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双子杀手》

李安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

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目而视



导演: 李安
编剧: 戴维·贝尼奥夫 / 比利·雷 / 

       达伦·莱姆克
主演: 威尔·史密斯 /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 

       克里夫·欧文/ 本尼迪克特·王 / 

       道格拉斯·霍奇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中国大陆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10-18(中国大陆) / 2019-10-11(美国)
片长: 117分钟
又名: Gemini Man


电影内容简介


50岁的美国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布罗(威尔·史密斯饰),在完成了第69项杀人人物后决定退休。他选择远离都市的庄园式的度假生活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当他发现码头的实习生丹妮·扎卡(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饰)是被派来监视自己的特工时,主动摊牌陈述心迹,得到丹妮的理解。当晚亨利和丹妮就遭到了暗杀,两人联手逃脱。突然沦为特工的追捕目标的亨利意外发现,追杀自己的神秘杀手竟然是23岁的自己。在两人不断地激烈较量中,亨利感觉这名神秘的年轻特工似乎能预测他的一举一动……



电影主创人员


 

杰瑞·布鲁克海默

制片人

《双子杀手》的剧本创作于克隆羊多莉诞生的次年,也就是1997年。为什么经历了22年的时间,这个剧本才被搬上大银幕?杰瑞·布鲁克海默解释,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电影技术不允许,“我们没法做出完美的Junior”,直到李安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法。


 

李安

导演

李安导演正在用激进的技术和优雅的气质拓展着「电影」的边界。在电影艺术和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当下,还能拓展甚至重新定义电影的边界,本身就已经值得我们格外鼓励了。而《双子杀手》在激进的技术革命同时,也没有放弃电影的叙事传统。对于一部在技术上如此激进的电影来说,狭义上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的占比是远低于传统电影的。


 从左至右:编剧戴维·贝尼奥夫/比利·雷/达伦·莱姆克、

 男主角威尔·史密斯、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导演李安


  男主角威尔·史密斯           主角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电影精彩看点


看点1:数字人物


李安在《双子杀手》里尝试数字人物 + 高帧+3D的终极结合,全方位地呈现这部“自己追杀自己”的动作科幻片。


《双子杀手》的最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一个演员同时饰演年龄跨度大的两个角色。完完全全实现了真实明星克隆版的全片数字化,制造了一个鲜活的数字版威尔·史密斯,让他跟真人威尔·史密斯在现实场景中进行长时间的对戏。


看点2:高帧


影片拍摄还是120帧,但为了照顾观众以及实际播放的银幕介质问题,同时做了60帧的版本(24帧的也会有,2D的也会有)。


我们用24帧和60帧看《双子杀手》动作戏份的对比图看下效果,就大概能明白为什么这次尽量要看60帧及以上版本。电影片头部分,威尔·史密斯在两公里外射杀高速火车上的人。24帧看是一列快速行驶中的模糊车身,而60帧看甚至能看清火车上坐着的乘客。用下对比图做个简单体会(左24帧右60帧,仅作示意):



最精彩的一场机枪扫射戏,把60/120帧+3D的技术做到了最大化。肉眼可见的一地狼藉和子弹时间,这是只有走进影院才能切身体会到的绝妙之处。


看点3:3D


如果说,数字人物可以让观众体会两个角色矛盾点与共存体的微妙;高帧下则可以看到更清晰的高速动作戏、更全的景别和更多的细节;那么3D则更有沉浸感。


《双子杀手》革命性地采用了超越以往的3D标准,观众可以在画面中获取更多信息,仿佛真实地置身其中。



《双子杀手》不仅是一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好看”的动作科幻片,它依然饱含着李安对“人”的探讨,更深的内核东西也等待着你一起去发现。


精彩影评摘录


戏武戏各五分

MoviePshyco·时光网


除了父子关系的主题,双子杀手里面基本看不到李安的影子,如果不是冲着李安的名字去看,我可能根本看不出这是李安的片子。


李安的杀手锏,一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二是对人物关系的描写。作为一个以温润著称的导演,他在做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温和缓慢但坚定的。但正是这种“温润”,使其得以把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的复杂变化娓娓道来,一点一点积攒出力量打到观众心里。然而在双子杀手这部片子里,两个威尔史密斯的心理刻画,和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可以说是完全不能令人信服,完全流落到了俗套爆米花式的“故事这么编,人物就这么变”的层面。


Gemini Man


片中的对话戏,除了常见的背景介绍式、任务介绍式对话戏,还有各种自我剖析式自白,插科打诨式笑话。可能与李安的这一部片子,攒了三个风格迥异的编剧有关系(戴维·贝尼奥夫/比利·雷/达伦·莱姆克)。还有很令人出戏的一点,好多个正反打镜头,镜头几乎是正对着演员的眼睛,总是有一种演员正对着镜头的感觉。


动作戏虽然前半部分那一场两人的对打追逐戏很精彩,但是剩下的动作戏规模不大,激烈程度低,没有什么惊艳的设计,结构也完全没有层层递进的感觉。而且全部都是在夜里,有的时候连动作都看不清。


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扬短避长。



凡的杀手不甘平凡的李安

梦里诗书·时光网


又一次寻求技术突破的李安,带来了他的《双子杀手》。面对这部采用120帧加3D动作拍摄,并成功用特效打造了年轻威尔史密斯的电影,其视觉所带来的体验是无可挑剔的。然而电影在剧情上却并没能将一个老套的科幻故事去焕发新的生机。


