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劼 | 小提琴协奏曲随笔

齐谐者 2022-03-24
 





















       

西贝柳斯的D大调小协绝不亚于勃拉姆斯,堪与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协比肩。尤其第三乐章,具有贝五交响曲最后乐章那样的感染力。独奏小提琴引出的那段弦乐合奏气势磅礴,有如滚滚人流从大街小巷涌向广场;此间突然几下短促的笛声,仿佛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子刚刚结束了悲惨的岁月,昂起激动的脸看向前方,泪流满面地走在人群当中。一场历史的巨变,就在这样的一个瞬间,停格。第一次听到时,便是如此感受。此后每次倾听都一样的感动。那个瞬间云开雾散,阳光初照。阴影中的街巷,人声鼎沸的广场,反差强烈。或许这就是西贝柳斯的家国情怀吧。这部作品的小提琴独奏,首推奥伊斯特拉赫,然后便是海菲斯了。

 


       

倘若要说出十大小协之中最美丽的一曲,我会毫不犹豫地指认布鲁赫第一小协。能够与之媲美的,或许就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了。美得高贵,优雅。听其起首段落,有时会误以为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两者的美学风格实在太相近了,尽管柴氏D大调小协并不以美丽见长。倘若说,《天鹅湖》数王子和奥杰塔的双人舞是最为亮丽,那么布鲁赫的漂亮小协从第一乐章转入第二乐章是最美的,宛如天鹅转动脖子的一瞬间。由于这第二乐章实在太过美丽,后面那个乐章庶几不再需要,似乎惟有圣桑的《天鹅之死》才可以接续。



       
       

       

贝多芬的D大调小协,无疑是十大小提琴之冠。蓝天白云底下的深情款款。不需要任何试探,也没有任何犹豫或者阮陧不安,直抒胸臆,且坦荡如砥。让人不得不惊叹,爱情竟然可以被抒发得如此大度!相比之下,门德尔松的e小调只能算作是月光下的浪漫了。德国作曲界的太阳和月亮,就是这么划分的。这部作品的演奏,力度是首要的。贵族气十足的米尔斯坦,劲道不差,但还是逊色于海菲兹。其实,这部作品必须要听过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两位大师的演奏,才能得窥堂奥。关键通常在于第一乐章的华彩段落。以准确无误见长的海菲兹会在此处逊色于奥伊斯特拉赫,但奥伊斯特拉赫又会因为太过随心所欲,而不及海菲兹那么丝丝入扣。彼此各有千秋,但功力相当,难分伯仲。听过他们二位,其他演奏只能仅供参考。即便谢林那样的顶级人物,在贝D小协上都无法进退自如。

 

       

谢林的门e小协,无与伦比。奥伊斯特拉赫可以在柴D小协上与谢林旗鼓相当,但面对月光下的浪漫,奥胖只能却步。门德尔松这支小协,仿佛为谢林量身度作。那种情到深处的孤寒,不是什么人都能浅吟低唱的。第二乐章虽然宛如花园里的相携相爱,但又绝对不是《天鹅湖》里那种如泣如诉,而是各自悄悄地品尝着爱的独孤求败。而这正是门德尔松的贵族气所在,否则那样的浪漫几近太妃奶糖了。能够演绎出门德尔松这种高贵的,当数米尔斯坦。这也是米尔斯坦能够在门e小协上与谢林分庭抗礼之处。品味门e小协,听过这两位演奏大家已然足矣。倘若非要知道这部作品原状如何,不妨再去听听海菲兹。相信海菲兹的答案是最为精准的。但我不管这些,独爱谢林的幽幽然。听着听着,有时会叠印禇遂良书法那种风骨与潇洒俱在的神韵。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协,奥伊斯特拉赫,谢林,海菲兹,米尔斯坦,可谓莫衷一是。奥氏的激情,谢林的人情味,海菲兹的冷冽,米尔斯坦的高贵,柴氏D大调小协似乎都具备。私心偏爱奔放的激情和浓郁的人情味。柴D的第一乐章展现的似乎是俄罗斯辽阔的草原,奥胖可以尽兴驰骋。第二乐章的忧伤,惟有谢林恰如其分。第三乐章仿佛是为西伯利亚的流放地预设的,海菲兹的冷冽正好与皑皑白雪相映照;米尔斯坦的高贵又反衬出囚徒的尊严,无论是沙皇时代的十二月党人,还是斯大林时代的知识分子,都是极高贵的精英。










  

真心不想谈论勃拉姆斯的小协,虽然知道那是被音乐学院奉作圭臬的经典。听过很多遍,但就是一直不知从何说起。总觉得勃拉姆斯作曲是从脑子里想出来的,不像是从内心深处涌现的。所以非常适合作教材。据说,契诃夫戏剧在学府里也享有教材地位,但私心却很喜欢。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想知道。






李劼:旅美作家,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美国风景》、《木心论》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