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门加减法 两款青米插线板对比开箱拆解

2016-10-18 King_Castle 充电头网

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生态链成员公司之一,主攻民用低压电气设备;由其制造的第一款小米USB插线板曾撼动了沉寂多年的插线板市场。后续青米继续推出了自有品牌的AC、AC+USB,以及捆绑互联网概念的智能控制插座。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两款青米3AC、3AC+3USB智能插线板的拆解及简单评测。




开箱


包装与前代类似,简单的白色纸盒配以灰色丝印Logo。


背面下方印制有相关产品信息。其中的一个纸盒包装设计有挂钩孔,这是作为门店展示的标志,暗示青米也会走线下门店销售渠道?


这是“青米智能插线板(含3口USB 2A快充)转换器”产品信息,型号:QMCXB01ZN,USB总输出功率:15W,USB单口输出:2.1A。


这是“青米插线板(3位国标组合插孔)转换器”产品信息,文字印制颜色比前款更浅,具体型号为:CXB01QM,AC部分为:10A/2500W。


外包装上的青米自有品牌Logo,是一只很萌的小鲸鱼。


看到这两款产品的外观,各位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对的,这两款青米插线板无论从外观、颜色、尺寸、布局等都完全保持了与前代产品一致。这种设计风格更像是采用了模块化的组合设计,AC插座、USB输出、无线控制这几个标准模块通过加加减减的组合,带来了青米插线板的一系列产品。


插线板背面也是高度相似,四角防滑胶塞,模刻产品参数。


青米3AC插线板背部的产品参数,采用了凸起的模刻文字。由于这是一款传统的插线板,功能单一,因此信息并不多。


这是青米智能插线板背部的模刻参数,由于模刻非常浅且字体较小,很难拍摄清楚,各项标示与外包装盒上一致。


脚垫颜色、大小、位置一致。


开关部分,一个是传统的机械式翘板过载保护开关,一个是触摸式开关。


进线护套完全一致。


3AC插座部分完全一致,包括两孔位间距。其实只要明白青米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后,就不难理解这种组合式的积木产品,我把它称为“青米加减法”。


智能插线板多出3个USB输出。当然青米之前曾经推出过一款不带USB输出的智能插线板,而这一款就是在智能插线板的基础上增加了USB输出模块,加法原则。


外观细节不必多说,老传统,上下两面磨砂处理,侧边光滑高亮,两款产品均一样。


尺寸方面,区别只在长度。3AC插线板的长度约为16cm,而智能插线板的长度约为23cm。


宽度一致。


高度也一致。


AC插头,不同于一代小米插线板,青米自有品牌插线板采用了这种圆形的AC插头,材料方面为铜质。


插头整体为扁圆柱形,这种设计在手捏插头的时候并不好用劲,好在一体化注塑的塑胶质材有着不错的防滑性能,减低了这种设计上的不周全。


线材方面,由于没有实施新国标,依旧是标准的3*0.75平方毫米规格。



拆解



之前拆解过小米一代插线板,因而此次轻车熟路,依旧是胶塞设计,依旧是内三角自攻螺丝。


看到内部就能明白我说的“青米加减法”,两款产品几乎就是不同模块的组合而已。


开关部分的区别,一个是传统开关,一个是带WiFi模块的物联控制开关模块。


背板,精细度和结构性加强都做得很到位。


智能插线板加了USB模块,自然在背壳上多了高低压分隔板。


一体铜条AC插座,用料、工艺、结构两者均一致。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两款铜条均不再出现“mi”或者青米的小鲸鱼Logo。对于前者,自有品牌自然会去小米化;而后者,这种工艺对于性能毫无影响,只是简单的增加防伪,但却会徒增成本;精明的商家自然懂得选择,而你看到的就是选择后的结果。


在铜条的厚度方面,青米依旧很厚道,铜条厚度达到了0.6mm。


传统3AC青米插线板选用的还是JMB(乔日电业)定制的过载保护开关,按键手感依然偏松散,但这是过载保护开关的一个特点,与性能无关,习惯就好。


青米智能插线板在开关部分集成的是WiFi物联控制模块,由于模块PCB被AC插座防触电门模块压实,而防触电门模块采用的又是一次性熔塑固定工艺,此次WiFi控制模块就不再做更深入的拆解,我手上的这款青米智能插线板省去了AC进线的一个互感线圈,不知会否涉及到功能上的缩减,这个留待后面测试再说。


除了省去的互感线圈,布局用料都与青米的另外一款智能插线板完全一致。


无线部分使用了单板独立式设计,同时立式安装可使得结构上更加紧凑。


接着来看看青米智能插线板的USB部分,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与一代小米插座完全一致,或者说两者均是同一模块,青米加法。


再次复习一下这套熟悉的方案:高压侧 PWM Diodes 3776BM。


二次侧同步整流Diodes APR34309。



两枚识别IC,与初代有所不同,这里采用的是芯卓微UC2631和UC2632,但与TPS2514、TPS2513兼容,识别方案一致。

元件面,老面孔了。

PCB面一览。

各角度展示一下,说明在此略过。


测试


由于这套方案大家太过于熟悉,以下仅做简单测试。首先看看3USB部分的识别方案。

1口,显示支持 apple 5V 2.1A 模式。

2口与上述一致。

3口,依旧。


用 EBD-USB+ 测试单口输出能力。3.20A/5.13V/16.4W,有线补,全程电压高于5V,保持小米一代水平。


兼容性测试,充 iPad Air2,2.1364A/5.0731,受限于 apple 2.1A 模式,苹果用户可能会有点郁闷。

充 iphone6,1.3492A/5.0337V,手机不吃功率,还好。

充自家亲戚小米4,1.2627A/5.0281V,还行。


最后测试下智能插座的控制部分,由于笔者使用的是小米系手机,系统捆绑“米家”APP,不用另外下载即可连接上青米智能插线板,这个确实是生态链系统的好处。


进入主界面后十分的简单,由于是3AC总控,中间就只有一个开关,关闭整个界面为黑色,打开后界面转为蓝色。


这是青米智能插座的三个主要功能:定时、倒计时和电量统计。在电量统计方面个人觉得信息太过简单,仅有当前设备功率一项参数,电压、电流均不能显示,其实内置计量芯片的模块完全支持以上数值的显示,仅仅只是APP没有设计的问题。


设置菜单中还有类似场景设置、节能设置及其它通用设置,作为一款物联网设备,青米的这款智能插线板其实功能不算多,极易上手,而且APP设计风格整体偏向简约化。从简单的体验来看,省去的互感线圈好像并没有涉及到功能上的缩减,实在没能看出青米两款智能插线板在物联控制上的区别。


总结


此次体验的两款青米插线板,一个是传统的AC插线板,一个是引入互联概念的智能插线板。但是通过拆解,这两款插线板均是不同模块的加减组合而已,在做工和性能上没有根本上的区别。青米加减法适应的是不同消费者的细分需求,而且统一化的外观及模块化的配置又可以带来更好的品牌认知度和较为稳定的产品质量,由此可见,小米生态链企业不仅牌打得好,加减法也做得不错。


微信公众号搜索"chongdiantou001"加关注,掌握最新的充电数码配件消息。【长按文尾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充电数码行业动态,请添加充电头网个人微信号”chongdiantou2015“为好友,数百位业内人士等你结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