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活动预告|媒介跃进与边界后进

文艺批评 2022-03-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泰康空间 Author TAIKANG SPACE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活动预告





系列活动

媒介跃进与边界后进MEDIA FORWARD,

BOUNDARIES BACKWARD



时间:2020.7-2020.9


嘉宾:陈梦岚、陈怡旭、杜琳、何必、孔煜也、王慰慰、王辛、王子云、闫作雷、杨宸、杨梦娇


策划:刘倩兮


艺术总监:唐昕


公众参与:本系列活动分为线上讨论和线上写作,后续详细信息将发布于“泰康空间”公众号,敬请关注。


点击了解活动全貌



1940年的上海人通过《良友》画报的“新西康专号”看到了远在西康的藏、彝、苗等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肖像和生活场景。人类学摄影师庄学本以田野的方式考察西康所产生的摄影图像,经由“新西康专号”的编排,成为当时的上海人未曾有过的图像观看经验。这些图像连同一份薄薄的内含文字和地图的纸质印刷物,构成了一种媒介化的异域知识景观。


2020年,我通过手机观看一位远在陕北的农村大姐每日给家人做当地菜肴。每条不到十分钟的视频有着固定表情和手势的开场语和结束语,流程也很固定:制作各种面点或硬菜,然后家人们前来大快朵颐。虽然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类美食视频,但是我却莫名地感到一种生机与真实——讽刺的是,“真实”恰恰是我们在谈论网络短视频时不敢贸然使用的词。霞姐为自己建构了一种固定化的形象、语言和行为方式,经由网络短视频平台的编排与传播,成为让当代都市社畜新鲜且好奇的观看体验。这些视频连同下方的网友留言或弹幕,构成了一种媒介化的社群生活景观。


异域的知识与他者的生活在特定维度内变得可以流通,似乎地域与阶层通过印刷物或网络产生了交集。但是1940年的上海人没有去川北亲眼见到庄学本镜头中的居民,我也没有去陕北看到霞姐真实生活的样貌,但我们都以为我们看到了、了解了。这才是媒介所携带的伪装性。


媒介的革命性毋庸置疑,它让地方性生产变得可行且可见,它让腹地与边地的界限产生松动,它让技术普及化、科学群众化,它让历史与此刻像沉积岩一样相互渗透,它让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有交流、组织和生产的可能……但是与此同时,它又在暗暗隐藏掉了什么呢?当某一层面的现实被扩展成公共空间,一些人与物从边界之外走进来,似乎有另一些东西被挤进了隐蔽的异质空间,并在那里被无声地固化,就像先前那些边界之外的人与物。因此,媒介与边界,是跃进还是后进,我们需要引入更广泛、复杂的视野。


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形式的对话:既是隔着屏幕,也是隔着时空。这个系列活动包含线上讨论与线上写作两部分,我们邀请了十一位分享者与写作者,希望呈现一种有关技术与视觉的辩证思考机制,剥去媒介表层的赋魅,希望可以看到更真实、更具体的政治历史背景中的视觉文化叙事。




批判的技术史:1940年代边区妇女纺织运动

A Critical History of Technology: Women’s Movement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Chin-Chi-Lu-Yü Border Region in the 1940s 

孔煜也,研究者


“纺织”作为一种基础元素的跨领域艺术实验

“Textile” as a Basic Element: An Interdisciplinary Artistic Experiment 

王慰慰,策展人



1950-70年代的“群众科学”及相关文艺

“Mass Science” and Related Literature and Arts in the 1950s to 1970s

闫作雷,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师

技术政治视野下的“群众科学”

易莲媛,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快手“圣城”哈尔滨:科技“普惠”时代的技术、商业与社会文化

"Holy City” of Kwai, Harbin: Techniques, Business, Socio-culture in the Era of Technological Inclusion 

何必,区域社会史研究者


“蒙面人”·“普通人”·“数据人”:短视频的媒介折射,以快手APP为例

Masked People · Ordinary People · Data People—Media Reflections of Short Videos, a Case Study of Kwai App

杨宸,跨学科文本研究者



从边地到边疆:庄学本的摄影图像与西康

From Borderland to Frontier: Zhuang Xueben’s Photographic Practice and the Xikang Province

陈梦岚,媒介史研究者


简单图式的复杂表意:新中国语境下的“黑、白、黄”三色人种图式

The Complex Significance of Simple Schema — Schemata of “Black, White, Yellow” People in the Context of New China 

杨梦娇,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画意之外,时代之中:胡伯翔与上海二三十年代的画意摄影

Beyond Pictorialism: Hu Boxiang and Chinese Pictorialist Photography of the 1920s–30s in Shanghai

陈怡旭,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博士生

叶华的摄影与中国的海外宣传

Eva Siao and China's Overseas Propaganda

杜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博士生

苏维埃幽灵在纽约

The Missing Hauntological Link: A Post-Soviet Moment in New York 

王辛,艺术史学者、策展人

观看的姿势:中国当代摄影/影像的视觉性问题

The Gesture of Seeing: Issues of Visu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hotography/Video Art

王子云,写作者、策展人



泰康空间在关注多媒介的基础上,尤以摄影为个案,持续考察其艺术价值、媒介特性,以及在中国宏观社会发展中的历史意义。近些年,其学术视野亦从摄影扩展到更广泛的媒介与技术研究领域,兼顾从当代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以及根据历史重新理解当代的两个路径,注重思考艺术与人类技术发展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形成有迹可循、逐步深入的系列项目。2018年的“开放源系列工作坊”邀请在艺术、科技、哲学、文化研究等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者分享多元性的思考。此次的系列活动是对媒介的历史性与政治性问题做进一步的观察与探究。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法国梧桐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