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电磁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

2016-09-03 点这里☞ 信息与电子前沿
今日荐文

今日荐文的作者为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专家沈月伟,刘民。本篇节选自论文《电磁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发表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1卷第4期。下面和小编一起开始学习吧~


近年来,新军事变革的出现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最近发动的几次局部战争拉开了信息化战争的序幕,美军凭借强大的高新技术优势使得打击链的时间不断缩短。打击链是指部队在战场攻击目标时,形成的“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评估”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也就是美军大肆宣扬的OODA回路。

电磁武器的快速发展使得打击链的时间进一步缩短。电磁战的本质是以“电磁场”为主要作战手段进行的攻防行动,以光速(300 000km/s)完成打击过程,通过对“电磁”和“信息”的利用和控制,实现对物理系统的“软杀伤”与“硬摧毁”。随着下一轮的全球军事化热潮,信息系统会对未来战争形式造成巨大的冲击,能使地域分散的多个传感器能协同工作,实现一体化的传感器指挥控制,从而确保“电磁武器打击链”的精确打击。

电磁武器及其打击链

按对目标的毁伤程度分类,可分为电子软杀伤电磁武器、对抗武器、硬杀伤电磁武器和软硬一体化武器。典型的硬武器有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等。按打击的目标类型,可分为战略电磁武器、战役电磁武器和战术电磁武器。按工作平台分,电磁武器可以分为天基、空基、陆基和海基。

 

电磁武器打击链是利用光电和电子对抗、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脉冲炸弹、高能激光武器等先进的电磁武器,实现电子情报侦察、进攻、防御和摧毁等作战模式,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评估。


电磁武器打击链作战样式与流程

电磁作战是指使用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飞机以及水面舰船等协同作战平台对电磁目标探测感知、威胁识别和攻击敌电子目标的战斗行动,通常在作战编队的统一指挥下,与其它电磁感知与电磁对抗等兵力协调行动。协同电磁作战通常是作战编队空中进攻战役、防空战役、空中封锁战役和协同其他军种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独立实施。技术途径如图所示。


电磁作战样式以及技术途径示意图




与经典电子战相比,电磁武器打击链是利用电磁态势感知方法完成战场信息的全面收集,利用新型可 “秒杀”的电磁武器完成对目标的打击,并采用先进的电磁防御手段来削弱敌方的作战效能。

装备战斗群的四道防线

防线名称

防御距离

组成

功能

描述

外防区

500 km

预警机、侦察卫星、雷达及声纳等

作战编队的情报机构

立体化、全方位的侦察情报系统

中防区

100 km

-500km

电子战飞机、攻击机和战斗机等软硬武器

对付这些来袭目标

软硬结合的防御系统

近防区

50 km

-100 km

HPM、EPB、LAW等

打击敌方空中目标

电子对抗系统

点防御

50 km

有源干扰、无源干扰等

自卫干扰

自卫干扰系统



电磁武器打击链构建

(1)系统组成

电磁武器打击链系统组成




(2)节点交互关系

电磁武器打击链的功能节点关系图



(3)打击链实现


电磁武器打击链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电磁武器打击链效能评估及提升方法

打击链的评估方法主要从传感器系统、指控系统、通信系统和武器系统这四个核心要素的成熟度的角度进行考虑。在电磁武器打击链中,传感器系统的性能主要体现在雷达的探测能力,指控系统主要体现在指挥员对于战场态势的分析与把控,武器系统主要指的是电磁武器的性能,所以把系统的四个核心要素简化为雷达性能、态势把控能力、通信性能和电磁武器性能,其成熟度等级分别由K1、K2、K3、K4表示,速度、精度、灵活度和能耗四个特征要素的成熟度等级分别由C1、C2、C3、C4表示,四个核心要素和四个特征要素的成熟度等级均可分为0到5等五个不同的等级。


电磁武器打击链的效能评估方法



电磁武器的防护与干扰

(1)电磁武器的防御问题

 

随着战争形式的不断更新,武器打击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电磁武器的出现将打击速度进一步提高。由于电磁武器的攻击速度相对于任何其他的武器装备而言,其飞行的速度是超快级的,即所见即到,能真正的实现“秒杀”甚至“毫秒杀”。并且电磁武器遵循电磁波的直线传播规律,可做到“指哪打哪”。在发现打击目标并发射出电磁武器的时刻,目标想要迅速避开对方的打击已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实现反电磁武器的设计,必须防患于未然,提前布局使得减少被敌方发现的概率。

 

(2)电磁武器的防护与干扰手段

 

要实现电磁武器的防护与干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以电磁干扰压制目标;② 进行电磁欺骗;③使用致命和非致命定向能武器提前打击或毁伤对方的电磁武器;④用反雷达武器摧毁目标;⑤使用干扰器材和一次性假目标;⑥降低我方武器装备的运行功率,减少辐射的能量;⑦武器的隐身与隐蔽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⑧发展武器装备的抗截获能力;⑨研究应用于电磁脉冲防护的新材料。


建议与结论

由于我国技术和实践基础薄弱、财力与人力资源不足,这些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平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5-15年的差距。因此,我们应积极行动,寻求对策,迎接挑战。①制定一个国家级的战略性关键信息技术研究发展计划;②提高作战编队信息战防御能力的技术;③解决作战编队信息战进攻能力的技术。

 

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演进及信息系统的持续发展,未来的战争形态将逐步从导弹武器打击链过渡到电磁武器打击链和信息武器打击链。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电磁武器打击链的构建理论与方法,构建“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评估”一体的电磁场作战体系,大大提升了作战效能。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研究电磁武器打击链的具体问题。



  • 本文发表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1卷第4期,版权归学报所有,阅读全文请联系我们。

  •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热点阅读:

强势围观G20:“老牌壕”与“暴发户”的爱恨情仇

新视点:军用无人系统的是是非非

【邀请函】“梦想2049”青年创新论坛

学术:基于国防部体系架构(DODAF)的美军信息支持计划(ISP)

学术: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研究

吴剑旗: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窄带雷达目标识别系统

有奖互动:一张奇怪的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