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2019:救赎与涅槃
新年伊始,我们既要好好的和2018道别再见,也要想好怎么与2019和平相处。因此,学术plus在回顾2018的基础上,全面展望2019的国际局势、政治、经济、法学与媒体界的趋势与走向。
文章仅供参考,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智库2019:救赎与涅槃
作者:plus评论员 李睿深
很多概念和名词都是被我们的无节操给“玩”坏的,比如“小姐”、比如“共享经济”。
但智库这个概念,真的不是玩坏的,虽然现在很多人把它往坏里玩,比如现在是个人开个微信公号就敢称自己“XX智库”,比如宾大做了那么多年的全球智库排名,我们在短短两年之内,就从寥寥数个上榜,奇迹般的成为世界第二。
智库在2018年的崩坏,固然有一哄而上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还在于智库自身,已经快要和时代脱节了。
1.智崩库坏
智库的概念是个舶来品,但这种行业形态,却早已有之。
在中国,“谋士”、“智囊”存在了几千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经世致用是广为接受的理念,你做皇帝富有天下,我是文人指点江山,中国的知识份子历来就是要“予帝王家”的,而帝王从来就不排斥文人们登堂入室,开张圣听,因为仅凭文人气质,是无法挑战皇权的。
所以在中国,智囊们一直是掌权者的好助手。
在西方,智库的勃兴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利维坦》描述的国家体系中,智库的生存空间不大,因为政府和公民间的契约关系很简单;到了二战以后的福利国家时代,合理规训政府的权力又不导致频繁的政权更迭成为民众的重要诉求,于是追求“独立、智识、议政”的智库正当其时。
2018年以来,特朗普的执政基本无视智库,其实他不是看不起智库,他只是觉得所有人都是垃圾,这种态度愈演愈烈,以至于到了年底,西方智库济济一堂,讨论的焦点居然是“智库该何去何从?”
如果智库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自己的生存,那还谈什么独立、说什么智识、搞什么议政?
2.问题还是主义
问题还是主义?这困扰着很多知识分子。对于智库而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每个智库都有其“调性”和立场,但问题导向是智库的安身立命之本。
现在的问题是,智库们找不到问题!
所有的问题,决策者全都要自己搞定,不需要别人的思考。
这个问题,怎么破?
这种情况,中国历史上有过焚书坑儒,纲常独断的天子藐视所有文人,其结果就是他自己被整个文明所唾弃。
这种情况,二战以来的欧美史上还没有过,再往前看,有一个这样的领导,他叫希特勒。
这就是现在西方的情况,领导一意孤行,民众高度撕裂,舆论一片哀嚎,经济危机四伏。
2018年,一战结束100年,已经有无数的文章把今日之世界与百年前的危局相提并论。从知识份子所发挥的作用看,亦是如此。
知识份子是社会的良心,没有良心的社会,何去何从?
3.坚守还是变革
《战国策》可能是史上最早的一本“智库学者传奇”,里面记载了无数谋士助国,纵横捭阖的例子,其中“燕策”中有一篇《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讲的是有人对燕王说苏秦是个无信无义的卑鄙小人,燕王你不能理他。于是苏秦跟燕王说,我给燕王您办了那么多事,讨要回来十座城池,如果我如同尾生那样讲信用,象伯夷那样廉洁,象曾参那样孝顺,怎么可能办的了这些事呢?我对燕王还有什么价值呢?
苏秦接着说“信义道德,都是用来完善自身的,而不是用来帮助别人的。所以都是满足现状的方法,而非进取图强之道。”(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
2000多年后,智库们又一次面临类似的困境,如何取得决策者的信任?只不过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决策者不是信不过智库的道德,而是信不过其他“人”。
是人就有立场、是人就有图谋、是人就会逐利,与其听他们扯,不如我自己来。这就是特朗普看待智库的心态
是坚守原则还是因时而变?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生死抉择。
4.救赎与涅槃
2019年,智库需先实现自我救赎,才能挽救世界。
智库们也许如此这般:
1)少给观点,多摆数据。
2)少做预测,多讲历史。
3)少说独立,多谈立场。
世界没了智库,照样歌舞昇平。
智库没了世界,我等何处安放?
(全文完)
展望2019系列
记得领取!2018学术大礼包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