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温不火的中和能否摆脱 “ 城中村 ” 的尴尬?

2016-09-28 Elena 成都向上UPchengdu



上周可谓是房产界惊心动魄的一周。不仅有无数的 “ 喜事 ” 发生,更有接二连三的不可思议传言流出。对于近期热火朝天的成都楼市,有人疯狂、有人淡定,作为夹在房价高涨、地理位置极好的城南中间,不温不火的中和或随着这一波大势彻底崛起,摆脱 “ 城中村 ” 的尴尬?



定 位 中 和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和场,成都历史最悠久的老场镇之一,2010年从双流划入高新。中和身处城南天府新区,北连锦江工业园,左邻大源、华阳,右接三圣乡,背靠世纪城、天府新区等,其自身地理位置绝佳。



很早之前,中和即是成都人重要的农副产品采购、交易地点。每到赶场的时候,很多人天不见亮或步行,或鸡公车赶到这里,很是热闹。至今,中和都保留有一个大型的综合市场,还有街边的流动小商贩,每天清晨依旧人声鼎沸。

而就是这样的中和,时常会被人遗忘。但在前两月的土拍市场它又火了一把 —— 7月朗基以7350元 / ㎡落子中和,楼面价已经超出周围许多楼盘房价;而仅一月之隔,8月中和土拍市场8650元 / ㎡的楼面价甚至超过了大源土地最火时期的价格。有人直呼: “ 中和是第二个大源!



发 现 中 和


2005年,大源从双流划入高新,发展目标是核心CBD和高端居住区。

2010年,中和从双流划入高新,发展目标是高端会展与国际领事馆区。

中和、大源原同属于双流的两个板块,间隔五年先后被划入高新。出身相似的他们在发展成长的道路上明显有着各自的特色与前行的阻碍。



道 路 交 通


说起中和, “ 尘土飞扬 ” 、 “ 交通拥堵 ” 是UP君最深刻的印象。也许刚刚还是干净整齐的大马路, 转一个弯就变成了三轮车东穿西插的市集小街。

中和道路规划有 “ 三横三纵 ” 的交通路网。三横为中和一线、和迎大道、中和二线;三纵为新成仁路、成仁快速路、红星路南延线。此外,绕城高速、麓山大道、成自泸高速的修建,使中和片区的居民出行更为方便 —— 入可走绕城、出可走高速。近来红星路南延线下穿隧道、红星路南延线跨府河大桥的建成通车,也都大大缩短了其与市中心的距离。



这样一看,近年来中和新修的道路真不算少,但中和整体的道路交通相比四周 “ 邻居 ” 来说,始终稍显低了一个档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自身有太多老街,像中和老加油站,作为十分关键的交通要道,道路窄,路面坑洼,但车流量极大。而这样的例子在中和不算少数。



商 业 配 套


中和的商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非常传统的底商模式。红旗连锁、舞东风是中和主要的超市类型,更有山寨版好又多 —— 多好又多购物中心吸引附近居民前往。此外,中和大市场承载了周围居民的主要日常消费。在中和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流动摊贩也是常态。底商、市场、超市、流动摊贩,这是中和现有的商业模式,丝毫不见商业综合体或环境较好的购物中心,中和的商业还停留在 “ 中和场 ” 时期,发展缓慢。


中和的楼盘项目不在少数,居住人口更不用说(见过每天早上浩浩荡荡的上班族就知道了),但区域内没有相匹配的商业配套是硬伤,无法满足众多居民的日常消费,只靠楼下的副食店、小超市不是长久之计。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建设或成为驱动中和住宅、商业转型的重要因素



区 域 结 构


不比大源的一马平川,中和的区域结构更为复杂。去年底,在高新区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最新一份相关规划图上可以看出,高新南部园区将呈现 “ 一心、三轴、六组团 ” 的区域规划布局结构。其中,中和南北组团与站南、大源等共同组成 “ 六组团 ” 。

其中,中和北组团用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35万人。组团以新成仁路、红星路南延线及成仁快速路为发展轴,通过四环路、中和大道连接更广大的区域。本组团包含中和老场镇和领馆区。

中和南组团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21万人。组团以新成仁路、天府大道、红星路南延线、成仁快速路为发展轴,通过和迎大道、华阳大道连接双流华阳城区。新川创新科技园位于中和南组团,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建 筑 风 格


