?舒尔茨的故事陷入了迷雾之中。历史研究者的立场是“基于史料能够相信什么”,一些民众的立场是“基于现实愿意相信什么”。所以,即便德国方面给出了令人失望的史料档案,也还有许多人愿意相信舒尔茨是一位英雄。他们辩护说:处决了舒尔茨之后,前线德军很快就意识到了这种做法不妥当,会严重影响士气,所以他们在向上级部门汇报时撒了谎,说舒尔茨死于对游击队的作战。

1981年,西德驻南斯拉夫大使霍斯特·格拉伯特
(Horst Grabert)参加了纪念舒尔茨的活动——尽管事先他已经收到了路德维希堡提供的档案,知道此事存在争议。格拉伯特解释说,自己选择出席是不愿挑战当地人的“愿意相信”。人们希望在黑暗时代里仍有人坚守良心不去作恶,这种希望应该得到尊重。

关于舒尔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法兰克福汇报》记者迈克尔·马滕斯(Michael Martens)2011年出版的《搜寻英雄:不想杀人的士兵的故事》(Heldensuche: Die Geschichte des Soldaten)一书。马滕斯在书中说,经过多年的史料收集和访问调查,他相信真正的舒尔茨是死于游击队的子弹,那个拒绝开枪作恶的士兵舒尔茨只是后世的建构。

他还说,
这种建构反映了人们在回看纳粹那些惨不忍睹的极端暴行时,亟欲获得安慰的渴望——当年主持占领塞尔维亚的纳粹将领弗朗茨·伯梅(Franz Böhme)曾说过:每有一名德国士兵或德国人被杀死,他就要枪杀一百名塞尔维亚人质作为报复。可见其残暴程度。

人们支持舒尔茨的英雄故事,是因为人们需要从这样的故事里得到安慰和救赎,得到继续相信现实世界的力量。所以无独有偶,在荷兰也流传着一个情节高度相似的故事:1945年3月,荷兰的警察与党卫军部队指挥官劳特(Hanns Rauter)遭到游击部队伏击后身受重伤,纳粹随后启动报复,枪杀了116名人质,其中一名叫做赫尔穆特·塞法兹(Oberwachtmeister Helmut Seijffards)的警察,因拒绝参与屠杀行动而遭党卫军处决。


其实,舒尔茨的故事是假的,也是真的。假,指这个故事本身缺乏史料支撑;真,则是指依据史料记载,确有一些纳粹士兵曾拒绝参与屠杀。

比如1942年7月13日在波兰发生的“约瑟夫乌大屠杀”(针对上千名犹太老人、妇女与儿童)中,纳粹后备警察一0一营的500名成员中,就有12人拒绝开枪。其中,38岁的海因茨·布赫曼(Heinz Buchmann)第一时间向上级军官表态,自己“绝不会参与一场枪杀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的行动”。四十岁的汉斯·戴托曼(Hans Dettelmann)被编入行刑队,在执行第一轮行刑时,因“无法对着犯人开枪”而离开,他以“性格非常脆弱”为由要求退出,得到了上级军官的同意。还有人故意“没离开下车点,一直在那里忙东忙西,……根本不打算去行刑点对者犯人开枪”。

此外,还有四十余名警察在屠杀过程中以各种理由离开,如瓦尔特·尼豪斯(Walter Niehaus)在被迫开完第一枪、射杀了一名老年犹太妇女后“精神就垮了”,以身心崩溃为由退出了行刑队。

遗憾的是,档案里的这类记载,远不如舒尔茨的虚构故事受欢迎。真实的纳粹警察虽然拒绝开枪,但他们无须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行为的内核里有勇敢的元素,但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接近怯懦。所以,对很多人来说,这不是英雄坚守内心道德律毫不动摇的壮举,而是普通人在兽性时代力求保住一点残存人性的挣扎。在这种故事里,人们看到的是自己,而非横空出世的救赎,也就很难感受到抚慰。


更何况,“12人拒绝开枪”这个事实的另一面,是一0一营的绝大多数士兵都参与了屠杀。

历史学者克里斯托弗·布朗宁(Christopher Browning)在他研究约瑟夫乌大屠杀的专著中说,之所以一0一营的绝大多数士兵都参与了屠杀,首先是因为“后备警察一0一营的成员,和德国社会里的其他人一样,被淹没在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宣传的洪流之中”;其次是“对群体的从众”,虽然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指派去执行大屠杀,但相比不开枪,开枪反而是更容易的事情,因为走出队列不开枪,意味着“把‘脏活’留给了他们的战友,……相当于拒绝在一项令人不快的职责面前,拒绝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这对战友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没有开枪的人面临着孤立、拒绝和排斥”,而且“出列也会被视为对战友的道德谴责”,作为反制,其他战友会一致将出列不开枪视为懦夫行径。

这是很真实、也很有说服力的分析。唯一的缺陷是它不提供英雄,无法给人们带来安慰。(来源:腾讯新闻)


①https://www.tagesspiegel.de/kultur/wehrmachtsverbrechen-geisel-der-geschichte/4628452.html
②https://www.derstandard.at/story/1317018975119/sehnsucht-nach-schoenen-luegen-heldensuche---die-geschichte-vom-soldaten-der-nicht-toeten-wollte
③https://www.wienerzeitung.at/nachrichten/wissen/geschichte/387481_Der-falsche-Mythos-des-edlen-Soldaten.html
④(美)克里斯托弗·R·布朗宁:《平民如何变成屠夫?  一○一后备警察营的屠杀案真相》,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63-188页。
⑤Carl Bethke:Das Bild des deutschen Widerstandes gegen Hitler In (ex-) Jugoslawien.



推荐阅读

明成祖朱棣一次性屠杀了近三千人

一位女科学家在丈夫的庆功日自杀

汉文帝「三十税一」,百姓仍然要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