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 | “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文化如何实现自身的蜕变?
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创立并形成了涵弘广大的四史文化。从整体上看,四史文化植根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沃土,淬炼于战乱频仍的革命战争时期,积淀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兴盛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这个过程中,四史精神一脉相承,四史文化一以贯之,在自觉的反思和批判过程中,在引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在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中,不断实现着自身的蜕变、转换和发展。
原文 :《文化在相互较量中完成突破和转向》
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 唐青州
图片 | 网络
01
“统之有宗,会之有元”
钱穆先生曾用“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又不断综汇的发展脉络与特点。而用“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来形容四史文化既一脉相承,同时又创化日新、生生不已的统会之理,同样十分贴切。四史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貌,同时又实有其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这个精神内核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是一个思想体系能够不断接续发展、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是四史全部发展历程中的精神内核和动力所在。可以说,这一初心与宗旨,不仅统贯于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探索史,而且接续一百七十多年的革命斗争史,更上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遥契中华古老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核。
02
“推故而别致其新”
四史文化具有一以贯之的精神根基而又能够不断自我更新,因此能够生生不息,得到不间断的赓续传承。在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之下,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展现和使命。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四史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推故而别致其新”的过程。而不同时期不同的展现,都是对于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
四史文明是活的文明,它一经产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有机体,时刻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活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实践和探索,以初心和宗旨一以贯之,不断结合中国国情,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首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进入社会主义为历史任务。而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艰辛历程中,中华民族最终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转向,实现了中华民族命运的根本扭转。
其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成了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在这一时期,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也相继建立,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中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又面临新的时代任务和机遇。在这一时期,在对国家前途命运和时代潮流的深刻把握下,在对我国前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础上,共产党人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十八大后,习近平在就任总书记后的首次记者见面会上就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强调这就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而在当下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也即将变为现实,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期冀和奋斗的目标。总之,不论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始终融贯于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中,一以贯之地引领着中华民族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路坦途,而是遭逢了来自各方不同的挑战和夹击,既面临着中西文化之争的讨论,也有自身内部理论纷争,亦有新的时代问题挑战。尽管挑战重重,四史思想的生命力并未减损,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加茁壮。
四史文化从产生之际,就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涵括、消化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内的各种文化。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特性使得四史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中形成了一种合理冲撞而又相互补充的文化生态。同样,也正是这种开放与包容的特性,才为四史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03
“新故相资而新其故”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遭遇挑战是一切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都必然面临的问题,也是文化发展的宿命。而四史文化作为一个开放的活的有机体,一样处于与自身的不断较量、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和交流中,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实现革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学习和推进四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的这一原则,把握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中,四史文化还会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表现,只要坚持“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的这一原则,贯彻和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那么不论时代怎么变换,我们都能够做到“繁而不乱,众而不惑”,以简驭繁,以一统万,以不变应万变。
同时,对于四史,我们不能做封闭狭隘的单线理解,不能把其意义视作固定的、单一的,而是既要把握其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也要去挖掘不同时期丰富的内涵和展现,做到“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新元素与旧传统相互凭借、相互依托,在相互较量的过程中完成突破和转向,才能不断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其普遍性精神内核也才会在新时代彰显出新的时代内涵。
学习和发展四史理论和精神能够帮助我们确立历史的身份,让我们知道我们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的初心在哪里。也只有牢牢把握住一以贯之的初心与使命,才能在自身的革新和发展中,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中,始终挺立中华民族的文明主体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代使命的转换,四史文化也必然会有新的发展、转向和提升,但始终不变的是其内在的精神内核,也是我们永远的精神依归。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39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
2021年征订开始啦!
01
《社会科学报》简介
《社会科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报刊,是社会科学界交流思想、展示成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
1985年,《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份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专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对话、思想交流、理论争鸣平台的专业性报纸,创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三十余年来,作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宣传阵地,《社会科学报》以“思想性、问题性、前沿性、信息性”为目标定位,践行学术标准和宣传原则,坚持在突出主流价值的同时提供多重视角,在贴近现实热点的同时把握长远方向。
02
订阅价格
定价1.5元/份,月度订阅价6元,全年订阅价72元。
03
订阅方式
读者请向各地所在邮局(所)订阅,或者通过中国邮政APP、中国邮政微邮局、中国邮政官网等进行网上订阅。
邮发代号:3-62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4
如果在订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问,请联系我们:
电话:021-33165492
Email:xiaohaodong@sass.org.cn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会科学报社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