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克文《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人定湖学者 学术plus 2019-03-28


编者按

作者: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

时间:2018.7.11

原题目:《习近平的全球治理观》

内容转载自公号CHN2018-2049


习近平的全球治理观


作者:陆克文(澳大利亚前总理)2018.7.11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xi-jinping-has-a-coherent-global-vision-by-kevin-rudd-2018-07


北约峰会、加拿大七国集团会议展示的西方世界的混乱,与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自信心形成了鲜明对比。上个月中国召开了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这是习近平2012年就任以来上的第二次会议。这些会议不是日常事务性质的,他们最清楚地表达了领导层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也传达出很多关于中国的信息。

上一次会议,即2014年的外事工作会标志着邓小平“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原则不再适用,并预示着国际行动的新时代。反映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国实力正在衰落、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2014年以来,中国扩大并巩固了其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地位。采用了新丝绸之路的理念,并将其转变为数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和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经济倡议,吸引了欧亚大陆,非洲及其他地区的73个不同国家。中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签约,成立了首家大型非布雷顿森林多边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还在东亚之外发起了外交行动,并积极参与2015年伊朗核协议等倡议。它在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吉布提开发了海军基地,并与远在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俄罗斯一起参加海军演习。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大战略(不管西方是否承认)。习近平决心打破西方历史的潮流,告别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以自由民主资本主义大胜利为标志的“历史终结”,而是要将社会主义国家长期维持下去。

这被称为“ 习近平思想 ” ,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政策框架的标志。在上个月的外交政策会议上,中国领导人认为历史发展中存在着确定的、不可改变的“规律”。如果这听起来像过去的辩证唯物主义,实际上习近平就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统作为自己的思想框架。

由于强调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铁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意味着世界事件没有随机性。因此如果马克思的分析框架适用于当前时期,那么很明显全球秩序正处于一个转折点,西方的相对衰落,与促成中国崛起的国际国内环境相符。用习近平的话来说,“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障碍。但习近平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和西方面临的障碍更大。

这种想法现在如何推动中国的具体外交政策还只是猜测。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如何选择“理想化”现实至关重要:它是系统性的自我表达。习近平对中国外交政策精英的信息是一种极大的信心。

上个月会议产生的最大变化涉及全球治理。在2014年,习近平提到了即将到来的国际秩序结构的斗争。虽然他没有详细说明,但自那以后,许多工作都致力于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国际秩序, 国际体系,全球治理

当然,这些术语在英语中也有不同的多重意义。但是从广义上讲,在中文中,“国际秩序”一词是包括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二十国集团和其他多边机构(中国接受)以及美国全球联盟体系(中国未参与)。“国际体系”一词倾向于指这一国际秩序的前半部分:根据国际条约法运作的多边机构的复杂网络,并寻求在共同主权原则的基础上管理全球公域。“全球治理”表示如此定义的“国际体系”的实际表现。

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中令人吃惊的是,他现在呼吁中国“以公平正义的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制改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重要意图的最直接陈述。世界应该做好准备,为中国国际政策活动的新浪潮做好准备。

与国际社会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非常清楚当前多边体系的大部分功能失调。所以习近平领导“全球治理体制改革”的愿望并非偶然。它反映了多边机构中越来越多的外交活动,以便将它们重新定位在与中国视为“国家核心利益”更加一致的方向上。

习近平提醒中国的国际政策精英,中国未来的外交政策方向,包括全球治理改革,必须由这些核心国家利益驱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也想要一个更“多极”的国际体系。这是美国和西方角色大幅减少的世界格局。

国际社会其他成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确定我们想要那种全球秩序类型?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或非洲联盟等现有机构,对未来的国际规则体系有何希望?不管特朗普是否存在,美国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将如何集体保护“联合国宪章”,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世界人权宣言”所体现的全球价值观?

全球秩序的未来处于不稳定状态。中国已经对未来做出了清晰的阐述,是时候让国际社会的其他成员发展自己的未来图景了。

(全文完)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