虽然中和有大片在建房屋,但并没有让人感受到国际城南的霸气,沿街基本以低矮的老旧房屋为主,跟CBD大源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点。中和,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原来的配方。



事实上,中和最早一批兴起的住宅,如三利地产、香木林、香榭国际等项目,修了不少提升品质的商品房,改变了中和外围地区面貌。十八步岛、华楠半岛的高端别墅和联排,也为中和的建筑风格增色不少。但中和前身是场镇,旧城改造难度较大,也少有开发商愿意在外围建楼,因为这直接影响了项目品质。在中和,也经常会看到某栋洋气的楼房旁边就是老旧的矮房子。



人 口 结 构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4年,中和即有8万左右的常住人口,仅次于桂溪片区。预计目前中和常住人口已在10万左右。


在左邻右舍非富即贵的中和,受地理位置与历史因素影响,造成了目前中和人口结构的差异化与多样性。土生土长的市井小贩、头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以及外地务工人员都聚集在此。此外,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程序员、公司白领这一群体也在中和逐渐壮大。而伴随中和各项规划的落地实施,中和人口结构将逐渐转变。

虽然中和好像有着各种不好,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展 望 中 和


从2012年新川创新科技园选址中和片区,到2014年相关规划出炉,再到2015年成都第一领事馆确定中和。中和从来不缺机遇。

虽然相较城南其他版块,中和 “ 城中村 ” 的尴尬始终没有消除,但中和自身的一些硬件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 距离软件园、大源CBD以及世界500强公司区域位置距离近;拥有不可多得的蜿蜒河景资源;规划中的地铁6号线、11号线、20号线 ……



伴随着城南房价的一路高涨,天府大道西侧的开发用地已经越来越少,开发商拿下大源及周边高价地块显然已经不太划算。而曾一度被小开发商 “ 承包 ”的中和,也逐渐受到了大型房企的关注,蓝光、龙湖以及朗基地产等,这些都预示着中和已经迎来了房市发展的转折点。



在此拿地的开发商不仅楼面成交价相较便宜,升值空间大,且还可以享受到城南发展的红利,再借用周边已有的资源配套,还可以降低整体项目的开发成本。无论怎么算都感觉占了一个大便宜。

在城南高新区,中和或是最后一块有大量土地供应,能够形成较完整居住区的板块。中和未来的住宅潜力不言而喻。

暂不说未来新川创新科技园区的十几万规划人口,光从大源、金融城、软件园以及周围写字楼 “ 移民 ” 到中和的上班族就已不计其数。而中和的各项价格优势是吸引周围上班族的关键一点。相比大源、金融城等日常的高消费,中和的生活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在价格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和这个区域对购房者的吸引力也远大于城南其他板块。而最近一波房价的强势上涨,也带动了中和片区,但是相比起来还与城南其他版块具有一定距离,相较其升值空间也更大。




2015年10月-2016年9月房价走势图(以上数据来自搜房网)


虽然中和的房价从2010年以来,一波三折,但整体的趋势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除先天的地理优势外,中和在资源配套上也积极跟进。交通上,中和也规划有多个地铁线路,除了距离区域很近的地铁1号线、18号线,区域内还规划中的地铁6号线、11号线、20号线。其中,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将于明年开工,北起观东路站,终于回龙路西站。 “ 三横三纵 ” 道路网络、红星路南延线跨府河桥梁、世纪城路跨府河桥梁等也助力中和交通。

除开常规的基础交通规划,红星路南延线道路右侧的BRT通道以及有轨电车的开通使用将中和乃至城南的交通都提升到另一个档次。




商业上,华润的进入将有力填补中和区域内的商业空白,中和最关键的商业问题也会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教育资源上,中和目前有数十所中小学,其中中和中学是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该区域内属于较好的学校。而根据早前的规划,中和片区还将拟建18所学校,包括幼儿园11所,小学5所,九年制学校1所,中学1所。

未来,伴随着第一领馆区与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有序推进,中和将加快自身的蜕变,一切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前进。



记者:Elena

美编: Amy

主编: Comet 

图文来源:部分来源于网络

商务合作 / 申请入向上微信群:请添加个人微信账号:Kanpta1205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