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 | “赶时髦”的网络语言模因,是如何被催生的?
随着网络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工作与生活空间,体现现代文明特征的网络模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技术为模因的产生与传播插上了翅膀。网络模因为文明互鉴与互译提供了新动力、新内容、新素材,审视网络模因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文明互鉴与文明互译。
原文 :《迎合时尚的网络语言模因》
作者 | 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何自然
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陈新仁
图片 | 网络
网络语言模因助推网络信息传播
生活在网络时代,离不开网络交际。网络交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语言生活,也影响了语言本身的发展。与面对面使用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具有许多特点,如生动有趣、新颖便捷、简洁明了、流行时尚等,特别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因此,网络不仅是许多新词新语产生的温床,更是新词新语传播的重要推手。
网络语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网络语言中大量的新词新语和表征文化信息的语言单位都会因为得到广泛模仿和传播而发展成为网络语言模因。判断网络语言模因的基本依据是,它是否涉及模仿和流行,即如果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语言表达模式(词语、句段、篇章)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和传播,就可以称为网络语言模因。网络语言模因要自我生存或要通过自我复制和传播产生新的模因变体,就得使用各种各样的重复手段和类推方式,最终产生各种各样的网络语言现象。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人们在网络上不再重复使用和模仿某些流行过的词语、句段、篇章,那么这些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力就会减弱,甚至走向消亡。
网络语言模因是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借助网络语言模因,表征各种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的信息就会迅速地在网民中传播开来。当然,网络语言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相应地,表征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信息的网络语言模因也会不断变异、进化,有些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被完全替换而彻底消失,而另一些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信息却可能更具生命力而流传下来,甚至经过不断的复制传播而不断完善、发展,通过网络语言模因的方式强势表征出来。
迎合时尚的心理催生网络语言模因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在网络交际中模仿一些说法进而催生网络语言模因呢?也许有很多原因,比如,一些相关的表达方式本身具有某种修辞特征(如使用隐喻、转喻、引语、典故、排比等),或者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某种联想,或者刻意混杂使用不同的语码,或者为加强语势引用名人、伟人之言论。带有修辞手法的语言总比平淡无奇的语言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更能刺激人们模拟的欲望。然而,从语言与文化传播的社会心理角度来看,特定的表达方式之所以能成为网络语言模因,可能还与网民的特定心理倾向有关。这里,我们不妨谈谈迎合时尚的心理对网络语言模因形成与传播的影响。对于很多网络语言模因而言,为迎合时尚就其中某些现象引致各种联想正是它们在网络中得以成功复制、传播的动因。
所谓迎合时尚,就是赶时髦、赶潮流,指人们选择采用时兴的方式或时髦的款式,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反映了一个人或社会群体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时尚的信息可以是衣着、建筑、消费方式等方面,而在网络语言方面,迎合时尚的表现尤为突出,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通过模仿带来大量的语言模因。
例如,人们乐于将热播的电视节目、新上映的电影大片、日渐普及的IT行话等作为源语,与日常语言混在一起来复制,并在社会语用中传播,形成新的语言模因变体,产生“迎合时尚”的模因效应。几年前特别红火的“PK”这个字母组合就是当时为迎合时尚而出现的一个网络语言模因。PK一说是英文Player Killing的缩写,指网络游戏中的玩家之间彼此对打;另一说是英文penalty kick的缩写,指足球比赛中的罚点球,一对一的单挑,只有一方胜出。PK进入汉语之后,词性被乱用了,原来只是一个外来名词的缩略词,现在却被当成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来使用,表达决一雌雄、末位淘汰等多种意思,“终极PK”等各种用法和说法充斥媒体、网络,它的流传一时成为汉语最为强势的语言模因之一。PK至今还在不断被复制和传播,明显地让人感到这样的语言使用本质上是“赶时髦”:并非汉语本身没有现成的词语来表达诸如“一决雌雄”“终极对决”这样的意思,而是因为PK显得洋气、时尚,且别人都在乐此不疲地使用,以至于自己也不能免俗地去模仿,导致该表达被大量、大范围地复制、传播,发展成为一个强势的语言模因。为迎合时尚“赶时髦”的效应由此而生。
当下网络空间中有一个非常红火的语言模因,那就是yyds或YYDS,意思是“永远的神”,由这四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组合而成。“永远的神”这一表达源自于一名主播在网络直播英雄联盟的时候随口说出来的“乌兹,永远的神”(乌兹Uzi是一名职业选手),后来这句话便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后来网民用拼音首字母代替使用。如今在微博、博客、BBS、QQ等,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个网络语言模因。很多人使用这个网络语言模因,并不了解它的出处,也未必完全理解它的内涵,只是觉得其他人当下都在使用,便忍不住追随一下这样的语言时尚。
网络语言交际中迎合时尚的模仿其实是无所谓好坏的,有的“赶时髦”的说法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网络名言,也有些“赶时髦”的说法只是一个短暂的强势语言模因,属于昙花一现的事物,或者它的流传范围并不宽广。譬如,曾经广为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等早已悄悄退出语言时尚圈子,变成弱势语言模因了。然而,值得提醒的是,在决定尝试仿效某种流行说法前最好了解一下特定语言时尚的基本意思和内涵,否则“东施效颦”就难免会出现误用、乱用,贻笑大方却浑然不知晓了。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76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语言文字周报》发布2019十大流行语,这个版本有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