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军:导弹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

2016-09-02 点这里☞ 信息与电子前沿
今日荐文

今日荐文的作者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陆军,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乔永杰,张先超。本篇节选自论文《导弹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发表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1卷第4期。下面和小编一起开始学习吧~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使用V-1和V-2导弹以来,导弹武器迅速发展,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机械化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导弹武器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单平台导弹武器、功能信息系统支持的单平台导弹武器和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导弹武器打击链。各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及其在导弹打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导弹打击效能有着显著的差异,如表所示。


阶段

特征

效能

单平台导弹武器

电子信息设备配套导弹

看不远,打不远

功能信息支持的单平台导弹武器

C4ISR+K

看得远,打不远

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导弹武器打击链

C4KISR

看得远,打得远


导弹武器打击链概念


在导弹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决定因素,依赖雷达、飞机、舰船等多平台进行作战的背景下,打击链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来,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早在2002年,Gregory S. Marzolf就将打击链规定为发现目标,与之交战并击毁的从头至尾的事件序列,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ISR和C2、射手、武器和战后毁伤评估(BDA)。

在随后的研究和作战实践中,产生了对导弹武器打击链的不同视角的阐述,各有侧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过程视角,目标视角和C4KISR体系视角。过程视角强调导弹武器打击链是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和评估的序列,这也是打击链的6个环节。目标视角强调导弹武器打击链面向时敏目标(Time-Sensitive Targets),目的在于尽可能缩短打击链时间,满足时敏打击的需要。C4KISR体系视角是从体系对抗的角度来说明导弹武器打击链,强调通过打击链实现的信火协同的整体作战能力。


导弹打击链构成


导弹武器打击链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发现(Find)、定位(Fix)、跟踪(Track)、瞄准(Target)、交战(Engagement)和评估(Assess)六个环节,即F2T2EA。图中给出了导弹打击链路的构成。



导弹打击链环节

环节

功能

发现

①融合和集成传感器/信息,支持战场态势感知;②实时感知战场态势,使得决策者能够实时掌握战场的变化;③快速更新对态势的理解。

定位

①确定目标位置,掌握目标运动规律;②对目标实时准确的辨识;③识别目标类型。

跟踪

①作战信息的集成/展示;②生成航迹;③估计碰撞点/发射点;④更新航迹。

瞄准

①威胁评估;②交战规划。

交战

①战场环境的优化使用;②实时执行任务;③指挥和控制(C2)的实时协同;④火力的自调整。

评估

①双方状态评估;②目标的快速评估和选择,使得预期效果最大化;③准确评估地面/水面/空中/太空物理环境的影响。


导弹武器打击链作战样式与流程


导弹打击链通常有四类五种作战样式,分别是区域防空(截击战斗机、反巡航导弹)、空中打击(对海突击作战、对陆突击作战)、协同反潜和非军事行动(海上护航、海上搜救)。表中给出了各类作战样式的主要使命任务和作战流程。


导弹打击链体系能力


导弹武器打击链是将信息系统和武器系统融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C4KISR体系,其主要特点是:节点众多;信息广泛;任务多样等。打击链体系需要改变当前各任务系统相互割裂,“烟囱”式发展的状况,要求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能够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各作战平台能够自主协同,做到精准打击,尤其是中远程精准打击。


导弹武器打击链作战样式与流程

作战样式

使命任务

作战流程

类型

种类

防空

截击战斗机

对来袭作战飞机的拦截和打击。

预警机—指挥所—战斗机



/舰艇—导弹

预警机—战斗机/舰艇—导弹

预警机—导弹

反巡航导弹

对来袭巡航导弹进行拦截。

突击

对海突击

消灭和削弱敌舰面防空系统;消灭和削弱敌水面作战单元;破坏或者封锁敌水上运输线。

对陆突击

消灭和削弱敌陆上作战集团;破坏或者封锁敌交通运输系统;摧毁和破坏特定的敌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

反潜

反潜

搜索、跟踪和攻击敌潜艇。

反卫

反卫

搜索、跟踪和攻击敌卫星。



1. 融合集成,整体能力;2.网络中心,全局服务;3.设施共享,快速连接;4.自主协同,精准打击;5.简单开放,演进部署。


作战体系架构图



导弹武器打击链指标

1. 打击距离:打击链发现并发射导弹的距离。

2. 闭环时间:从预警机发现目标到完成打击效果评估所需要的时间。

3. 饱和度:打击链的饱和度是在发射窗口内能够发射导弹的数量。

4. 毁伤比:在对抗中,击中敌方并使其丧失战斗力的概率与被敌方击中而丧失战斗力概率比值。


结论


本文明确了导弹武器打击链的概念。分析了其构成,包括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和评估六个环节。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导弹武器打击链体系应具备的能力。在后续研究中,将在本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导弹武器打击链的具体问题。


陆军:战争形态演进及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学术:信息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



  • 本文发表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1卷第4期,版权归学报所有,阅读全文请联系我们。

  •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热点阅读:

混合战争理论:21世纪战争新思维

强势围观G20:“老牌壕”与“暴发户”的爱恨情仇

新视点:军用无人系统的是是非非

【邀请函】“梦想2049”青年创新论坛

学术:基于国防部体系架构(DODAF)的美军信息支持计划(ISP)

学术: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研究

吴剑旗: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窄带雷达目标识别系统

有奖互动:一张奇怪的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