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线性世界的巴菲特——出发!Omaha(3)

南添 罗马大道青训营 罗马大道青训营 2019-06-27

五一期间,我率领罗马大道30人团队参加了2018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此次旅行受益颇多,我打算把参加大会的见闻连载几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一些在现场顿悟到的东西。


在第(2)篇游记里,我讲述了参观NFM的故事。NFM的成功离不开Omaha这块线性世界的土壤,生活这个时代里的的巴菲特是如何做投资的呢?请阅读今天的文章......



不能免俗地,我们一行人专门去巴菲特的家门口转了转。



这里的整个街区种了很多树,尤其是海棠花。这里非常安静,我不禁想到,几十年前巴菲特27岁刚回到奥马哈时,恐怕这里人更少更安静。这种安静甚至可以称之为“沉寂”的氛围下,很难理解巴菲特是如何建立BRK的宏大版图,要知道,那个时代人与人的沟通一点都不方便。

 



幸亏这次美国之行亲身感受了很多细节,补上了很多中文世界没法知道的美国商业史的信息和视频资料,所以我试着结合《巴菲特的5个阶段》来重述一遍BRK 的崛起历程。

 


阶段一 | 一战后~二战结束

得益于所有经济要素(如人口、土地、科技、市场等等)的全面提升,美国工业体系迎来空前发展,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阶段,每个行业的竞争都呈现非线性,铺天盖地的海外新订单和科技进步,使得行业革命不断更迭,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投资标的。


这种局面下,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更多通过基于错误定价的套利来获利,而非被投企业连续成长。这个阶段,巴菲特是罕见的极具天分的Trader。

 


阶段二 | 婴儿潮的一代

海外订单的增速下降,美国内需全面爆发,各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不断在全美各州扩张规模效应,提升市占率,今日大多数强势的消费品牌的影响力都在这个阶段达到历史顶峰。


这个阶段的巴菲特,足迹起初局限于中部地区,通过购买本地区的头部企业形成BRK基石组合,并且快速学习,很少犯错,然后慢慢走向全国。这个阶段中的1964~1974的十年,BRK实现了历史上最快的一段增长。


  • 从国民赔偿保险学会了有效区域和优势行业

  • 从喜诗学会了品牌和转换成本

  • 从奥马哈太阳报+布法罗晚报+华盛顿邮报深化了有效区域+规模效应

  • 从NFM学会了识别企业家精神和低成本结构

  • 最关键的是从GEICO学会了围绕竞争优势构建商业战略,和用保险带来的商业杠杆优势解决金融资金管理的下注难题


简单解释一下,资金管理的下注难题指因为没法预估满仓后是否会遇到更佳的机会,所以即使知道长期看股市是上涨的,也没法确定是否现在应该满仓,即“不满仓赚得少、满仓后大跌或者有更好机会只能干瞪眼”。


对此,包括凯利公式在内的数量化分析,都认为不应满仓,而因根据数学期望值的大小来合理下注,不管是个股还是组合。巴菲特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几乎无成本的、无偿还压力的保险费收入,来减少错误决策的影响。


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但保险带来的现金流,自动降低了BRK的股票仓位,使得所有的短期、中期、长期下跌都方便BRK买入更便宜的好股票。


青训营的大课对此讲的很清楚,组合管理的唯二窍门在于:更多现金流流入和找到更多好企业,放弃择时,因为择时根本不重要也做不好。

 


阶段三 | 八十年代~1995年

婴儿潮阶段的企业竞争趋于尾声的成熟,市场走向饱和。在华尔街杠杆收购的支持下,企业兼并、行业整合成为商业活动的主要动力。


巴菲特在这个阶段,依靠上一个阶段完全磨练成熟的慧眼和好名声,以白衣骑士的身份,开始在股市和一级市场不断买入优秀企业股份,但受制于BRK已不小的规模,回报率有所下滑。当期最佳案例是可口可乐。

 


阶段四 | 互联网时代

比尔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全面爆发。在2000年前后,科网股泡沫崩盘后,全球化浪潮下,美国全面移向产业链顶端,科技金融消费医药成为四个主旋律。


这个阶段由于企业竞争趋向非线性,巴菲特增强了在金融和能源的投资(着眼于商业循环的底层结构的控制力和确定性),以适当降低回报率为代价,换取BRK的长期影响力和资产质量的线性稳定。坦率的说,基于BRK现在的规模,很难再通过选到一两家优秀企业大幅提升集团资产质量了。

