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报社

其他

打造城市友好的“幸福圈” | 社会科学报

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养老床位从15.9万张增加到17.8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不低于60%;全市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普惠性托位占比不低于60%,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比重不低于50%。为了加强“一老一小”人口服务,这样的政策文件出台非常必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城市中的人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实现友好型城市建设目标,已成为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原文
2022年9月21日
其他

视域 | “有味道的城市”:城市的味觉认识论

“有味道的城市”正在重构我们关于一座城的味觉认识论。原文
2022年9月17日
其他

治国理政 | 人民主体性追求,深刻影响城市发展质量

新的任务是“把促使世界团结和合作的文化资源传递到最小的城市单位去”。在多元文化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视域 | 触觉感知视角下的健康城市建设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身处城市空间的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触觉来解读城市空间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城市空间中传递的文化,体验城市空间中定制的氛围。日复一日的拥挤、时时处处的人际接触,成为了我们真真切切感知到的城市色彩。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公共健康事业向“多维健康观”转变,可以从触觉入手进行考量,关注城市中人的身心健康状况的优化。原文
2022年9月12日
其他

关注 | 青年人才集聚,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青年人口的规模、结构不断发生改变,青年因城市而聚的趋势不断凸显,他们既是城市发展的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在这一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需要有效集聚青年人才,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尤其注重激发青年的内生动力,通过营造对青年更友好的氛围,让青年人融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原文
2022年9月3日
其他

为城市提供“无形有质”的动力 | 社会科学报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作为一个特定主体单元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日益重要,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聚焦性同步存在,一个国家中的几个重要城市也代表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国际形象。在国家软实力研究进程中,城市软实力开始备受关注。原文:《为城市提供“无形有质”的动力》作者
2022年9月1日
其他

关注 | 现代城市的视觉化生存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前不久,一张高温不融的雪糕图片将商家“钟薛高”送上热搜。这张雪糕图让商家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图片的力量源于视觉性是当下社会的基础逻辑,小到吃何种雪糕消解酷暑,大到整个都市生活,均可能被这种视觉逻辑所宰制。原文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城市的视觉之维 | 社会科学报

作为当代人日常生活的容器,城市给人的影响总是“铺天盖地”的。城市本质上是一个复杂、难以描述的系统,人们在描述它时却总是习惯用“环路”“中轴线”“方形广场”等“有形”的词汇来修饰。即使是视觉感受并不灵敏的视障人士,除了基于嗅觉的气味和基于触觉的温度,也会对所处城市的街道空间、路网架构存在一个大致的“心理地图”。这表明视觉是人类感知城市时的一个重要维度,不止于看见的那些;同时城市环境对人产生的“视觉映射”也不仅仅拘泥于实物。总的来讲,空间里的“看”并不客观,从古至今不同历史阶段中不同背景的人,对于城市的视觉感知是存在不同维度的。原文
2022年8月28日
其他

加强“青年友好型城市”软环境建设 | 社会科学报

“青年友好型城市”是指城市政府在城市规划设计、政策实践、资源配置和公共事务中尤为关注青年,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和全过程中充分有效地考虑青年的视角、利益和需求,尊重并给予青年发展的优先权,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青年的吸纳力、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提升,让青年对城市的贡献力、创新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及良性互动。原文
2022年8月24日
其他

着力推动以青年为中心的城市优化发展 | 社会科学报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或城区都提出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目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城市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关系城市未来命运的关键要素。要不断提高城市对青年友好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青年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感、推动力和贡献度,增强青年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让青年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原文
2022年8月20日
其他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 社会科学报

近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外公布了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今年4月,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提出,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原文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城设”:让城市成为会呼吸的有机体 | 社会科学报

从当代中国与世界具有广泛吸引力与好评度的城市来看,它们都是有青春度与生活气的,前者体现了城市的活力,后者体现了城市的舒适。在这些城市里,街道是可以用脚步丈量的,空间是可以被自由使用的,其味道是可以被长久记忆的。因此,对于当代“城设”来说,要有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视角,要有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考量。原文
2022年8月13日
其他

