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教宗的承继》

梅里尔斯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教宗的承继》

(2019)


导演: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编剧: 安东尼·麦卡滕
主演: 安东尼·霍普金斯 / 乔纳森·普雷斯 / 胡安·米努欣 / 路易斯·尼科 / 克里斯蒂娜·巴尼加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意大利
语言: 拉丁语 / 英语 / 西班牙语 / 意大利语 / 法语 / 葡萄牙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19-08-31(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9-11-27(美国)
片长: 125分钟
又名: 教廷白烟(港) / 两个教皇 / 两代教皇 / 教皇 / The Pope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近 2000 年来最戏剧性的权力交接事件之一。主教贝尔格利奥(乔纳森·普雷斯饰演)对教会的发展方向感到十分失望,因此向教皇本笃(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申请在 2012 年退休。然而,面对丑闻和自我怀疑,善于内省的教皇本笃召见对他最严厉的批判者和未来的继任者来到罗马,在梵蒂冈的围墙之内,展开了一场传统与进步、罪恶与宽恕之间的斗争,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直面各自的过去,以图寻找共同点,以及为全世界十亿信徒开创未来。



精彩预告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b3065r0lr56  



关于导演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是巴西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的作品《上帝之城》曾获2004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不朽的园丁》也被提名 2005年金球奖最佳导演奖,该片女演员蕾切尔薇兹获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



获奖情况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  (2020)

最佳男主角(提名)                    乔纳森·普雷斯

最佳男配角(提名)                 安东尼·霍普金斯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安东尼·麦卡滕


第77届金球奖(2020)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电影类 最佳男主角(提名)          乔纳森·普雷斯

电影类 最佳男配角(提名)       安东尼·霍普金斯

电影类 最佳编剧(提名)             安东尼·麦卡滕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20)

电影奖 最佳英国影片(提名)

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乔纳森·普雷斯

电影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安东尼·霍普金斯

电影奖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安东尼·麦卡滕

电影奖 最佳选角(提名)


第25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20)

最佳男配角(提名)                  安东尼·霍普金斯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安东尼·麦卡滕


第23届好莱坞电影奖  (2019)

年度编剧                                 安东尼·麦卡滕




精彩影评



豆瓣 · 本笃的勇敢


   「从最初的建立至今,基督教的自我认知就是立足于逻辑(罗格斯)的宗教实践,是与理性紧密相承的。基督信仰从始至终认为人具有上帝的形象,无人例外,且具有同等的尊严。在这层意义上,启蒙运动的根基正是存在于基督教之中,是诞生于基督信仰之上的哲学思想运动。启蒙运动的意义也在于它再一次重申了这些基督教的基本价值立场,并恢复理性在基督信仰中的重要地位。今天,基督徒仍然要忠于此信条:即我们的信仰立足于上帝所创造的逻辑及理性之中,我们的信心必须向一切真实的、理性的存在敞开。」


     一个尊重上帝之创造的逻辑与理性的信徒,他无论如何成为不了一个保守者。为什么?因为理性和保守无法共存。


     保守不是很多华人基督徒所理解的那样,因为忠于上帝而对基督信仰真理和准则的保护守卫。恰恰相反,「保守」在它真正的意义上,是【DESPITE】上帝的启示和真理,墨守成规,固执己见,将传统和律法高悬于上帝所启示于人的、以人类的心灵和理性共同为之印证的真理之上。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尊重逻辑与理性之神圣性的信徒不可能保守。既然承认上帝的道路非同人的道路,上帝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上帝的真理不能穷尽,那么人类唯一的出路就必定不在于保守,而在于前进。你不可能对摆在眼前的难题视而不见,不可能心平气和的拒绝逻辑和理性的挑战,不可能在面对心灵和真理之印证的时候铁石心肠毫不动摇。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124939/



