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见,默克尔

李建秋的世界 李建秋的世界 2020-01-17

默克尔访华的时候,已经有陆陆续续的照片出来,在升国旗的时候摆了两张椅子,很显然默克尔已经虚弱到连演奏一首国歌都站不起来的程度,这已经不是默克尔第一次了。


坦率说我对西方政客普遍没什么好感,小布什造成的中东死伤几十万人,到现在余波未消,萨科齐搅乱利比亚,到现在利比亚内战不断,早已经成了军阀割据,萨科齐本人也因为贪腐问题被调查,布莱尔是小布什的帮凶,很难找到一个真正像样的西方政客。


从2005年到现在,已经14年了,如此长时间的执政,在大国里面,除了普京以外,似乎只有默克尔一人了。


幸运的默克尔


默克尔是幸运的,她之所以可以担任如此长时间的总理,很大原因不是因为默克尔本人,而是因为施罗德时期的改革。


德国经济并不是一直都很景气的,早在1991年到2000年,德国GDP增长率仅为1.9%,在2001年到2003年,德国经济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而在同时期,德国的福利开支占GDP的比例逐年增加,六十年代仅为22.8%,七八十年代增加到了32.7%,到了九十年代,每年还是以4.7%的速度增加。


两德的统一给德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促进效果,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从1999年到2000年,施罗德不得不拨出1000亿马克用于东部,由于对东部的福利支出,造成了联邦政府巨大的赤字,政府负债从占GDP的20%飙升到60%,高福利,高劳动成本,高国债,高税收和高失业率是当时德国经济的特征。


施罗德的改革被称呼为新中间道路,颇有当年的比尔克林顿的风采,其中最大的变革在于福利制度的改革,施罗德大幅度调整养老金,消减福利,调整了解雇保护法,进行医疗制度的整顿,并且进一步降低了税收,个人所得税从22.9%降低到15%,最高税率从51%下调到42%,并且把国有资产私有化,减少财政补贴,本质上还是新自由主义的那一套。


施罗德给默克尔留下很多遗产,除了已经整顿好的德国劳动市场,德国福利制度以及德国经济制度以外,连今天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北溪二号线,实际上也是源自于施罗德的时期,而默克尔接受的,正是施罗德建筑后的德国。


默克尔是幸运的,默克尔接受后的德国,在经济方面仅仅增加了增值税,而且幅度也不大,从16%增加了19%,以及社会保险和最高所得税率,施罗德改革的成功为默克尔打下很好的经济基础,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经济平稳发展,当然对于美国,实际上德国的经济实在算不得出彩,对比中国,那更是提都不要提,但是对比一帮欧洲的难兄难弟们,德国经济表现非常优异,用力压群雄来形容也不为过。


默克尔在位期间真正发生的大事只有两个:一个是欧洲债务危机,一个是欧洲难民问题。


欧洲债务危机


早在1993年和1997年通过的《马约》和《稳定和增长公约》对于财政纪律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要求,通过约束成员国财政,使得欧洲央行免受赤字的压力,维护欧洲央行的独立地位,促进联盟内部的货币统一,因此各国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的3%,总债务不得超过本国GDP的60%。


由于考虑到特殊情况,在条约里面用了不少虚词,比如说“偶然”“暂时”之类的,比如说:“特殊情况或者暂时情况可以例外”之类的, 而这个“特殊情况,暂时情况”,就成了后来不断有欧洲国家企图突破财政纪律。


不幸的是,第一个违反财政纪律的,其实并不是希腊,恰恰是法国和德国。

法国在2002年财政赤字突破了3%的警戒线,并且在2003年进一步上升到了4%,虽然此后有所下降,但是在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德法两国的赤字分别又变成了3.06%和7.57%,可以说在《稳定和增长公约》里面规定的硬指标,本身就不可能达到的事情。


2010年的时候,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爱尔兰政府赤字甚至一度高达31.9%,希腊10.45%,西班牙9.24%,除了三个国家:爱沙尼亚,芬兰和卢森堡外,其他所有的国家全部突破了警戒线,这种所谓的“财政纪律”有和没有也没什么差别。


默克尔一开始并不想管这件事情,2008年德国也经受了巨大打击,但是回复的比较快,德国长期以来在欧洲经济一枝独秀的地位,早就引发了欧洲内部国家的不满,尤其是英法,而当时的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说:“我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这么说的波兰外交部长:我担心德国的权力比我少,我开始害怕德国不活跃。”


当时的默克尔还较为内敛,不愿意德国在欧洲抛头露面,德国保守派的《世界报》写到:“德国面临无法满足的要求,一方面,我们欧洲同胞希望德国在解决危机方面发挥更多的领导力,另外一方面,德国的这种力量又会引发拒绝和怨恨。”


默克尔当时是保守的,拒绝了欧洲央行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来拯救希腊, 葡萄牙之类的国家,默克尔访问希腊的时候,希腊人穿着纳粹服装抗议这位来希腊的德国元首。


默克尔说:“希望说服德国购买欧洲债券,稳定机制,以及希望德国提供解决方案的人,我会说,是的,德国是欧洲的经济引擎和稳定支柱,但是我们也知道,德国的力量也不是无限的。”