把握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概念内涵 | 社会科学报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随着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的正式公布,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已经从理念设计向实践探索迈出了坚实一步。“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双重逻辑,也是城市建设核心要素重点把握的内容。原文
2022年8月11日
其他

上海社科新人推介⑤ | 谢明文:探寻金文背后的历史文化

▋社科新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上海市一批青年才俊逐渐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人共同体,对于加强社科理论队伍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组织评选出了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本报将陆续予以推介,聚焦其传承学术、创造思想、影响社会的使命担当。本期推介的上海社科新人(2020—2021年度)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谢明文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商周甲骨文、金文的字词考释。他认为,金文学可以从青铜器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金文研究一方面要释读文字等文本本身,另一方面要探讨金文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等。原文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关注 | 激活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而青年群体在我国国家治理效能、社会发展活力、组织动员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引导青年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参与者,为乡村的治理建言献策。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青年群体当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利用好青年群体这个引擎,激活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之星火必将成燎原之势。原文
2022年8月6日
其他

依法应对现代城市发展型噪声污染 | 社会科学报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新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已在2021年12月24日通过,并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同时1997年3月1日起施行的旧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废止。新《噪声污染防治法》是对20多年来我国噪声污染新现象、新特点的必要回应。原文
2022年8月4日
其他

以数字声景创造城市新体验 | 社会科学报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新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经于6月开始施行。一方面,随着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噪声污染形态也有了重大变化。这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还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而另一方面,现代都市的沟通系统倚重视觉,却忽视声景的意义。从媒介视角凸显视觉之外的诸般可能,以声景创造数字城市新体验成为当下关键。原文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城市更新的新趋势:片区统筹更新 | 社会科学报

自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城市更新受到高度关注。随着我国城镇化走到中后期,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过去的片区更新以拆除重建为主,有机更新的成功经验多集中在点状更新方面,但点状更新难以实现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之城的总体目标。在防止城市大拆大建的总体要求下,通过落实“片区统筹更新”的理念,借助“两个工具”和“四个打通”,解决城市中出现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补短板难以实现、空间配置效率无提高、投入产出不平衡、更新“碎片化”等问题,探索城市更新,走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之路。原文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乡村 | 答好“三农”考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答好这份“时代考卷”,事关全面乡村振兴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原文
2022年7月22日
其他

万象 | 城市改造背后,撼不动的是文化认同

“杭州西湖柳树被换成月季”这一话题曾冲上微博热搜,使杭州独有的历史文脉特色再次走进大众视野,更体现了民众对城市文化风貌保护意识的苏醒,也反映了城市风貌保护与公共景观建设之间的问题。原文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视域 | 乡村文化振兴,如何发挥村落公共空间的文化功能?

村落公共空间既是乡村文化的有机构成和重要载体,也是村落集体生活和人际互动的实践场域,具有赓续文化传统、承载文化生活、增进社群认同、凝聚道德共识等社会功能,因而乡村文化振兴应充分发挥村落公共空间的应有功能。原文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城市更新,不能脱离文化肌理 | 社会科学报

“城设”是很好的理念,它引起我的共鸣,是因为“城设”离不开城市的个性,离不开城市独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也就是文化肌理。在城市越来越趋同化的形势下,维护好城市的个性非常重要。一个城市的“城设”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肌理和精神长相。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变身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原文
2022年7月10日
其他

乡村振兴:精准解决难点问题 | 社会科学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后,共同富裕被列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这是事关长远大局的“国之大者”,要有远期规划和整体布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和信心持续统筹推进。各地进展如何?工作遇到哪些难题?政策措施发力点是否精准?课题组通过一些地方调研,梳理出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原文:《精准解决乡村振兴的难点问题》作者
2022年7月4日
其他