豆瓣 · 鲥鱼有刺


   如何评判一个导演的符号学水平,就要看他是如何阐释其意识形态的,故事与意识形态间有多疏,内核与对话又有多密。两代教皇,一个历经德国纳粹,一个历经南美新自由主义实验场的摧残。前半段通过保守派教皇引出“墙”、女性主义、LGBT平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用如何寻找基督来化用《古兰经》的“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他走去”,借历经新自由主义摧残的拉美人之口来替80%的群众要人权,又用蛮横和丑闻来批评早已腐朽的WASP和新纳粹,反映了整个美国社会乃至西方社会的缩影。后半部分则以最具代表的拉美母亲运动、阿根廷军政府来反思新自由主义摧残下满目疮痍的国际社会(难民也是由此产生)并以此来呼吁变革。最难能可贵的是新任教皇正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着变革,较之《寄生虫》的绝望,本片则充满希望。喜剧结尾更像“和解而非冲突”的呼声。



公众号 · 班门弄影 · 张舒奕


    二十一世纪以来,教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影片中本笃十六世当选后圣彼得广场上的采访中说的:“对抗相对主义”。


     电影营造的仿佛方济各教皇是“时势造英雄”,他被选择来拯救世界。


     他也做过错误的选择,在军政府时期有过污点,他一直自认为罪人,在为自己的错误赎罪。教宗被还原为人的形象,无论教宗离上帝有多近,虽然他是圣彼得的继承人、掌管着天国的钥匙,但是他只是一个凡人,也是一个罪人。就像奥古斯丁的原罪论那样,我们所有人都是罪人,无论他是谁,即使是追随耶稣的十二使徒。电影始终在暗示着自由主义的胜利,比如用ABBA的配乐、方济各教皇在电话预订机票失败后专而寻求瑞士卫队的卫兵的帮助,用他的手机订机票。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他被放逐后那段他撕开包装的那本书,一本新福音派的书。新福音派是新教神学的发展,一个耶稣会会士看这样的书,而且不是出于查封目的,其开放意义可见一斑。


    不过电影有些过于将如此重要的神学争论世俗化了,虽然两人在圣器室谈话的情节很有力,不仅涉及到连教皇个人也会面临的信仰困境,也提及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矛盾和教会在世俗社会的艰难处境,然而却总是差点什么,总是在快要达到最激动的情感时停下了。而且,结尾本笃十六世和方济各两位教皇一起看世界杯决赛的场面也有些流俗。


     再补充一个小细节:影片多次出现一个年轻的贝尔格里奥在荒野上望向远方的镜头,这个意象意味着,贝尔格里奥在荒野上迷失、寻求、信仰、生活,最后成为了方济各教皇。关于荒野,《马太福音》中写了:“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荒野,受魔鬼的试探。”



公众号 · 班门弄影 · 吴俊锋


   方济各,有史以来最世俗化的教皇。他拒绝神权崇拜,主张教廷开放世俗。作为拉丁美洲的第一步位教皇,他早年行走于阿根廷,于欧洲的主教相比方济各更加了解人间疾苦。作为宗教领袖,这位教皇的思想甚至偏向于社会主义。在其访问古巴期间,卡斯特罗甚至说:“如果天主教的思想都像方济各一样,我倒是很愿意入教。”


     与方济各相反,本笃十六世无遗是保守的代表,他的前任被人尊称为“大若望”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皇,梵蒂冈在他的带领下保住了联合国席位,从而成为了现代联合国承认的世界最小的国家。


     但他也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事实上本笃十六世也是因为继承了他保守主义的衣钵才得以上位的。


     改革派的方济各与保守派的本笃十六世,两位教皇观念的碰撞成为了这部影片的核心矛盾点。如奥斯卡电影《聚焦》所表现的,本笃十六世在位期间天主教性侵丑闻正式曝光。但本笃十六世更在意教廷的权威从而选择隐瞒真相。相反的方济各则主张关怀民生。


     在我看来,方济各站在宗教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本笃十六世则站在教廷的角度做出决策。


     影片在后半部有展现出天主教信仰的神性,依照方济各所说他因感受到神的召唤而抛弃女友投身宗教。在我们无神论者眼中这似乎很难理解,毕竟宗教曾被我们视作封建糟粕。


    但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宗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信仰。如同我们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宗教可以被是为一套与马克思主义截然相反的解读世界的方式与哲学。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待宗教,就会发现方济各的行为也并非难以理解。毕竟为信仰献身无论东西方的屡见不鲜。




或许你想看

WENYIPIPING





   


本期编辑|云波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