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李东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格局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了一些原则性共识。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9年无疑是普惠金融的攻坚之年。如何保障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推进“包容、健康、负责任的金融”?这对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文 :《普惠金融供给的格局需不断优化》
作者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李东荣
图片 | 网络
中国普惠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向好
我们国家在2015年发布了首个列入国家战略规划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对2016年—2020年的普惠金融做了初步的规划。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经过市场、政府、社会各方“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共同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普惠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取得了一些很明显的进展。
一是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根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有关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和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分别为95.65%和99.20%,网点覆盖率非常广;二是薄弱金融可得性有效提升,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5.63万亿元和34.24万亿元;三是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明显提高,全国人均拥有7.6个银行账户、5.7张银行卡,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超过了82%。同时,线上融资、网络保险、转期续贷等创新产品不断丰富;四是金融基础设施持续优化,目前,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收录了9.99亿自然人、2757.5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相关信息,银税互动、银商合作、信易贷等小微企业信息共享与融资对接机制深入推进;五是消费者金融素养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公布的2019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4.77分,比2017年提高1.06分。对标国际水平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普惠金融指数,中国大部分指标均排在发展中国家前列。其中,正规储蓄使用率、正规借贷使用率等核心指标处于G20国家中等水平,账户拥有率已优于G20国家平均值。
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供给的格局
我们在列举和总结上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普惠金融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以钉钉子的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今后如何按照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实施攻坚,科学有效推进普惠金融建设?
一是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供给的格局。注重发挥普惠金融领域大中型金融机构的“头雁效应”和新兴业态主体的“鲶鱼效应”,继续增强地方性、社区性金融机构服务基层、支农支小的“毛细血管”作用,进一步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竞争性的普惠金融供给格局。同时,通过增加基层普惠金融业务自主权、建立激励相容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等方式,持续增强各类供给主体和相关从业人员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内生动力。
二是进一步突出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应注重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跑数”与“跑街”相融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农户等普惠金融客户的需求特点以及当前金融服务的短板痛点,积极稳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在营销获客、风险定价、流程运营等方面的应用,有序创新全流程线上融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努力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在可得性、适当性和匹配性上的边际改善。
三是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模式的可持续性。继续实施激励性的货币信贷政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针对性的财税政策,加强各类政策的协同与衔接。不断完善信息通信、支付清算、信用信息等基础设施,有效地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地方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机制作用,帮助从业机构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同时从业机构也应该进一步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科学管理、精细运营、科技创新等手段,探索形成更多的合法合规、商业可持续的业务模式,真正实现普惠金融扩面、增质、降本、控险的统筹协调。
四是进一步强化普惠金融主体的责任性。注重在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两侧,倡导和树立负责任金融的理念,切实做到“卖者尽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一方面,加强从业机构行为规范和责任能力建设,坚持依法合规审慎经营,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通过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客户适当性管理等手段,提高普惠金融领域市场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分类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进一步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和履约责任意识,同时要继续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恶意骗贷、逃废债、“老赖”等行为。
五是进一步增强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性。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和《世界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新兴政策方法》等国际共识做法,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在普惠金融模式创新、消费者保护、数字金融治理等领域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双边、多边的普惠金融示范性合作项目。同时,重点围绕数字支付、信用建设、监管规制等领域,梳理总结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和治理经验,依托“一带一路”等战略,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
发展普惠金融是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心工程、民生事业,意义重大,责任艰巨。愿大家一起携手,加强合作,统筹把握好供与需、普与惠、广与深的关系,共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普惠金融事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系作者在“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的发言)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81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www.shekebao.com.cn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