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多重要?决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 | 社会科学报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2020年,虽然面临着世界经济低迷且不确定性加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等形势,但是为了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历史和经济社会大局赋予了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发展艰巨的任务,必须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稳定粮食生产,尽快恢复生猪生产,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好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原文 :《农业发展决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
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图片 | 网络
现代农业发展是根本途径
近年来,国内农产品产需缺口总体扩大,部分农产品产需缺口扩大较快,国内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有一定上涨。有效保障增加农产品供给,促进食品价格高位回落,根本途径是加快农业发展,扩大农产品生产,这就需要增强农业投资驱动力,加快农业投资增长。历史上,每当中国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较大幅度快速上涨的时候,往往都是通过较大幅度增加农业投资实现农业较快发展来平抑食品价格的。同样地,2020年,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畜牧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充足供给,促进食品价格平稳运行和高位回落。
稳定粮食生产。中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国内库存水平高,供给充裕,市场价格极其稳定,无论在2019年猪肉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情况下,还是在2020年初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都发挥着真正的稳定器作用。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带来的风险升高和不确定性增多的挑战,更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在保证粮食品质前提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粮食好收成,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具有特殊意义。
强化粮食省长负责制,米袋子首长负责制,确保地方抓粮积极性。要完善粮食省长负责制考核体系,根据时代的发展,把打造粮食供应链和构建稳健的粮食产销关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粮食主要依赖外地的省市,要考核与主产省份分担的责任情况,特别是要把与主产区建立稳固的粮食购销关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储备足够的在主产区收购的粮食数量以及构建通畅和运转高效的物流体系等内容,作为考核指标。主销区地方政府要和中央一道,积极帮助解决粮食主产区面临的各类实际困难,让主产区更有积极性生产粮食。为了降低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压力,为了有效不断地化解粮食结构性矛盾,强化主产区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考核,不断提高以销定产的比重、纳入农牧结合和种养一体比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探索粮食生产经营者利益的新型保护与实现方式。如何在粮食价格稳定总体要求下保护和实现粮食生产经营者利益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在WTO农业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用好用足粮食支持保护政策措施,要探索新型粮食政策性保险,还要建立起职业性的粮食生产经营者队伍,根据他们的贡献和从业年限发放政府津贴,多管齐下,不让职业粮食生产经营者吃亏,让他们有积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粮食安全多做贡献。
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动物疫病防控。2020年,中国面临草地贪夜蛾和沙漠蝗等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尽管风险不高,但是绝不能放松警惕。要做好监测预警,备好药剂药械,一旦发生要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加快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发展生猪生产是增加猪肉供应的最有力保障。加快扩大生猪产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全面小康社会居民对食物多样化全面营养健康的需要,降低猪肉进口对国内生猪生产冲击的风险,促进食品价格在合理水平运行。增加猪肉供应,必须加快中国生猪生产能力建设。
加强生猪产业供应链建设。中国养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适度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生鲜上市。结合中国生猪产业链发展现状,要进一步健全生猪保育及饲料供应体系,疏通种猪等物流堵点,根据生猪生产地域分布和消费目标市场空间分布,促进屠宰企业优化布局,引导大型养殖企业和养猪户集中产区的经济合作组织等就地就近配套发展生猪屠宰加工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改变传统的活猪运输方式,实现从传统的“运猪”到“运肉”的高效转变。同时,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得到保障前提下允许种猪和仔猪运输,加快生猪生产能力在不同地区和各类市场主体间快速扩张。
加快牛羊等草食动物发展。近年来,中国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产需缺口扩大,进口量增加。国内牛羊生产虽然稳定发展,但是在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对牛羊肉需求快速增加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快牛羊等草食动物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要,促进牛羊肉市场价格在合理水平运行。
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解决畜禽产品和果菜等重要“菜篮子”产品主产区的现实问题,增加养殖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构建高效物流体系和供应链。要做好重点农产品市场调控。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及时发挥政策性收储作用,促进市场健康运行,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食品供应者有序稳定上市,不参与市场炒作,不囤积居奇,不串通涨价,严厉打击操控市场、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等破坏市场健康运行秩序的行为。