对比《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其实有着李安更大的野心,他在这部电影中不仅渴望用技术去登峰造极,同样也希望借科幻去探讨本我、父权、以及克隆的伦理问题,使观众在获得沉浸感体验的同时,也能去感知电影如俄狄浦斯般更深层次的哲思,但正如同李安指导《绿巨人浩克》时所带来的尴尬,当一部好莱坞动作电影与李安电影被结合在了一起,这未必是一件能去给人带来惊喜的事情。



《双子杀手》令人失望的恰恰是剧本,这个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就创作成型的剧本,被搁置至今绝对不单单是因为技术展现不了剧情。电影开始于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特工亨利,本到了退休年龄的他却意外卷入了追杀中,而追杀自己的正是年轻的自己。由此“我杀我”成为了电影的戏剧性所在,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你不难发现电影的编排一点也不缜密,比如反派养了亨利克隆体的儿子,要去杀掉亨利,但是两人只要见了面其实一切都会穿帮,试问有哪个人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还要冒巨大风险的事情呢?


当一部电影最为根本的原点都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其所建立的一切也就难以去引领观众渐入佳境,李安的指导固然在父权的这条线上有着不俗的情感描绘,但这一点仍旧难以去掩盖剧本本质的平庸,于此李安所着重的特效革命便成为了电影的重中之重,在《双子杀手》里李安创造了一个 “人”,他就是年轻的威尔·史密斯,这种技术的运用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瑕,但在这部电影中确也做到了以假乱真。所以从影史角度来说,李安又一次成为了技术的先行者。



由此一老一少,电影中两位威尔·史密斯的对垒俨然成为了电影最大的看点,而《双子杀手》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人的摩托追逐,一气呵成的镜头中,亨利的老练沉稳与年轻自己的迅猛无畏对比鲜明,酣畅淋漓 。但也正是在这场高起点的追逐后,自觉电影是后继乏力的,冗长的三流文戏既无法真正去着点其所预的内核,也无力去给予其余出场人物以足够的铺垫,电影也从中段开始逐渐滑入了平淡的窘局。


什么李安的电影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其实如果你看过李安的《绿巨人浩克》,就不难发现问题。李安是一个能把什么电影都带上自己鲜明风格的导演,但不是什么电影都适合这种风格,他的风格适用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对意境的表达,适用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讲好一个层次分明的故事,却并不适合一个苛求快节奏掌控的好莱坞动作片,在一个本就不够新颖的动作片中硬是要融入东方父子的人性伦理,这种做法最终所导致的只会是南辕北辙。



诚然从成片看,平凡的《双子杀手》很难博得满堂喝彩,但在平凡的杀手背后,这部电影也能让人发现那位不甘平凡的李安,他仍旧还是那个被世人所熟悉的导演,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对电影的匠心,更有着一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锐气。


毛尖

我反对李安120帧理念

毛尖·澎湃新闻


120帧的《双子杀手》,动作戏的确行云流水得不得了,但如果这是电影应对行业危机的策略,用李安自己的表达,“远离戏剧,用视觉讲故事”,那我打心眼里觉得,电影是把自己降格为高清电玩,就像此片的一个广告是23岁的威尔·史密斯对阵51岁的威尔·史密斯,两人对飙摩托,视角自由切换,摩托车扔来扔去,但清晰度却带来非人感,流畅感更让力量贬值,这要是未来电影,那我葛优躺了。


  通过面部和动作捕捉技术创造出来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


天地良心,我敬佩李安在电影技术上的每一次探索,包括《双子杀手》,从他的访谈中,也看得出他的追求,孤独和疲惫,《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次失败,但我还是愿意花两百元再看一次120帧,因为电影从无声变有声,也是从质疑声中走出来,谁能真正预知技术最后会带来什么。但是,《双子杀手》里的120帧是什么,电影在这种超高清里失去了本质和定义,原来和电影有关的词汇,比如梦幻,颠倒,燃烧,神秘,灿烂,忧伤,矛盾,等等,全部被数字夺走了魂魄。所谓的“沉浸式数字体验”,它的最终后果是我们被数字体验弄得像数字观众。


电影精彩看点


24帧2D

24帧IMAX5.02D

24帧IMAX12.02D

24帧激光IMAX12一代2D

24帧CGS2D

24帧DTSX2D

24帧ATMOS2D

24帧CGSATMOS2D

24帧CGSDTSX2D

60帧3D

60帧激光IMAX5二代3D

60帧激光IMAX12二代3D(原版、译制)

60帧ATMOS3D

60帧CGS3D

60帧CGSATMOS3D

120帧杜比视界3D

120帧CINITY3D

120帧CINITYATMOS3D(原版)

(数据来自数字版影片发行通知)


看《双子杀手》这样一部技术革新的电影,如果没有选择60/120帧 +3D的影厅,基本很难体会到技术的震撼观感。电影已于10月18日全国公映,优先选择 60/120帧 + 3D 的影院放映厅,可以享受顶级观影体验。本次《双子杀手》上映时,全国将有至少39300块的60帧银幕提供技术支持放映,不愁看不到。


或许你还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喜宴》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银翼杀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边境杀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爱,死亡和机器人》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香水》



本期编辑 | 山泉杏荷

图源 | 网络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