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nker单向QC3.0快充移动电源拆解与测试

充电头网 充电头网 2019-07-12

Anker 在中国大陆推出的第一款快充移动电源是 PowerCore+ 10050,型号为 A1310,支持高通 QC2.0 双向快充,铝合金外壳,10 个环形电量指示灯,配置是相当的高,本次评测的产品是 Anker 在中国大陆推出的第二款快充移动电源,输入不支持快充,输出支持 QC3.0 快充,对于单向快充现在有两个阵营,第一个阵营是小米/紫米,输入支持快充,输出不支持,也就是说给移动电源充电很爽快,但是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就没那么爽快了;

第二个阵营是华硕、索尼、Anker,输入不支持快充,输出支持快充,也就是说给移动电源充电你要忍受较长的充电时间,但是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就爽快多了。


一、晒单


这种包装风格应该是 Anker 最新的包装风格,白色和蓝色搭配,比较简洁,上方贴有充电头 Logo 贴纸;
产品名称为 ANKER PowerCore 10000 with Quick Charge 3.0,说明该产品支持 Qualcomm Quick Charge 3.0;
真个包装没有一个中国字,正式上市的产品会增加一个中文贴纸的吧。


背面以广告为主,可以看到型号 A1264。


打开盖子,上方有一个附件盒子,下方就是放移动电源的格子了。
印刷还是主要以广告为主,附件盒子上写着“美国 USB 充电领导品牌”,下面写着“用我们先进的技术更快和更安全的充电”,用三个图标表明了这些技术,第一个是 PowerIQ(TM),就是智能识别,究竟这款移动电源有没有智能识别,还要看测试,第二个是 VoltageBoost(TM),也就是所谓的线补,第三个是 MultiProtect(TM),这三个技术都是 Anker 的商标。


打开移动电源的盖子可以看到移动电源。


左侧是附件盒子,右侧是移动电源。


附件盒子里面有收纳袋和充电线。


多国语言说明书,可喜的是里面有简体中文。


看一下移动电源的参数:
容量:10000mAh/36Wh
输入:5V/2A
QC3.0 输出:5-6V/3A,6-9V/2A,9-12V/1.5A
重量:188 克


整体采用塑料材质,与 Anker QC2.0 双向快充移动电源的铝合金外壳相比手感差了很多;
侧面有一个开关,用来检测电量或者激活移动电源;
上方有四个蓝色的电量指示灯,与 Anker QC2.0 双向快充移动电源 10 个环形指示灯比还是差了点。


可以看到 ANKER 的商标。


背面的 Qualcomm Quick Charge 3.0 表明了该移动电源支持高通的快充 3.0 协议。


左侧绿色USB-A 母座为输出口,右侧 Micro USB 母口为输入口。


另外一面又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地和认证信息。


让我们用实物对比来看一下这个移动电源的大小吧,中间为本次的主角,下方为小米 10000,上侧为 Anker QC2.0 双向快充移动电源,可以看出本次主角是最短小的。


从上到下为米万,本次主角,Anker QC2.0 双向快充移动电源,本次主角是最薄的,最终结论是在三者对比中,本次主角是最小巧的。


称重 189.08 克。


二、测试


1、输出能力测试

5V 下,3.10A@4.76V,达到标称值,3.20A 和 3.30A 下的电压已经太低,没有实用价值;
X 轴电压曲线中途上扬就是 VoltageBoost(TM)的作用。


9V 下,2.10A@8.87V,达到标称值;
X 轴电压曲线中途上扬就是 VoltageBoost(TM)的作用,在高压下线补的实际使用意义不大。


12V 下,1.70A@11.97V,达到标称值;
X 轴电压曲线中途上扬就是 VoltageBoost(TM)的作用,在高压下线补的实际使用意义不大。


2、输出效率测试

5V3A 输出效率 = 29.26Wh/36Wh = 81.3%


9V2A 输出效率 = 27.86Wh/36Wh = 77.4%


12V1.5A 输出效率 = 25.22Wh/36Wh = 70.1%


3、QC 输出兼容性测试及对比

Y 轴的移动电源为输出,X 轴移动电源为输入,可以看出该移动电源的 QC 输出兼容性是很好的,与同样采用 Power Integrations 的 SC0163D 的充电器输出兼容性并无差异。
通过该表格也可以对比别的快充移动电源的 QC 输出兼容性。
实际测试充小米 Note 顶配版可以激活 QC2.0
该移动电源不兼容苹果识别。


4、充电曲线及其分析

充电曲线。


充电曲线分析



三、拆解


红色正极线和黑色负极线的焊点很饱满,正负极的镍片都用青稞纸绝缘;
电池上方有泡沫棉,可以让电池在壳体内不会晃动。


这一侧的电池上有很多强力双面胶,用途是把电池紧紧地粘在外壳上,由于妨碍拍摄,故在拍摄之前已经移除,可以看到电池为松下的 NCR18650B。


松下 NCR18650B 典型容量 3350 mAh(25 摄氏度),最小容量 3250mAh(25 摄氏度),平台电压 3.6V,最高电压 4.2V。


日本制造。


电路部分采用双电路板,充分的利用了空间。


先看上侧电路板的一面,电路板定版日期为 2016-03-01,版本为 A1264-B V.2;
电路板上采用了小型的贴片元件,贴片电阻已经没有印刷阻值的空间了;
电路板两侧的泡沫棉可以让外壳紧紧的压住电路板而不产生晃动。


上侧电路板的另外一侧,右侧有 ABOV 的单片机,负责充电。


下侧的电路板有大块的铝合金散热片。


除去铝合金散热片,中间两个 MOS 应该是保护电路,当输出异常的时候及时的切断输出,右侧为 Power Integrations 的 SC0163D,为 QC3.0 的控制/识别芯片,该芯片不支持苹果识别,也就是 Anker 的 PowerIQ(TM)在这里打了折扣。


下侧电路板的另一面又不少电容和电感,在中间的电感下另有玄机,由于没有 705 胶不能还原所以没有继续拆,根据表哥的拆解电感下方有 MPS 升压芯片 3428,电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该移动电源采用了 MPS 硬件升压方案。


97.5% 的最高转换效率,很牛的样子。


四、充电头网总结


1、外观小巧可人,但是塑料的手感和散热和铝合金相比还是有差距;
2、只有四个蓝色指示灯,与它的前辈的 10 颗环形指示灯相比还是有差距;
3、采用了进口的松下 18650 电池,貌似 Anker 在电池上从来不吝啬;
4、电路部分采用了两块电路板,空间利用率很高,充电采用了软方案,放电/升压采用了 MPS 高效的硬方案;
5、输出能力达标,并且在标称值下可以跑完全程,并不是所有的移动电源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6、5V、9V 的放电效率还是可以的,但是 12V 的效率有点儿低;
7、QC 输出兼容性很好,和采用 PI SC0163D 的充电器的兼容性一致,不支持苹果识别,QC3.0 是一个亮点,可以给当前热门的 QC3.0 手机快速充电;
8、充电需要近五个半小时,如果习惯了小米非快充移动电源的充电,这个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

.

.

温馨提示

充电头网

2018 USB PD&Type-C亚洲大会

将在7月25日于中国-深圳举办  

席位有限,请速速报名!
👇报名参加请戳下图二维码👇

——— 充 电 头 网 精 选 专 题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