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慧印象记:我为什么愿意用工资买《羊来羊去》送朋友|辉哥侃文

辉哥 宗融艺文馆 2020-08-17
来自专辑
民族文学

我为什么愿意用工资买《羊来羊去》送朋友

阿慧印象记·辉哥侃文专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52arbtc7&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王宇红老师朗读阿慧的《羊来羊去》



阿   慧

原名李智慧,回族,1965年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毕业于淮阳师范学院,进修于鲁迅文学院。长年从事教育工作,现为周口市文联专业作家,《大河文学》副主编。专攻散文创作,作品发表于《民族文学》《美文》《散文百家》《回族文学》《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多次被《散文选刊》《读者》等刊转载,并入选《中国散文年选》《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等选本。出版散文集《羊来羊去》《月光淋湿回家的路》。2010年以散文《羊来羊去》荣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后获杜甫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回族文学》奖及多种征文奖项。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小学校长冰心散文奖获得者作家……这一系列头衔都是他人对阿慧的介绍,而让我介绍她的话,我只选择一个词:本家姐姐。


2010年7月31日,我接到阿慧的电话,她来北京了,约定在牛街超市见面。中午顶着炎炎烈日,我如约而至。


在超市二楼的大排档,我们邻窗而坐,脚边放着她的行李箱。聊天中得知,此行她是来领奖的,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是《羊来羊去》,次日将举行颁奖仪式。因为兴奋,阿慧在火车上一夜无眠,这是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散文最高奖项,也是回族人第一次获得此奖。为此,她还特意买了台既能照相又能摄像的两用机,准备把这美好的时刻,永久地记录下来。


正说着,阿慧突然站起来,向远方挥着手,嘴里还在喊着:“兄弟,我们在这里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满头大汗的石彦伟赶来了。未及落座,她把纸巾已经递到了兄弟的手里。


阿慧的热情,让人感到温暖,无论何时何地,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必然不顾及旁人的存在而快人快语地招呼、诉说时至今日,依然故我。


随着彦伟的到来,话题自然转到了《羊来羊去》。阿慧为了表达对伯乐的感激,特意带来了产自西域的香水送给彦伟马文军也都获赠一瓶。原来《羊来羊去》经黑正宏编辑在《回族文学》发表后,被彦伟看到,当即就在2009年《回族文学年度述评》中热情地评介,并大胆预言:阿慧将是未来散文界的一位领跑者。而当时的阿慧,发表量还并不多,没有被人熟知。不出半年,预言很快实现了,这位45岁的重点小学副校长凭借着对底层百姓掏心动肺的描写,站在了难能可贵的领奖台上。

阿慧与石彦伟


嘈杂的环境,酷热的天气,丝毫没有阻碍我们交流的热情。即便是谈到高雅的文学,我们听到的依旧是阿慧对草根布衣亲情、友情和爱情如痴如醉的倾诉。她的真诚,感动了坐在对面的三个弟弟。


考虑到阿慧一路辛苦,又没有睡觉,我就劝她早些休息,陪她去选一套民族特色的服装,再由马文军陪她去找旅馆。告别之际,阿慧似乎想起了什么,“等一等!”她边说边从随身的书包里掏出了相机,“我来给三位弟弟照个合影吧!”


年以后,当阿慧到鲁院进修时,我才得到了存在记忆卡中的相片。不是阿慧失信,而是她对这既是相机又能录像的家伙不熟悉。每次使用完毕,都是孩子来做后期处理。望着照片中的文军和彦伟,那时还未褪去青涩,而今却是超乎年龄的老成与持重。感谢阿慧的拍照,她用瞬间的永恒,记录了对于我和彦伟来说这个值得特别记忆的日子。