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直接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2020年,在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可能影响中国商品出口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对农民工就业吸纳的情况下,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缓解难度大、农民工就业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特别是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农民增收能否避免徘徊停滞,关键要看农民工资性收入能否增长,经营性净收入能否发挥更大作用。多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贡献大。在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农民家庭经营农牧业净收入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明显扩大。同时,政策性转移收入的作用会进一步增强。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创新农民工流动方式,尽可能让企业和重大工程建设复产复工后农民工能够及时到位。对于不能及时到位的农民工,应支持用工单位给予农民工到岗的时间弹性。外出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主要组成部分。稳定了外出农民工队伍,对于避免农民工数量减少至关重要。要探索农民工寻找就业的新方式新方法,提高农民工外出就业服务水平,引导农民工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工作机会,减少农民工寻找工作的时间,增加农民工有效工作时长。要扩大就近就业农民工规模,为无法外出务工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提供替代来源或者新来源。
确保农民工月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农民工月收入水平对农民增收及增加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大。要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农民工供给过剩,保持农民工劳务市场供求紧平衡,促进农民工就业时月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要加强农民工报酬支付管理,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兑现报酬,推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工获得更高报酬创造条件。
切实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全国尚有2亿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广泛参与各类有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农产品供给,而且可以在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水平下实现增产增收。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及要素入股,开展产业合作,形成紧密型供应链,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牧业收入。
继续加快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工就业工作要重视贫困地区的特殊性,为贫困地区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创造更多的适宜性就业机会。要落实产业扶贫和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高质量发展贫困地区各类产业。要不断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重点做好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销对接、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消费扶贫,实现贫困地区产业优势转化为增收优势,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家庭经营农牧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实际贡献率。要继续发挥好政策性转移收入的作用,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增加深度贫困地区农民政策性转移收入,进一步提高转移净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待提高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2020年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多年农村水利、道路、电网改造和信息化设施等建设,绝大多数农村已经解决了饮水安全、交通出行、供电常态化和通信信号等难题。但是这些公共设施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面临着提档升级任务,还需要加快建立运营维护和管理机制。同时,全国仍然有少部分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尚未解决,少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仍然面临交通瓶颈,还有一些地方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尚未完成,诸如此类的短板,必须加快补齐,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扩散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助于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有效扩大内需。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国会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增加财政等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降低贷款利息。在财政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和保障力度中,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切实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度。
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解决脱贫攻坚战中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和村内道路建设改造。村村通要在全面完成行政村通硬化路基础上,向自然村延伸,大力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推进建立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要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重点是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边境村寨电网升级改造倾斜。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普遍覆盖。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
避免脆弱群体生活质量受影响
保障居民基本营养的食物消费水平不降低,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条底线。中国为在生活方面容易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的脆弱群体建立起了社会救助制度,核心是财政发放的生活补助救助与食品消费价格涨幅挂钩,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这一制度对于在食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情况下保障贫困群体生活质量免受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积极意义。近年来,由于中国一些食品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基数较大,仅仅依据上涨幅度决定发放生活补助救助款的增长速度,可能无法抵消食品价格上涨给脆弱群体带来的生活开支增加额。向脆弱群体发放生活补助救助,不仅考虑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而且应考虑新增补助救助款是否能够应对基本需要的食品消费支出增加额,这样才能保障脆弱群体居民食物消费水平不降低。全面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实现零饥饿。
食物安全的经济保障,除考虑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外,还应考虑应由政府指定代理人向脆弱群体供应保障基本营养的、价格可承受的主要食物,做到食品价格在较大幅度上涨情况下能够避免脆弱群体生活质量受影响。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11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