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悼念 | 高文彬:中国最后一位东京审判全程亲历者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社 2022-11-22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9月7日凌晨,中国最后一位东京审判全程见证者高文彬先生去世,享年99岁。


9月17日晚,在上海市昆山路146号(东吴法学院原址),高文彬先生的追思会正在举行。


这场追思会由东吴大学、苏州大学上海校友会、苏州大学上海校友会法学分会、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党委统战部共同发起,现场聚集了一百多位教授、学生、法律工作者,深切缅怀这位对中华民族作出了突出历史贡献的百岁老人。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明天就是九一八,全国各地将警报长鸣,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提醒国人,这是一个永远该记住的日子。



高文彬,1922年12月生,上海市人,法学家、翻译家、历史学者。1985年9月入盟。1945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间,高文彬参加东京审判,先后任国际检察局翻译、中国检察官办事处秘书职务,是全程参与东京审判的亲历者。



追思会现场,来宾们纷纷回忆起与高老交往中的点滴故事,高老在众人的追思中形象又渐清晰,他似乎重又步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回忆一:一台老相机


东吴大学陆幸老师回忆,高老两大爱好,一个是打篮球,一个是摄影,尤其珍爱他的相机。当年在东京,他就是用那台相机拍下了那张著名的东京审判十俊杰的合影,我们几乎都是从那张合影开始认识东京审判中的这些民族英雄。相机陪伴了高老半个多世纪,我们去高老家看望他时,他还会拿了相机给我们拍照留念。老相机见证了多少人生风雨沧桑,现在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述说着无尽的哀思。


东京审判十俊杰


回忆二:元照英文大词典


东吴大学法学校友贾勇的抽屉里,一直珍藏着第一版元照英文大词典,上面有高老的亲笔签名。当年他买的只是一本法律人必备的工具书,并不曾了解那本词典背后的故事。这是中国第一本英美法大词典,是由高文彬和潘汉典发起的,23位东吴老校友花了整整九年时间,中国政法大学的薜波师兄一次次坐火车往返于北京和上海,编纂者的平均年龄84岁,老人们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翻译校准4.5万个词条,这比日本的《英美法词典》多了近三倍,共计460万字。高老都没有拿一分钱稿酬,那时,高老在一辈东吴老校友中还算是年轻的一位。



回忆三:一次采访


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之前,上海淞沪抗日纪念馆唐磊馆长找到了“百人斩”暴行中另一把日本军刀,在馆中展出前,唐馆长一行到高老家里采访,听高老口述发现“百人斩”证据的那段历史。高老一口上海话,他说他在日本东京呆了两年多,在那里找到很多日本战犯的证据,(那些证据)在中国是没有的。杀人比赛的证据是在日本报纸上找到的,他虽然不懂日文,但也看得懂,这两个杀人恶魔,一个杀了105人,一个杀了106人。如果当时没有发现这一重要证据,这两头野兽就可能逃脱了。因为国际检察署花了半年时间,才找到他们,他们当时都已隐于乡间。当今有些人别有用心想篡改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等日军暴行时,这些都成为最有力的呈堂铁证。



回忆四:九一八 侵华战争起始日之争


明天就是九一八,全国各地将警报长鸣,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提醒国人,这是一个永远该记住的日子。


1946年5月,在日本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就侵华战争起始时间的问题,正是控辩双方激烈交锋的焦点。中方检察官团队坚持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在日方战犯的辩护律师却认为应该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时才开始算。理由是:此前,中国政府并未正式对日宣战。日方辩护律师甚至提出,日本所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都是为了自卫,法庭无权审理与自卫有关的指控。英美国家的检察官,因为并未体见到日军在中国国土上的罪恶暴行,对于这点没有坚持。美国方面的重点是要严惩偷袭珍珠港的元凶,普遍认为太平洋战争是战争的起点。


高文彬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门口的木牌前


针对日方观点,中国检察团队提出了大量日军侵华的犯罪证明,向哲濬检察官怒驳日方:“如果这不算战争,那么就没有战争了!”中是受日军侵略时间最长,受难最深重,中华民族受战争蹂躏长达14年之久,在东京审判的起诉书中,提出的55条罪状有44条与侵略中国相关。在这一个关键点,东京审判检察官团队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中国法官梅汝璈也在法官团队中做说服工作。最终起诉书确定对日本战犯罪行的追溯期自1928年皇姑屯爆炸案开始,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远东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认定的事实:日本实施侵略犯罪的共同策划自1928年起就存在,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对中国及周边国家断然实施了侵略战争。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时间起点为1931年9月18日。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时间起点,中华民族自此开始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悼念张世英先生:智识之中的从容 | 社会科学报

悼念 | 王家范先生千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