2014年国庆节前,阿慧再度赴京领奖,首届“魅力临夏”散文奖。颁奖会后,意犹未尽,石彦伟做东,获奖者悉数到齐,冶生福、阿慧、敏彦文、敏贤昌,主办方代表钟翔,以及作为亲友团的来京为冶生福呐喊助威的夫人和女儿。一行人围坐在后海的陌迹咖啡桌旁,依旧沉浸在回味中,以至连店家提供的果品都无人问津。大家轮流交换获奖的感受,阿慧说道:“我看重今日的奖项,我是回族作家,征文地区是仅有的个回族自治州中的一个,颁奖单位又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民族文学》,所以我感到无比骄傲我是在为民族而写,在为民族歌唱。说着高高举起了身边的获奖证书,眼里闪动着泪花。那一刻,她仿佛又置身于领奖台上。所有人都被感动了,忘记拍下这难忘的瞬间,只好让这美好的记忆长留心中。


在《民族文学》杂志社


无论是冰心奖,还是“魅力临夏”奖,几次颁奖都因为各种事务无法脱身,不能前去为阿慧助威,遗憾极。今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她的肺腑之言,几年的遗憾,瞬间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荡漾在心底的幸福!


我想象着过不了多久,阿慧在《回族文学》的颁奖典礼上,一定依旧是这般风采!她只会更加骄傲,因为这次为之颁奖的是《回族文学》。


在《回族文学》笔会上


2015年仲春,阿慧参加鲁院第十七期少数民族作家班培训。照例彦伟为这期学员安排了到昌平静怡山庄的踏青诗会。春光明媚,草长莺飞,一派喜人的春色,阿慧、何晓和川宇的端庄打扮,又令这美景增加了一份亮泽。大家轮流朗诵自己钟情的作品。在昌平教书的诗人马永珍西北口音很重,他干脆从包中掏出手机,把他在斋月中创作并请人录制的诗歌,播放给大家听。这新奇的方式,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


出于谦逊和礼貌,阿慧原本选择他人的篇章来朗诵,彦伟建议她朗诵自己的成名作《羊来羊去》,不仅是冰心奖的获奖作品,更是鲁院老师讲解散文引用的范文阿慧似乎又回到了课堂,眼前的文友都成了她的娃娃。她深情地朗诵着,沉醉在漫山盛开的桃花里。往昔快人快语的阿慧,瞬间进入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沉稳,宠辱不惊,物我两忘。


吃饭时,阿慧惟妙惟肖地讲起了生活中的笑话,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有的人笑出了眼泪,有的人几欲喷饭,而她依然故我,还在不住地以搞笑的豫东方言逗大家开心


回来的路上,我和阿慧聊起了她的教书生涯。她说她特别喜欢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一起,特别是那些品学兼优的贫苦学生,她总想竭尽所能地帮一把,只是自己的岗位、能力都还有限……

穿行南国草木间


好作品的传播,是超越时空的,是大众喜爱的。我的父母都是耄耋老人,文化不高,但每日最高兴的事就是阅读报纸和刊物,看后还要加以点评,通常是一摞报纸几十页,一本刊物几十篇文章,真正令他们赏心悦目的没有几篇。若是发现了心仪的文章,他们会互相推荐,互相交流。唯有对阿慧和石彦伟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加以盛赞,许多精彩的段落,他们可以轻松地背诵下来。前几年流行博客,我就在第一时间把他们发在博客的美文,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拿给父母看,若是赶上打印的字体小,干脆就由我来读给他们听。


借着阿慧在鲁院进修的时间,父母邀请她和彦伟到家做客。他们认为回回出个人才不容易,尤其是讴歌母族的笔杆子,所以以最隆重的规格来招待。


父亲的厨艺相当了得,曾经得到京城清真第一店——鸿宾楼饭庄厨师的赞扬。这次,老人家特意炒了一桌子好菜,施展出多年深藏不露的烹饪手艺,以此向母族的精英致敬。母亲则是与阿慧坐在沙发上一见如故拉着家常,如数家珍谈着阿慧的作品,这令她喜出望外。聊到动情处母亲找出了新近写就的《寄往天堂的一封信》请阿慧点评。这是一封母亲写给逝去父母和哥嫂的信,回味过去大家庭的甜酸苦辣,展现今日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情真意切。阿慧被内容吸引了,忘情读出了声,那一刻我看到她眼眶中充盈的泪花。无疑,亲情的追忆让她想到了《天边那片白》中无怨无悔、坚忍不拔的奶奶,《大沙河》里乐善好施、以德报怨的姥爷……


