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 | “普惠+绿色+科技”,这个地方的做法值得学习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赤水市作为贵州省第一个摘掉贫困帽子的县,在探索“普惠+绿色+科技”特色金融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
”原文 :《“普惠+绿色+科技”: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作者 | 贵州财经大学教授 王作功
图片 | 网络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了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总要求。世界银行曾在2015年指出,欠发达地区往往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在重点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也要协同发展绿色金融,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困难主要来自信息不对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定价及风险的精准防控难以实现。而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就是以科技+金融为特征的科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困难则主要来自绿色金融环境外部性的精准测评、分配和定价问题。20国集团在《2017年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环境数据的开放共享、开发应用,以完善对绿色金融、对环境影响的测度。因此,绿色金融只有和金融科技紧密结合,才能克服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的困难。
赤水市位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县级市,总面积1852平方公里,2018年底共有常住人口24.41万,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26个民族。2017年10月,赤水市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成为贵州省第一个摘掉贫困帽子的县。
近年来,赤水市在探索“普惠+绿色+科技”特色金融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而且“普惠+绿色+科技”特色金融融合发展在服务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惠+绿色+科技”的实践探索
01
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
赤水市是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试点县,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14年至2018年,赤水市小微企业贷款从5.76亿元增至48.05亿元,增幅高达734.2%,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从92.86%提升至97.79%,农户贷款申贷获得率一直保持在近100%,人均移动支付笔数、人均移动支付开通量、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等都实现了100%以上的增幅;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服务总端互联互通、金融消费投诉处理办结率、投诉处理满意率都达到了100%;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比从2015年的19.54%提升至2018年的23%,有贷款的农户数占比从14.60%提升至31.35%。
同时,赤水市实现了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在赤水,普惠信贷与绿色信贷高度重合,涉农信贷中63.5%的比例投向了与林业有关的领域,特别是投向了规模化竹种植与深加工领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也有53.8%投向了绿色种植、绿色加工、绿色物流等有关产业。
02
“普惠+绿色+科技”特色金融融合发展
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进行精准定价和风险防控。赤水市在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提高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2012年初,人民银行赤水市支行成功开发了“农村资源融资信息管理平台”。商业银行运用该平台办理贷款手续时可以对借款人的林权进行抵押登记,在办理还款手续后再注销林权抵押手续,办理贷款的时间从原来至少需要一周压缩至一天。2018年1月,人行赤水支行联合赤水市农村信用社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该平台,实现了平台的第二次升级,搭建了“农村资源融资信息管理平台(区块链)”。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商业银行、人民银行、林业局、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避免了林权重复抵押风险。同时,农信社通过系统在线上为林农办理贷款申请、林权抵押登记、还款和注销抵押等手续,减少农户贷款办理的中间环节,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大数据”模式的推动下,赤水市金融、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4年至2018年,赤水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从71.45亿元增至116.36亿元,增长62.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9693元增至47465元,增长59.85%。赤水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从69.81亿元增至139.63亿元,增长100.01%。赤水市向林户和涉农企业发放贷款的不良率只有1.1%。赤水市金融业发展总体呈现出更加快速的态势,特别是不良贷款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守住了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4年至2018年,赤水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722元增至31381元,增长44.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350元增至12303元,增长47.34%;贫困人口从2.79万人降至0.2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4.6%降至0.96%。
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2018年赤水市新造林地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2014年至2018年,赤水市森林覆盖率从80.17%提升至82.77%。赤水森林覆盖率和空气优良天数在全国名列前茅,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西南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植被较好,但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受到破坏的特征,在滇黔桂集中连片特困区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如何统筹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协同发挥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支持作用帮助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西南民族地区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赤水市探索形成的“普惠+绿色+科技”特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不仅在西南民族地区,而且在全国都具有借鉴的价值。
(本文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普惠金融支持西南民族地区短期脱贫与长期发展的调查研究》,批准号17BMZ105)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01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观点 | 李东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