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交所上市,你所关心的问题回答都在这里

大简资本 一二一投资 2022-06-27

问一

新三板与北交所是什么关系?


习总书记9月2号晚上宣布成立北交所,9月3日北交所就已完成工商注册,真是兵贵神速,北交所采取公司制,全名是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股转公司”,即新三板)的全资子公司。业内已经习惯将新三板的主管机构股转公司等同于新三板,因此,广义的新三板(大新三板)包括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原精选层);狭义的新三板(小新三板)只包括基础层、创新层。


从隶属关系上,可以理解为精选层改名为北交所。北交所、创新层、基础层仍然都在股转公司旗下,但不只是改名,还配套有政治和法律地位的提高,精选层的公司是未上市公众公司,平移到北交所后,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公众公司。


大新三板、小新三板、三大交易所关系图解


一句话总结


大新三板(股转系统公司)大就大在包括了北交所,而上交所、深交所是在交易所下面包括了不同“板”(主板、创业板、科创板)。


问二

不通过新三板能上北交所吗?


作为内地交易所的“三胎”,北交所的出世让很多人蠢蠢欲动,但“三弟”也是有门槛的。


北交所虽然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但是若想成功在此上市,需要先在股转系统(即新三板)挂牌,挂牌满一年,且进入创新层后,才能申请北交所上市。对于还没在新三板挂牌或者已经摘牌新三板的企业,要想在北交所上市,必须得先经过新三板基础层或创新层“镀金”或“中转”。



一句话总结


北交所只接受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申请上市。


问三

哪些企业可以在北交所上市?(上市条件)


(1)现在的精选层公司全部平移(划拨)到北交所:原来计划的精选层向科创板、创业板的新转板是一个还没开始就要结束的故事,正在被平移北交所这个更加浪漫的故事所取代。以后的新转板是指创新层向北交所的转板。

(2)创新层公司转板:北交所IPO上市的条件等同于此前已经公布的“精选层公开发行条件”,因此原来公布的升入精选层的基本条件仍然适用。


概括起来,北交所的上市需要达到以下四类条件:


第一类:前提条件,即在新三板连续挂牌满12个月,已经在创新层;


第二类:可选条件,即以下四套标准四选一,据内部消息,实际条件高于公开条件:

北交所上市的“财务+市值”条件


注1:①净利润是指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包括少数股东损益,并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第三类:公众化条件,如下:

(一)最近一年期末净资产≥5000万元;

(二)公开发行的股份≥100万股,发行对象≥100人;

(三)公开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3000万元;

(四)公开发行后,公司股东人数≥200人,公众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股本总额的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众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股本总额的10%。


第四类:规范性条件,这类条件对于各板块公众公司要求都相似,包括:主体资格合规且稳定、公司治理良好、无明显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公允、业务体系独立完整、股权清晰等。


(3)基础层公司:若符合创新层的条件,可以在每年的5月,也即年报公布后的第一周,由督导券商申请转层,进入创新层。然后参照上面的创新层申报上市要求。


一句话总结





北交所的使命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但这里说的中小企业其实并不小,你回想一下原来深交所中小板的“中小企业”是不是很小。


问四

如何认定“专精特新”企业?


北交所更重要的职能是为“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股权融资、IPO融资、上市后再融资)服务,那么如何认定“专精特新”企业呢?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四大特征的中小企业,即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中小企业,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各地工信厅(委局)、经信厅(委局)、中小企业协会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申报级别还分为市级“专精特新”、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四大类,其认定标准逐级提高。以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为例:

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7月19日工信部发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总共有213家新三板公司入围名单。从所属分层来看,有6家精选层企业,分别是:星辰科技、德瑞锂电、万通液压、观典防务、长虹能源、泰祥股份;71家处于创新层,包括中讯四方、巨峰股份等;136家处于基础层,包括木链网、南麟电子等。


一句话总结


北交所还没有明确如何认定“专精特新”企业,可先参照地方和工信部的认定标准。


问五

北交所的公开发行上市(IPO)流程是怎么样的?


北交所IPO实行注册制,即北交所审核+证监会注册(请注意:注册制并不是不审核,而是审核权下放给交易所),北交所IPO与创业板、科创板的注册制相似,不同之处是需要经过新三板创新层中转。


北交所IPO可概括为下图的四个阶段:创新层阶段、上市辅导阶段、申报及审核阶段、发行与上市阶段。


北交所辅导上市的四个阶段


时间上看,北交所应当自受理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两个月内形成审核意见,中国证监会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注册或不予注册的决定,加上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时间,合计的正常上市时间预计在两年左右,如排队申报企业多,还需要加上排队时间。


一句话总结


科创板第一二批企业IPO排队时间短、审核快,北交所的情况也将类似。


问六

未来北交所会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吗?


目前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的投资者准入资产标准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虽然较此前统一的500万元门槛有明显的降低,但仍然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那么,北交所未来是否有可能在精选层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呢?


我们推测未来新三板的门槛很可能向科创板看齐,考虑到科创板在实施注册制的条件下,实施了50万元的投资者准入门槛,北交所的投资者门槛很可能降到50万元。业内人士推测,科创板的投资者准入门槛将会进一步降低,如果科创板的门槛再降,北交所降低门槛的空间就更大了。


一句话总结


虽然目前还没有降门槛的正式说法,但根据北交所的政治地位,门槛应该会降低的。


问七

未来北交所会上市多少家企业?


2019年7月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现在两年零一个月共有335家上市。


同样政治地位、同样实行注册制的北交所,我们预计两年后,上市企业也能达到300家以上,考虑到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平均IPO融资额肯定会低于科创板,如果证监会对上市家数与IPO融资额统筹进行宏观调控,那么,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很可能会超过科创板。


一句话总结


北交所正常情况每年上市企业数量150-200家。


问八

创新层、基础层对企业还有吸引力吗?


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前几年已经有500多家转到A股(含各个板)、港股,这类转板称为“老转板”,目前还有100多家新三板公司按“老转板”方式排队转A股。


这意味着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已经流失了500多家优质企业,后续创新层向北交所转板还会让创新层每年流失150-200家。优质企业如此大规模流失,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是不是会越来越差?


回答是:创新层企业在大批流失的同时,也会吸引众多后起之秀新挂牌。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动态过程,有些企业前几年弱小,过几年可能会规模扩大、形成优势,加之有北交所上市的强大拉动力,创新层作为企业进军北交所的必经中转站,将会吸引更多企业新挂牌(挂牌直接进创新层或基础层升到创新层),更多潜力型后备企业会愿意在新三板上边挂牌、边成长,成长到一定程度,就择机转板。创新层比以前的“过渡+中转”功能更加明显,同时也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特征。


一句话总结


以后创新层新进和出去(转板、降层)将会保持双向活跃。



注:如需《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等文件原文,请关注并进入本号首页,发送暗号(关键词)“北交所”即可查看!


欢迎联系

大简资本®具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资质,是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市经信委授牌),有丰富的投融资服务经验,尤其擅长资本市场规划、股权融资服务、创业辅导、股权设计与股权激励、项目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交所之后,对企业家的考验,才刚开始
新三板投资的黄金时期剩余时间不多,将进入白银时期
证监会解读新三板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如何对接?


请把“一二一投资”号标为星标,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