阿慧送给母亲一个粉色封皮的笔记本,扉页上是她工整的字迹:祝亲爱的大妈 写教门 写爱心”。我想,这应当是阿慧对母亲的最佳评价。

阿慧与作者母亲


鲁院一别,久未再会,只是从多家刊物上不断看到她的作,依然如故描绘着布衣百姓的苦乐情怀。我所能做的,只是尽到一个读者应有的义务:从工资中抽出一部分买成好书,当做“文化乜帖”分送于友朋,而我买的最多的一本书就是《羊来羊去》。


有消息传来,阿慧调到周口市文联了,阿慧担任《大河文学》的副主编了,阿慧又获得杜甫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了……一连串的好消息。


值得庆幸的是阿慧在知天命之年走进了专业写作在她的笔下,必将塑造出更多富于爱的人和事,曾经帮助过的学生们看到,必将学会怎样去做人做事,受益终身,而这是金钱的援助所达不到的。


今年年初,中国回族学会在郑州召开“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民族担当座谈会。其中重要环节就是阿慧散文集《月光淋湿回家的路》新书发布会。这是回族学会成立20年以来,第一次为文学专门召开会议,各地专家学者、作家诗人近百人参会也有一部分人是专程为阿慧的新书而来,皆是因为她的人格魅力和深入人心的作品。


因阿慧向主办的鼎力推荐我也得以参会用摄像机完整记录了这次会方、于民族、于阿慧本人,都意义非凡的盛会

与会嘉宾李佩伦教授等


第二天下午由宗融艺文馆策划主办、当地文友承办的回族散文四家签售会暨阿慧作品读书会如期举行李佩伦、阿慧、敏洮舟、石彦伟、苏涛、阿麦、王学军,还有端庄文艺的马文军、子清等嘉宾悉数到场,很多郑州的热心读者也来了。读者朗诵着《羊来羊去》精彩段落阿慧激动得几度落泪我携带的摄像机,储存卡已经在前日用尽,唯恐漏拍这次读书会,多亏当地朋友跑了许多地方,才帮助买到了新卡。


签售会后,阿慧将剩余的书全部签赠给清真寺、中小学、图书馆和喜爱读书而家境困难的读者。在京城见惯了各种以签售为名的自我宣扬,所谓明星效应,明星价格殊不知许多都是花钱雇人冒充粉丝排队,营造出一书难求的火爆场面。与之相比,阿慧的签售更加亲民而深入人心。


这几天,阿慧又来到鲁院进修,我们又见了两面。她常说,在北京,有她最好的两个弟弟,一个是彦伟,一个就是我。见到我们二位,她的北京之行就踏实了许多。其实,我与阿慧姐也仅有两岁之差,但这位本家姐姐的质朴和坚韧,一直令我尊敬多少走上璀璨的领奖台,并未使她飘飘然,她依旧用最真诚的笔触去写作,用最家常的话语与寻常百姓交朋友。

                                           2018年5月13日母亲节,北京八里庄


作者简  辉哥,本名王辉,1967年生,北京人。高中文化,产业工人,热爱阅读。2004年起业余从事文学志愿服务工作,长期致力于作家口述史采访、拍摄及各类公益文化事业。撰有多篇作家印象记。系宗融艺文馆联合创始人。



延伸阅读

阿慧散文为何受到欢迎,听听作家们怎么说(读书会视频首献)|宗融·文学


预告

大型纪录片《回望运河》中有关阿慧的一集《英雄的余温》即将推出,关注宗融艺文馆,跟踪了解最新资讯



本期编辑 | 瑟瑟

图片来源 | 尕夫 辉哥


长按圆形赞赏码    助力民族文艺公益事业

 


宗融艺文馆

宗仰百籁   融裔晓声

让不同的文明彼此相爱

文学|影视|艺术|朗读|口述史|传统文化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关注,走心推送只为走心的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