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INTO THE WILD》

2017-08-24 西恩·潘 文艺批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艺批评



《INTO THE WILD》

又名

《荒 野 生 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54btjrm9&width=500&height=375&auto=0

《荒野生存》片段



-

01 剧情简介

-

克里斯托弗家境优渥,是亚特兰大私立名校艾莫里的优等生,前程似锦。但是,他从学校毕业后,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给慈善机构,去寻找自我。

他从此走上了前往真正自由的路。也不在乎亲情的羁绊,他甚至改掉了自己的名字。

他要找回自我,存在的真实感。他寻找的是“绝对的自由”。

从美国到墨西哥,他仍无法逃脱人类的文明社会,他找到了自己的愿望——去阿拉斯加,到荒野中去。就如同他根本不在乎任何有关享乐的东西,他想体验的是内心的自由。

他也遇到过爱情,也有个80岁的老爷爷彻底喜欢上他,想收养他做孙子。

他不愿意,他要去阿拉斯加。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都希望他能留下来

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了阿拉斯加。

因为那是他骨子里最渴望的东西:

自由和冒险。

当他来到阿拉斯加的时侯,欣喜与感动似乎从他发光的眼睛里都看得见。

真实的荒野生存没有想象中容易,最难熬的冬天过后,在夏天因为食物短缺,误食有毒的果子,最后饿死在了阿拉斯加。

死前他艰难的写道: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然后静静躺进妈妈缝制的睡袋里,开始回忆过去的一切。

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

当我们还在疑惑真的会有人这样的做的时候,这部影片的原型就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后来发现的他独自在阿拉斯加生存时的自拍。



-

02

影评

-


 导演西恩·潘把整个美国作为背景,结果拍出了一部最具野心、美丽而发人深思的公路片。

《帝国》杂志评 


 “在你的生命里有件必要的事情就是,并不一定要强大,但是要感觉自己强大,至少一次,能让自己在人类最古老的情况下,…面对那些又聋又哑石头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帮你,除了你自己跟你的双手。
      Alex像人类社会里的异类,感觉好象是上帝制作了所有错误的思想之后然后选了一两个人放了该有的思想。
      然后他去了荒野。死在那里。
      因为上帝想让我们想想。
      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类尝试用本来该有的样子去生活的故事。克里斯非常的古典,古典到商业社会还没有运作,古典到一切的制度都没有建立。
      古典到在寻找本来属于我们,却已经丢失了几千万年的,动物本性的自由。
      我们的灵魂需要出生证,身份ID来证明,我们的财产需要银行来确保安全,我们的身体不能保持足够的温暖需要布料来遮盖,我们天性中的自卑感要靠各种化妆品来弥补……
      我们真的自由吗?
      ……
     城市是个小牢笼。荒野之外才是真正的世界。
     在影片的一开始他说过很多憎恨社会,人类的这些话。看完整个电影,才懂得阿立克丝是深深爱着世界的,也爱着他遇到的每个人。
     忽然觉得,他最开始对人类世界表现的那种恨意,也许是因为深深的爱。
      ……
     最后他写下的话是:“谢谢GOD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人生……神保佑你们所有人。”
     “分享幸福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他度过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人生,最后却写了这么平凡的话。而在真实事件中平静死去的这部电影的原型,在相机里留下了他灿烂的笑容给别人。那种笑容是你终生难忘的。

摘自豆瓣寂地(节选)



反偶像的偶像剧。以深入荒野的残酷(虽然朴素)生存法则的人物否定名利社会的网罗纠缠,无非是以一个虚假的偶像否定另一个虚伪的偶像。

摘自豆瓣


早在brett anderson歌唱the wild ones,黑塞的卡门德青畅游乡间,塞林格书写麦田守望者,兰波杀死作为诗人的自己跑到非洲追逐太阳玩儿的时候起,对非人类之物与逃逸这种行为本身的深切向往就成了所有历史悠久的情结之一。 
   圣经上说人不能独自生存,极致的自由意味着极致的孤独。我在反复念诵这句话的时候,想到的只是孤独的不同种类,在人群中感到的孤独与在荒野中感到的孤单究竟哪种更加难以忍受?

……

事实是我们只有在自己的世界中才不会孤独。可问题是我们在只有自己的世界中却难以生存,于是我们苟且偷生,生吞了孤独,却又被它活剥.。

……

影片最后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说,快乐只有被分享才是真的,可我纳闷儿,不正是那些转瞬即逝的相遇带来的美好体验,完美的教会了每个人孤独的含义?

摘自网友momomonster (节选)


对于离开和流浪的解读,无外乎追寻和逃避。Alex自己的言行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他皈依的生活方式是忠于自己内心诉求的一种追寻。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这种自由的人生,即使不知道它的终点在哪里。这种对自由极限的实验与挑战,带给观众对于自由的理解太过抽象。一个人的自由能有多大?也许真的大不过他试图逃离的心魔。与错误的观念相比,偏执的坚持貌似正确的东西,更可能让人走上一条不归路。

摘自豆瓣

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获取观影地址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生命如此美好》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无所畏惧》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为奴十二年》


Wenyipiping

文艺批评Wenyipiping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编辑 小肥番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