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表27篇SCI,33岁评上教授,他是怎么做到的?

ANDs 2020-01-0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17岁考上大学,27岁博士毕业,29岁评上副教授,33岁评上教授并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35岁入选“陕西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一路走来,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折延宏,在各个阶段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当记者带着“为什么是他”的疑问走近折延宏,切实感受到的是他对于教学事业的真诚热忱之心,以及探究学术领域的踏实严谨之思。



立志

一颗种子的悄悄萌发


折延宏生于1983年,陕西延安人。由于父亲希望他走到哪里都不要忘却故土,于是在他的名字中嵌了一个“延”字。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折延宏深情地说是因为受了两位长辈的影响。

第一位就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做了近二十年的小学教师,二十年如一日地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做人,在家乡赢得了乡亲们的普遍赞誉,享有很高的威信。这让少年时期的折延宏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想法:当教师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2000年,他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第二位是他的硕士、博士导师王国俊先生。王国俊先生是国内有名的数学家,曾担任过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在跟随王先生学习的六年里,他见识了王先生的深厚功底和大家风度:先生总是能将生涩、抽象的数学概念像讲故事一般传授给大家,整堂课往往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先生特别重视板书的节奏,授课内容什么时候写、什么时候擦,安排得井井有条;课后坚持给研究生批改作业,并像对待小学生一样打出A+、A-这样的分数。缘于长年聆听王先生的授课、教诲,亲眼目睹其如何做人、处事,折延宏由衷地认为王先生是他永远的榜样,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做一名教师的信念。


入职

一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整整十年时间,折延宏在陕西师范大学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他来到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讲授过《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抽象代数》《面向计算机的数理逻辑》等10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在入职的前六年里每年都要承担近40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他逐渐形成了“推理严谨缜密、师生互动融洽”的教学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善于运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有趣悖论来讲解数学课:比如通过“芝诺悖论”的故事讲解数项级数,通过“秃头悖论”的故事讲解模糊数学,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名叫牛国龙的学生说:“上折老师的课,总是不知不觉地就到了下课时间。


“有句话叫‘灌满这桶水’,还有句话叫‘点燃这把火’。”折延宏这样总结自己的“育人经”,“前者说的是知识的传授,后者说的是育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全面学习、可持续地学习、终身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折延宏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指导工作,近三年他指导研究生荣获数学建模国家奖2项,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发展

一段海外求学的历练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折延宏赴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学术访问。
这一年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储备,也成为了他教学科研事业上的助推器。

一来到里贾纳大学,折延宏便跟随几位教授听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他不仅在汲取外国教授讲授的前沿知识,还随时都在观察外国教授的授课技巧,细致地了解了外国教授布置作业、课后答疑等一系列教育过程。他发现这里的教授们都有自己的个人主页,通过在自己的主页上布置作业、发布阅读材料,这对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里贾纳大学的校园并不大,但校园内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楼道里、走廊中,随处都有便于学生交流讨论的桌椅与小白板,认真交流学术问题的学生们丝毫不受旁边路人的影响,他们正在进行思想的碰撞,享受学术研究带给他们的快乐。里贾纳大学教授之间的跨院系交流也较为频繁,折延宏的合作导师经常受邀去石油工程系、地质系作报告,一起探讨一些学科交叉问题。


折延宏的合作导师是一位加拿大籍华人。每次科研工作之余,导师总习惯性地叫上他绕着校园走几圈。在看似休闲的散步中,导师每次都是和他交流正在做的研究课题以及下一步的设想。偶尔两人还会停下来,围绕某个研究热点进行激烈的讨论,这种充满激情的科研精神,给折延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里贾纳位于加拿大的中部,这里一年中有半年都是冬天,但每当回想起这一年的经历,折延宏心里都觉得热乎乎的。他说:“一年的访问让我近距离接触了国外学者的学术思想,使我拓宽了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

攀登

一股迎难而上的韧劲


回国以后,折延宏进一步开阔了研究视野,明确了走交叉研究的发展方向。他告诉记者,数学内部的交叉研究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数学学科近年来的发展趋势;面临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智能时代,这种发展趋势以后会变得更加明显。尤其要注重发展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研究,积极推进数学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融合研究。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折延宏于2016年申请了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两年来组织团队教师和研究生每周都讨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前沿研究内容。当然,从较为基础的数学研究领域,逐步转向数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遇到的困难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


近年来,折延宏围绕相关研究课题已累计发表27篇SCI论文,其中包括1篇ESI高被引论文;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论文被引用600余次,其中有三篇论文的论文引用次数超过100次,所发表论文被SCI他引共计300余次,累计受邀在国内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二十余次,在不确定性数学理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他还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折延宏还于2016年起担任理学院副院长,先后协助院长完成了审核评估前期准备、审核评估整改等工作,还积极配合相关院系完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系列工作。目前,他主要协助院长负责数学学科的学科建设以及学院科研、研究生等工作。

他说:“自从担任行政职务以来,自己的担子更重了,思考的事情更多了。但任何问题都有其解决之道,面对自己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任务,只要合理安排时间,讲究一定的工作方法,完全可以把各项工作协调好。

展望

一个真诚热切的希冀


33岁就评上教授,折延宏无疑被贴上了青年才俊的标签。但他认为这仅仅是一个起步,教授职称只是为自己今后开展工作提供更多的机遇。

他希望自己能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同时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他的科研团队,大家共同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折延宏深信,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现在是从事学术事业最好的一个时代,在这个美好的时代,青年人怎能不唱响勃发嘹亮的青春之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