“都市新民谣”:城市中的声音创伤 | 社会科学报

人类对“完美城市”的追求,隐藏着对精致无瑕疵生活的想象,潜生声音的乌托邦主义。“民谣”可谓“城市”的一种想象性镜像,而“都市新民谣”乃是对民谣的反叛,它撕开了民谣提供的温情脉脉的充满乡土生活幻想的城市梦,展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累累伤痕,呈现出了不同于传统民谣的声音政治。原文
2022年7月1日
其他

关注 | 积极就业政策,助力青年优先发展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坚持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青年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民生问题,也关涉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原文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那些歌儿:七十年代的爱情歌曲 | 社会科学报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所有对爱情的言说都是隐喻,都是生命自我颂扬的一种方式。尽管七十年代早已成为历史,但许多当时流行的爱情歌曲仍被传唱。它们不仅是昔日生活的象征,更是启示的发源地。原文
2022年6月26日
其他

笔谈 | 那一小段树皮哨子

他们的伟大之处,不是他们的精神世界纯粹到了没有任何常人的情感,而是他们能够怀着对所有常人的生活和情感的无比珍惜,坦然地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同胞谋一个过常人生活的机会。原文
2022年6月26日
其他

笔谈 | 四十年来家国

怀旧的力量真够强大,回忆的美学足够震撼。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八十年代的新一辈”,青春似乎又回来了。原文
2022年6月25日
其他

上海社科新人推介④ | 盛智明:拓展空间理论视角下的社区研究

▋社科新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上海市一批青年才俊逐渐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人共同体,对于加强社科理论队伍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组织评选出了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本报将陆续予以推介,聚焦其传承学术、创造思想、影响社会的使命担当。本期推介的上海社科新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盛智明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社会治理研究。他认为,城市社区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引入空间理论视角,有助于揭示空间表征所体现出的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关键机制和基本逻辑。原文
2022年6月18日
其他

笔谈 | 当“戏仿”照进生活

way”,意为“有志气必有出路”,有人把它改成“Where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笔谈 | 谁掌握解读文学经典的话语权

在无限逼近通向未知身份人群的内心情感中,文学以此证明了它的永恒性和强大的疗愈功能。原文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经典是否具有“当下性”? | 社会科学报

不久前,《一条豆瓣动态引发的“疫情文学”复兴》《林黛玉发疯文学背后的流量密码》两个帖子风靡,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也在热播,文学经典以其包容性和治愈力,与当下生活相关联。原文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上海社科新人推介③ | 侯体健:发掘古典文学的本土理论资源

▋社科新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上海市一批青年才俊逐渐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人共同体,对于加强社科理论队伍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组织评选出了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本报将陆续予以推介,聚焦其传承学术、创造思想、影响社会的使命担当。本期推介的上海社科新人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侯体健教授,主要从事宋代诗文和古代文章学研究。他认为,对于宋代文学和古代文章学研究,传承与创新是不可偏废的两翼,尊重并深刻理解前人的学术成果,把握本土文学话语体系,激活本土理论资源,是推进学术进步的必由之路。原文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速增效 | 社会科学报

数字乡村既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来,各试点注重统筹协调、资源整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统筹推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农业农村、农村科技创新、乡村数字治理、信息惠民服务等建设和发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乡村数字经济,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农村创业创新快速发展,并以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为载体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促进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原文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开放式创新,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 社会科学报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放式创新赋能互联网和数字科技产业等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开放式创新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开放式创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理解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内在作用规律,加快推进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原文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关注 | 乡村振兴,要激活青年群体参与的内生动力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而青年群体在我国国家治理效能、社会发展活力、组织动员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引导青年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参与者,为乡村的治理建言献策。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青年群体当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利用好青年群体这个引擎,激活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之星火必将成燎原之势。原文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关注 | 五维度精准帮扶,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相比于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涉及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而且差异大。原文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数字经济:助力城乡生产消费循环 | 社会科学报