默克尔虽然话是这么说,正如同后来大家都知道的一样,德国还是承担了希腊问题,默克尔这种前后不一的性格为默克尔以后执政的重大失败:难民问题上埋下了祸根。


默克尔的首鼠两端


默克尔性格软弱,在希腊财政危机上就已经显示出来了,在欧元区内确实德国占了不少便宜,等于把其他国家都当成商品倾销地了,而且货币还不会受到升值的困扰,但是无论如何,欧元区是自愿加入的,不是德国拿枪逼着各国加入的。


默克尔救助希腊以后,没有受到希腊人的丝毫赞赏,当默克尔访问希腊的时候,希腊人非常愤怒,因为当时希腊解决问题搞财政紧缩。



而同样的事件就发生在难民问题,早先的默克尔和现在的默克尔不太一样。


2015年7月,《德国好生活》电视节目,一名来自自巴勒斯坦叫蕾姆少女告诉默克尔,四年前他们家从黎巴嫩难民营来到德国,蕾姆告诉默克尔,她希望留在德国,默克尔很无奈,告诉蕾姆,德国没有空间容纳更多移民了,然后拍了拍这个少女以示安慰



这个电视经过播放以后,被媒体大肆渲染,推特上不断的用“默克尔的抚摸”来讽刺默克尔,部分无良媒体甚至还贴出这种图片



来讽刺默克尔的“抚摸”。


而后来默克尔的政策一百八十度转弯,开始接纳难民以后,一开始德国媒体拼命宣扬,当时中国人还是蛮清醒的,知乎上除了个别人以外,几乎一边倒的反对默克尔毫无节制的引入难民。


其实引入难民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并不大,但是引入难民后造成政治气候的变化杀伤力才是最大的,此后德国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一路高歌猛进,顺利进入议会,意大利五星运动,英国脱欧等等几乎全部与这个事情直接或者间接有关。


默克尔在任期间这种180度转弯的事情,还不止在希腊财政危机和难民问题上,从她第一天当政客起就是如此



默克尔当初是德国前总理科尔提拔起来的,在当时属于政治花瓶。媒体一直称呼默克尔为“科尔的小姑娘”。


科尔对于默克尔的提拔是有目共睹的,没有家庭没有孩子的默克尔,就成了妇女和儿童部部长,此后在科尔的帮助下,火箭一样的高升。


1999年科尔领导的基民盟爆发了政治丑闻,大家都以为默克尔完蛋了,结果默克尔跑到《法兰克福汇报》发了著名的文章《科尔是党的害群之马》,公开讨伐科尔。


科尔迅速被孤立,一年以后,默克尔成为基民盟党首。

科尔的妻子后来得了抑郁症,自杀身亡。

科尔的小姑娘,捅了科尔一刀。


默克尔当年当环境部长的时候,是以支持核工业闻名的,但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以后,默克尔一口气关闭了德国境内的所有核电设施。


默克尔很会和媒体拉关系,很会“审时度势”。


难民引发了欧盟国家之间的分裂,而当年一边倒,对默克尔大加赞赏的媒体,一百八十度转弯,开始指责默克尔的不求实际。


当然,不要怪罪媒体,因为这就是媒体的德性,不但是西方媒体,中国媒体也是这个德行,全世界媒体都是如此,非如此不足以称呼其为“媒体”,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多少媒体人能够成为成功的政治家的原因。


当年的中国开始修建高铁的时候,也是铺天盖地的质疑,什么票价太贵了大家坐不起,什么“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什么西部还很落后为什么要拿钱去修高铁,中国人还没全民医保为什么要修高铁,人家美国也没高铁,为什么中国要浪费这个钱云云。


等高铁成功了,所有的媒体又是一边倒的欢呼,你把这些媒体之前发过的新闻,尤其是从2009年到2013年这段高铁承受舆论压力最大的几年翻出来看看,看看当年这些媒体又是什么德行。

想要不受人指责?最简单的就是:什么都别干。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隐患


德国是有隐患的,德国经济事务和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里面给德国的前途敲了警钟:


  1. 发展中国家的低工资对于德国制造业产生了强烈冲击

  2. 德国早在七十年代就失去了消费电子业,且几乎是永久的。

  3. 失去消费电子导致整个欧洲电信,计算机和后来的消费电子的失败。

  4. 碳纤维在德国外生产

  5. 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威胁着德国的汽车业

  6. 互联网公司被中美垄断,欧洲被排除在外

  7. 欧洲可能无法赶上新的生物技术发展

  8. 德国在人工智能上明显落后

  9. 创新和数字化会对以后的德国形成重大冲击

……


施罗德当年改革的红利基本上已经吃完。

近期的德国情况实在不能称呼为好。

而就在这几天,欧洲又被特朗普点名。从特朗普推特上来看,似乎美欧之间的谈判前景非常不好。

英国脱欧问题迟而不决。

欧洲民粹主义泛滥。


演奏国歌站都站不起来的默克尔,已经无力在应对今天的复杂情况了,默克尔在位14年,大部分时间获得了德国人的好评,她在任期间,德国经济欣欣向荣,远高于德国其他国家,在外交上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搞的不错。


但是对于德国改革的推动力度并不大,太过于喜欢讨好媒体,最艰苦的改革从来不是在默克尔手里完成的。


政客和政治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政客是处处讨好民意,而政治家普遍有坚定的信仰,哪怕时运不济也会蛰伏,但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初衷。


默克尔是一个政客,并不是一个政治家。


今天的德国情况,不是老迈的默克尔能够应付的,更重要的是,不是一个喜欢“审时度势”的德国总理能应付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