 

以上的这四个阶段中,巴菲特最让人叹服的是其学习能力,即使有先知芒格的帮助,几乎不犯大错,总是不间断的找到、把握好“大机会”,看上去也犹如游戏中开挂。


放心吧,目前中国由于经济体系太大、太深,四个阶段几乎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同步交织,我们还有很多机会,特别是第二种阶段的头部集中,其实线性的确定性最高,巴菲特已经证明过这一点。但要想击出本垒打,需要先参考巴菲特的学习路径:

 

1. 知道如何不死——商业社会死亡的负面清单有哪些

2. 知道该做什么——认知闭环

3. 知道如何去做——方法论闭环(投资框架的净利率)

4. 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一个商业系统(投资框架的周转率、杠杆率)——商业模式闭环

5. 耐心——想想看上篇文章说的,巴菲特一直等到NFM对手全部死光了,头部完全集中才扣动扳机

6. 知道如何向外连接433——建设开源系统

7. 知道返回——捐赠等方式保持与社会的互动

 


GEICO的故事

GEICO属于有效区域内的规模效应。通过服务于性格保守的政府雇员,在车险市场中根据人群划分出一个有效区域。因为赔偿费用大大低于不区分人群的其他车险公司,GEICO就可以提出一个更低的价格,从而获取用户。更多的用户自然带来更大的规模效应,如此循环。


格雷厄姆看到了这一点,早早的就持有了很大比例的股权。青年巴菲特拜访过公司奠基人戴维斯之后,曾经投入了人生第一笔重注。


一切都很美好,直到美国70年的通胀失控导致公司成本大幅上升,然后引鸩止渴的盲目接单,收入增长越快隐患越大,危机全面爆发,到Jack Byrne接管GEICO的时候,股价最低达到2美元/股,净资产为负数。


很有趣的是,即使已经资不抵债,格雷厄姆也没有卖出股票,尽管这个行为不符合他提出的任何价值投资理论,雪茄烟蒂、安全边际、net-net等等。那么为什么他不卖呢?!


而巴菲特在与Jack长谈之后,开始全力买入GEICO无人问津的股票,当我每次在《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和《滚雪球》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都始终不明白原因,直到这次美国之行眼见为实,才明白正是Jack Byrne的性格和拯救GEICO的计划,打动了巴菲特。


因为过去接了太多不该接的保单,所以他计划对这些保单上调保费,以挽回局面。但是这种“事后耍赖”的行为,各州的保险监管部门肯定不能答应,这是违背契约啊。所以Jack干脆放弃很多州的保险牌照,就为了能够放弃本来就不该有的客户,重新回归到原有的有效区域内。


这一要点对于中国人是很难get到的。主动放弃客户放弃规模?放弃来之不易的牌照?


可是如果你读过《企业战略博弈》,你会明白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即使规模再大,也没有未来;竞争优势不可能任何区域都存在,一家企业的能力决定了只有在合适的“有效”区域内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最高,社会价值最大。


有效区域内的规模效应最大化带来的低成本结构!最关键的是第一个词,这相当于“1”,别的努力和结果相当于1后面的无数个0。


但是世人罕有勇气去革自己的命,放弃虚幻的100,重新退回到原点,退回到只有“1”的状态。


Jack Byrne有这个魄力,也有这个能力,所以巴菲特下注了。


故事没有这么简单,在接下来的17年里,由于牌照限制,GEICO尽管恢复了竞争优势,但是增长缓慢,巴菲特却在每年年报中反复表示,质量为先、规模为后,宁可不接受新保单,也绝不跟随行业搏傻去盲目扩张。


这是对于竞争优势、有效区域的认识,深刻到了骨子里。谁都想有很多个0,但是没有1,又有什么意义。


巴菲特在1976年前后投入4600万美元在GEICO,也是他最大的一次单只股票下注权重,但说到底,是一次风险投资,而不是格雷厄姆式的教旨主义价投。因为除了一个头脑清醒的CEO、一个已经被历史证明有效的商业模式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法评估。


匪夷所思之外,关键基石在于:车险服务是线性的、政府雇员等低风险偏好人群的行为习惯是线性,这两点导致GEICO即使净资产为负数、有效区域只剩两三个州也可以东山再起,无论历史重来多少遍,GEICO的商业模式都不需要改变。


