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战疫 | 人心的秩序更应当守候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村庄的生活结构和文化结构形塑了大多数人的观念和行为逻辑,熟悉和稳定的人际关联和日常秩序给大家带来内在的安全感,远远超过疫情可能带来的焦虑或忧虑。
原文 :《人心的秩序更应当守候》
作者 | 华南理工大学 林辉煌
图片 | 网络
凌晨四点买口罩
2020年1月21日,腊月二十七,我们一家开启了回乡之旅。从广州直达闽南老家的动车票没有抢到,我们只能从深圳中转。以前也经常这样操作,然而今年的情势有点不同,从武汉爆发的肺炎疫情刚刚扩散到广东,广东的确诊病例主要就分布在深圳(9例)。
21日凌晨四点,我看到妻子夜间给我发的信息,让我起床后务必赶紧买口罩,因为早上八点半我们就要出发回老家了。
凌晨四点,让我到哪里买口罩?
还好有24小时营业的店以及还没回家过年的骑手。我用手机搜索了一圈,发现附近这个时间只有一家店有口罩卖,立即下单,凌晨五点多就收到了口罩。
车站和列车里,绝大多数人都戴着口罩。不过,看起来也就像是例行公事,大家依然有说有笑,营造着快要过年的欢乐氛围。
疫情似乎离得很远
闽南老家在一个小县城,人口不多,前几年还以务农为主,最近这些年大搞工业,土地开发得差不多了。村民们利用政府拨款,在我们自然村修建了一个小公园,并且在公园里重修了庙宇和戏台。
回到老家已是下午,没有收到福建确诊病例的信息,老乡们欣欣然准备过年,没人佩戴口罩。一个邻居阿叔跟我说,我们福建应该不会有疫情,一脸“我们福建最好”的傲娇表情。
第二天,22日,腊月二十八。坏消息还是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福建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不过老乡们比我想象的淡定,他们说,还好发生在福州;福州市区的亲戚朋友说,还好是发生在下面的连江县。
……
疫情似乎离大家的生活很远。
谁最担心疫情?
从身边的老乡来看,整体来说似乎没有太大的紧张感。当然,不同年龄段的感受还是略有不同。
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主要指男性)对疫情是比较了解的,他们平时就喜欢凑在一起喝茶聊天,交换信息。有一次,一个阿叔就郑重跟我解释道,所谓疫情,放在古代其实就是瘟疫,很吓人的。吓人是口头说说而已,根本没人佩戴口罩,而且春节期间照例到处串门,共用每家人的茶杯。
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没有谁跟我聊过疫情的事情。他们一贯安详地喝着茶,在自己或别人家里,也可能在庙里,讲着孙辈调皮的事。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似乎对疫情的发展以及如何防范更为关心。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老同学来家里串门或一起外出聚会几乎没有了。
妻子还发现了一件令她叹为观止的事情。几乎路过每个巷道,我们都能看到有家庭主妇摁着一只大鸭在大盆里拔毛,蔚为壮观。在妻子生活的世界里,不用说牛、羊、猪这类大型的牲口,即使是鸭子、鸡子、鱼这些小型动物,也应该是由专人集中屠宰,何况是在疫情肆虐的当下。
我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大概是过年亲手屠宰一只大鸭献给神灵,是很重要的一道仪式,当然,这也许只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已,没有人会认为这能够跟疫情扯上关系。
被叫停的“割香”仪式
听说很多省份采取了封村措施,我感到很好奇,决定在老家几个村转转,看是否有类似的举动。大年初三,我们骑着电动摩托车,迎着久违的冰凉空气,风驰电掣跑了几个村庄。路上没有多少行人,但是每条道路都是畅通的。
春节期间并没有政府人员或村干部来访,也没有听说他们挨家挨户排查。大年三十,倒是从邻居一个阿叔那里了解到,村干部已经跟我们村的理事会打过招呼了,大年初七庙里的“割香”仪式大概率是不让举办了。
所谓“割香”,也叫“割火”,是闽台地区对大型神明绕境庙会的特有称谓,“割香”时将神像安置在轿子里挨家挨户巡游,目的是借助神明的威力降福祉于黎民百姓,很受当地群众的追捧。
我们自然村自从修建了大庙,理事会觉得有必要创办一个“割香”仪式,一来活跃乡里的文化氛围,二来可以借此募捐。政府说不让举办,理事会倒是颇为认同,政府出于防控疫情的考虑,本质上“也是为了老百姓好”。既然如此,神明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不会因为今年没有举办“割香”而归罪于老乡们。
你生活的世界
县城如何呢?我们骑着电动摩托车跑到县城。街上的人确实比往年稀少,与农村不同的是,绝大多数街道上的人都佩戴了口罩。我们发现,县城公园贴了告示,拉着红线,不准进出。门口倒是有一处摆摊卖小玩具的,小娃看中了一个风车,一定要买。看着周围空旷,空气流动性也大,我就拉下口罩露出了鼻子嘴巴,想跟摆摊的大爷聊聊。这时路过一位大妈,口罩佩戴齐整,对着我们说,在公共场合要佩戴好口罩。
我们到对面的操场晒了会儿太阳。打道回府,再路过公园门口的时候,正好看到那位摆摊大爷有条不紊地收拾打包行当。旁边站着几个穿制服的城管工作人员。往年春节这个地方很热闹,有很多摆摊做生意的,估计是疫情的缘故,这类小摊小贩也不许开张了,虽然并没有什么顾客。
看来,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主要在县城,尤其是场所管理。
在这样一个宗族底色的小县城,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村庄里面,即使他们已经没有耕地。村庄的生活结构和文化结构形塑了大多数人的观念和行为逻辑,熟悉和稳定的人际关联和日常秩序给大家带来内在的安全感,远远超过疫情可能带来的焦虑或忧虑。多数人心态还是平和的。
疫情防控固然重要,人心的秩序更应当守候。
当然,如果你刚好住在县城的商品房里,周围都是陌生人,或者住在分裂的、原子化的村庄,没有稳定可靠的生活秩序安全感,在疫情肆虐的情势下,大概也希望大家随时佩戴口罩并且尽可能待在家里吧。看着在身边熟睡的小娃,你呀,大概也要在这样的世界里长大了。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95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