我国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呈哑铃型结构,我国1.87亿个农户和3.26亿个城镇家庭对应着45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6241家从事农、林、牧、渔产品批发的法人企业),农产品流通环节处于垄断位置,而且农户的产品需要通过七八个环节才能到达城市消费者,农户和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流通环节赋予的价格。农产品价格低的时候,城市消费者不能享受到低价农产品;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农户也不能享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红利。原文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万象 | 被短视频“控制”的务工青年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短视频为务工青年忙碌的生活增添乐趣,但一旦他们过度依赖手机、无休无止地“刷视频”则造成其生活的严重异化,似乎短视频成了生活本身。原文
2022年5月1日
其他

建言 | 多元并举,解决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难题

保障乡村振兴用地,尤其是产业用地,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目前在乡村振兴产业用地供给上,面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少、增量难的现实困境,此外,农村建设用地的供地用地灵活度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集体建设用地权能受限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稀缺,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刚性划定的情况下,农村增加经营性建设用地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如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尤其是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就成为解决乡村振兴用地供地的关键。原文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上海社科新人推介② | 何益鑫:哲学史研究是一条迂回的道路

▋社科新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上海市一批青年才俊逐渐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人共同体,对于加强社科理论队伍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组织评选出了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本报将陆续予以推介,聚焦其传承学术、创造思想、影响社会的使命担当。本期推介的上海社科新人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何益鑫副教授,从事先秦儒家哲学和《周易》研究。在他看来,哲学面向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需要一个总体性的生存和思想视域。而哲学史的研究最后归结为文本的研究,要如其所是地理解文本的本来面目,这又取决于思想史的系统叙述。这种方式的理解无疑是一个思想重构的活动。原文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关注 |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就业优先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其中7800万人的就业方式是依托网络信息平台。灵活就业在解决劳动者生计的同时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应该给予灵活就业人员更多的保障。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增加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要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原文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数据 | 帮助大学毕业生走好就业第一步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1000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因此如何帮助大学毕业生走好就业第一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就成为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学生服务工作的重要事项。《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研究发现,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相关工作成效显著。不仅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持续上升,而且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渠道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原文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关注 | 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摆在“六稳”工作、“六保”任务之首,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这是“就业歧视”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国家对公平就业的重视,也展现了政府推进落实充分就业的力度和决心。原文
2022年4月17日
其他

数字劳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 社会科学报

Fuchs)在他的新著《数字劳动与卡尔·马克思》一书中尝试着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与网络经营商利润之间的关系。福克斯用受众劳动(Audience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万象 | 电子游戏:不同于人类学意义上的游戏

计算机图形也不是对世界的模拟,而是一种对世界的筛选、改造和输出;电子游戏的根本因而在于交互,而非重回或延伸人类的感知。原文
2022年4月12日
其他

电子游戏:更具争议性的公共领域形态 | 社会科学报

当游戏将越来越多的人密切连接在一起,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卷入各种游戏化的平台之中时,我们总会产生出这样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游戏到底是发挥、解放了我们的力量,还是反过来令我们陷入更深的、更难以挣脱的桎梏之中?原文
2022年4月3日
其他

关注 | 后扶贫时代:乡村振兴需“三延续、三转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点应在延续脱贫攻坚的底线思维基础上,加快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转变。原文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噪音、火灾和物候不匹配:新兴环境问题威胁全球公共卫生 | 社会科学报

Concern)。报告指出,噪音污染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威胁,灾难性、毁灭性的野火频繁发生,自然系统中各生物生命周期节律紊乱,这些问题造成了严峻的生态后果,人类亟需加大力度积极应对。原文
2022年3月26日
其他

上海社科新人推介① | 林青:推进生命政治学研究还需唯物史观

▋上海社科新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上海市一批青年才俊逐渐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人共同体,对于加强社科理论队伍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组织评选出了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本报将陆续予以推介,聚焦其传承学术、创造思想、影响社会的使命担当。本期推介上海社科新人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青副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理论研究。原文
2022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