(我之前用语音解读了2018年巴菲特致股东信,关于GEICO部分讲了很多。欢迎大家阅读语音的(3)和(4)


同理,巴菲特买NFM时,连尽调都没做,就敢答应B夫人的报价,因为他看到NFM的商业模式是稳定的、竞争优势已成型且稳定、未来是线性发展的,所以社会价值是稳定的,商业价值也是靠谱的。


别忘了,中部地区的人们没有别的选择,家具选择性丰富而且价格最低,只有NFM;同时B夫人这么多年的诚信和在本地的口碑,确保了自己不会上当。

 

和正确的人,一起做正确的事,结果不会差。

 


BNSF的故事

一图胜万语。在BNSF的展台,我看到了这张图,现场的震撼感极强。巴菲特买BNSF的原因,全在这里。



这张路网覆盖了太平洋西岸的关键港口,把made in China在美国中部地区进行高效转运,同时又能将加拿大的原物料和能源,从西岸发向中国,所以完美的把握了中美贸易的进口与出口的过程,这笔投资实际上是中美经济分工合作的ETF,即巴菲特对赛道下注。


以前的访谈中,巴菲特提及这张路网当年建设时间较早,因此多在城市近郊,但伴随城市发展,已被包入,所以如果谁想重置这张天罗地网,几乎无人负担得起土地成本。同时,在第二天的大会问答环节,他也表示铁路仍是经济运输的主力,这主要是运输成本和分销效率的原因。


还是这两句话:线性稳定、有效区域内的规模效应最大化带来的低成本结构。(来参加青训营的大课吧,还有很多案例会帮助你理解竞争优势,帮助你一眼分辨谁是A股的优秀企业、谁是大而不强的伪白马)

 


最后的总结

1、方法论:与先知芒格不同,他投资的所有赛道、赛车、赛手都是线性的、都是高确定性的,可能很多年都不会改变,因此积累商业常识和经验,通过长期数据和事实,定性分析出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然后耐心等待好机会,就可以搭上通往“线性未来”的火车。


2、日常活动:巴菲特经常离开家乡,出去游历,结识企业家,一旦找到“高确定性机会”,就回到奥马哈思考,然后行动,然后,然后就什么都不做,让企业保持原先的线性轨道。


这是很棒的投资生活方式安排——出去获取信息、提升认知、认识企业家,回到一个能够无比安静的地方,独立思考。


而更常见的反面模式是:长期呆在固定的大城市,很少出外游历,不主动与人连接/观察商业社会,习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寻找他人答案来替代自己的思考。


生活在奥马哈+投资于全美国+从事企业投资的巴菲特完全相反。对,我说的就是你,生活在北上广+视野狭窄+从事金融交易的你。

 

最后,奥马哈真的太安静,太线性,身处其中的巴菲特真的没法理解非线性的生意,比如互联网。他可能是对人类已经出现过的商业案例进行下注的GOAT,而先知则能够对人类没有出现过的下注,所以巴菲特总说接班人要有两个能力:情绪稳定、合理想象未来。



推荐阅读

A Simple Handshake ——出发!奥马哈!(连载2)

出发!Omaha!(连载1)




NFM的开头十几年,怎么向用户证明自己的诚意?答案是:低价格。


罗马大道青训营,用一整天9个小时来完整的讲解企业分析框架,以后用户无限次的参加大课复训和俱乐部案例分析,如果你学习企业研究这件事是严肃的,是长期的,那么按一年、两年、三年、X年分摊这三四千块钱的学费,是不是低价格呢?


从供给的角度来说,青训营每期新老学员之比约为1:2,扣除各项活动成本之后,参加授课和俱乐部交流活动的整体毛利也就一两万元,如果考虑人力成本,那肯定是不赚钱的。对于信息量密度疯狂的9小时来说,这是不是低价格哪?


你付出的是价格,获得的是价值。青训营值不值,可以问问已经来过的人,看看公众号里已经发过的文章。6月22日北京站、7月20日深圳站欢迎你!

 

我们会用坚持的时间和质量,来证明青训营的诚意。

 

对了,记得先买一本《企业战略博弈》,理解“有规低”。(注:文章内的购买二维码失效,唯一渠道请添加客服Hilltop-servi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