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如何更上一层楼? | 社会科学报

尹英 社会科学报社 2021-06-07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职/业/教/育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部分,以前所未有的篇幅把职业教育提升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几个月来,教育部会同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就高职扩招百万、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产教融合型企业、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集中释放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红利。职业教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站在这一起点上,如何解决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呢?


原文 :《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更上一层楼》

作者 | 本报记者  尹英

图片 | 网络


01

建构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职教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其中,中职学校1.03万所,年招生559.41万人,在校生1551.84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37%、39.47%;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年招生368.83万人,在校生1133.7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6.63%、40.0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出,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为我国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17年,黄炎培这位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怀着“职教救国”的理想积极探索,拉开了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之初,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注重技术教育”,并用了十余年时间构建起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相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



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从1978年至1995年,国务院、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职教育结构调整的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强与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等。这一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以中职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方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对职业教育结构与类型的需求逐步多元化,势必更需要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社会对职业人才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02

新时代需要大力发展职教


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在讲职业教育,但从未像今年在国家宏观决策层面把职业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为何职业教育如此备受重视?这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职教看职教。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社会就业、百姓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职业教育人才。”“职教20条”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这就把民生、教育、就业三者紧密联系到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报告中四次涉及职业教育以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阐述都是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部分。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看来,中央提出应对新形势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就业成为六稳之首,而职业教育正是稳就业的最好抓手。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然而,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董刚指出,职业教育“体量大但不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说,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一些情况要引起重视。比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高技能人才短缺,求人倍率一直大于2。就是说一个高技能人才有两个以上的岗位等待他。根据人社部2018年的相关数据,有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有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可见,我国高技能人才储备量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匹配。全国人大代表王俊峰向本报表示,进入新时代,需要更多有应用能力、能跟市场接轨、能在实践当中发挥才干的年轻人。


03

职业教育有待得到更大的社会认同


一边是国家迫切需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另一边却是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供给不足。为何出现这样的矛盾?浙江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吴雪萍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影响职业教育的因素很多,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的职业教育观念还很薄弱,在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认同。

  

职业教育观念是指对职业教育的思想意识和概括形象,表现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和印象。欧美国家职业教育观念比较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代表Miika Tomi指出,在芬兰,很多青年人宁愿不上大学而选择职业院校,因为他们通过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可以成长为高端技能人才。德国的职业教育历史背景深厚,该国公民从10岁左右开始接触职业教育,形成了以接受职业教育为荣的社会氛围。美国职业教育理念从学前教育开始贯穿至终身教育。



而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没有普通教育有价值,只有考不上高中或者考不上大学本科的人才会去读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成了“差生”的代名词。“我国职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是因为深受我国重人文学术、轻职业技术,重知识轻技能,重学习轻动手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邢晖教授向记者解释道。

  

全国政协委员姜军认为,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层次,而不是一种教育类型来看待,这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这种观念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备普遍低于普通学校,许多地方把职业院校放在中招、高招最后批次录取;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这些问题助长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久而久之,职业教育质量难以改善,这导致很多行业领域亮起了高技能人才后继无人的“红灯”。


04

职教改革关键还是“落实”


“职业教育要真正成为一种教育类型,还是要在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教授向本报表示。邢晖教授指出,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要靠制度改革,今年开始实施的一系列职业教育制度改革,把职业教育观念向前推动了一大步。“职教20条”第一句话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地位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参照普通教育办学的状态,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到师资配备都在模仿普通教育,学科属性明显,职业属性不足。在改革发展目标中再次重申,职业教育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这宣告着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参照普通教育办学的历史将终结。随着“类型”定位的稳固,以往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说法将不复存在。



“完善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也是制度改革中特别重要的部分”,邢晖教授向记者强调,“没有标准就谈不上质量”,这涉及完善办学模式、办学条件、办学内容等多方面的标准。吴雪萍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经验。教育发达国家都重视制定职业教育的质量指标。2009年欧盟颁布的《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参考框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指标体系,作为成员国测量和评价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共同指标。该指标体系包括10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原所长赵志群教授向本报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建立相应的创新发展机制,才能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全面发展。令人振奋的是,“职教20条”鲜明提出,要“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卢彩晨认为,这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将全面进入“国家标准”时代。但是邢晖教授向记者强调,“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就能一蹴而就”,“关键还是落实”。如此,才能“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60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英美大学教师正陷入职业危机 | 社会科学报

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 社会科学报

外刊 | 智利教育改革:学术精英主义的两难


长按二维码关注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