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准双翼”,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社会科学报

汤志伟 问延安 社会科学报社 2022-06-10


中国“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农村工作重心已经从2013年以来的脱贫攻坚工作转移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需要用好在脱贫攻坚战中焕发勃勃生机的精准治理技术,全面继承伟大的“精准务实”脱贫攻坚精神。


精准扶贫是服务于党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凝结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扶贫理念与方式。其借助现代“互联网+”、大数据、移动5G等新兴技术,在全体扶贫工作者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精准务实的态度下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与活力,完美融合了精准治理技术和精准务实精神,这二者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准双翼”。



原文 :《以“精准双翼”推进基层治理》

作者 | 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院  汤志伟/院长  问延安/讲师 方錄/研究生

图片 | 网络




精准治理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各种新兴技术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现出强大助力作用,例如网络扶贫在解决“用不上”“用不起”“用不好”“用不活”“用不准”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进而在《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中对网络扶贫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和寄予厚望。如在罗霄山区,“互联网+农产品”在脱贫攻坚战中大放异彩。精准治理技术对脱贫攻坚起到的巨大作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种启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必须学习、借鉴精准治理技术的现实运用。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才有发展基础。借助精准治理技术,合理定位乡村特色产业,有效定位用户需求,精准对接买卖双方,真正做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目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基础与资金保障。

  

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才有智力保证。当前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呈现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需要借助精准治理技术,精准评估缺乏的人才类型、精准培养专业人才、精准对接相关机构、精准选派有关人才,保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良好智力支持。

  

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才有精神动力。需要运用精准治理技术,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建设各种样式的文化活动载体,以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加以表达,以现有的精准技术加以呈现。

  

生态振兴,乡村振兴才有实践载体。乡村生态需要大力保护,运用精准治理技术,精准评估开发与保护界限、精准测量开发程度、精准规划乡村开发计划,以良好的农村生态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载体。

  

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才有坚强领导。振兴“村三委”组织,即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与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运用精准治理技术,使其准确对接上级政策,精准把握村庄发展现状以及村民需求,及时准确反馈基层实际,最大程度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村三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领导作用。

  


总之,在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组织、文化和生态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精准技术运用。通过开展定点帮扶、技能培训,使高校、企业的新技术全方位渗透至乡村振兴之中,使各种技术人才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之中,使农民掌握专业技能,确保技术能落地、用得好、效能高。




精准务实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技术能否发挥出最大效能造福于民,关键在人,在使用者。八年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无数扶贫工作队员秉承求真务实态度扎实工作,服务于民,众多第三方评估团队秉承实事求是原则和为民服务宗旨开展评估,铸就了伟大的精准务实脱贫攻坚精神,这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需要加以传承、发扬,这也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传承好精准务实精神。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和发展精准务实精神。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必须坚持精准务实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起点上一如既往坚定精准务实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坚持精准务实精神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基层组织干部必须坚定精准的作风与态度,接受精准精神洗礼,不搞形式主义、不兴焦躁之风、不疏忽大意、不阳奉阴违,准确理解党和国家各项有关乡村振兴政策,大力弘扬精准理解与执行政策的个人与组织事迹,树立模范。精准理解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精准有效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及时汇报本地实际情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大兴精准之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保证。伟大实践创造先进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比脱贫攻坚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必将进一步孕育、发展、完善出新的精准务实精神,但是精准务实的乡村振兴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源于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与精准务实的脱贫攻坚精神一脉相承。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构建精准治理技术与精准务实精神的“双翼”,既是贯彻中央做好脱贫攻坚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又是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有技术之保证。由此,掀起一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民战争,最终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保证。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56期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基层体制过度消耗,是个大问题 | 社会科学报

乡村振兴,要充分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 | 社会科学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