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照壁“ 高端卖场 ”现状:美美变奥莱,仁恒独支撑
2017年才过去一半,成都高端购物中心已面临了一次重大洗牌。6月18日,美美力诚川信店转型季库奥莱后试营业,作为成都最早的精品高端百货,它的转型预示着红照壁商圈走向日薄西山,独木难支的仁恒置地会实现绝杀吗?
1
美 美 力 诚
迟暮美人的浮沉
UP君实地走访了季库奥莱(原美美力诚),曾经位置醒目的GUCCI、Bottega Veneta等奢侈大牌均已撤离,余下的自营品牌也 已迁至天一店。不难看出,美美力诚转型后的经营面貌不太乐观,店内外都门可罗雀。
在电商冲击、体量过大、同质化严重 “ 三座大山 ” 重压下,商业地产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奥莱曾助力苏宁广场和优客城市广场成功转型,闭店后的北京华联紧随其后,美美力诚也转型季库奥莱 …… 一夜之间,奥莱被贴上了 传统商业 “ 救命稻草 ” 的标签。
由于门槛的缺失,令中国版奥特莱斯饱受鱼龙混杂、品牌集中度、产品丰富度参差不齐的困扰。从美美力诚转型后的稀少客流量看,奥莱在高速复制的过程中,即便由郊区搬进市区,若引进的品牌调性不够高,没有自身品味性和独特性,在看似人流增加、而人流却没有带来成交量的情况下,前景不容乐观。
现在UP君给大家梳理一下美美力诚的发展历程:
成都是 “ 靓仔壕妞 ” 频出的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进阶中滋生了许多高端消费人群,美美力诚是最早承载他们的老牌贵族百货。它曾诞生 爱马仕橘、蒂凡尼蓝、GUCCI金,迎来送往无数客流,走过了耀眼的黄金十年。
2001年
四川力诚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华镫零售商管集团合作,开设了当时西南地区高端的精品百货:力诚百货。2003年,LCX力诚更名为“成都美美力诚”,成为当时成都拥有世界顶级品牌服饰最多的商场。
2004年
国际时尚巨头GUCCI登陆美美力诚,开出在中国的第六家店,也是成都的第一家店。当时的美美力诚百货,拥有Salvatore Ferragamo、GUCCI、Ermenegildo Zegna、DAKS、Max Mara、VERSACE CLASSIC等数十个世界顶级品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首次亮相成都。美美力诚,云集了众大牌登陆成都的首店、旗舰店。
2007年
西南首家爱马仕专卖店落户美美力诚。随着紧邻首店川信店的天一店开业,美美力诚开始双店经营。美美力诚川信店只有2层,共16个门店。众多顶级国际大牌、独家设计师品牌入驻,让这里成为不仅是成都,更是整个西南地区消费者购物休闲的首选地。
2008年
Tiffany&Co入驻;2009年,Chloé进驻;2010年,BOTTEGA VENETA入驻;2011年,Chaumet、Versace入驻;2012年,成都美美力诚GUCCI旗舰店全新装修开业迎客。Hermes、Gucci、Tiffany等大牌精美橱窗,一度成为成都最美的风景。
但好景不长,驻蓉15年的美美囿于新兴商圈挤压、自身业态固化等因素,接连遭受Hermes、Tiffany&Co、Gucci等大牌的撤柜,最终以高额欠税黯然谢幕。
2
成 都 高 端 购 物 中 心
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末,成都的高端购物中心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除了美美力诚,还有众多品牌在成都的商业江湖轮番出演。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了近20年后,盟主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一个。
萌芽期:1998年-2001年
随着1998年成都第一家引进国际一线品牌的中高端百货---仁和春天的开业,成都进入了高端百货/购物中心的萌芽期。
成长期:2002年-2009年
2002年,精品高端百货---美美力诚出世,更多世界级品牌入驻成都市场。相比同时期发展的西武百货和仁恒春天,美美力诚的高端品牌入驻率对其实力碾压,令人唏嘘的西武百货最终因品牌结构组合问题闭店。这个阶段成功和失败共存,是成都高端市场成长的最佳时期。
成熟期:2010年-2015年
2010年成都首家高端购物中心---仁恒置地广场开业,是成都高端百货迈向高端购物中心的转折点。2014年之前,它一度是成都高端购物中心塔尖式的典范。
仁恒置地的进驻,使红照壁商圈的光环更加夺目。不可否认,在IFS和太古里未落子前,这两大时尚地标曾睥睨成都各大高端商业体。
于2014年年初开业的IFS引进近90个首次入驻成都的品牌,其中包括Chanel、Valentino、Audemars Piguet等国际一线品牌,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成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更加丰富了成都高端消费的形式。
2015年远洋太古里的开业则迎来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旗舰店的在成都的亮相,如Hermès、Gucci、Cartier、Tiffany & Co等,这些旗舰店的面世意味着奢侈品牌商对成都高端消费市场的信赖,也进一步提升了奢侈品在成都的更新速度及产品的丰富度。
3
美 美 一 倒
仁恒置地怎么办?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美美力诚的业绩是13亿元、仁恒置地业绩是15亿元、IFS是23亿元;2015年,太古里开业后业绩是19亿元、IFS是28.5亿元;2016年,太古里业绩是29亿元、IFS业绩是38亿元。
美美和仁恒在近两年未向外公布或透露真实业绩,但UP君获悉,美美力诚的业绩不太乐观,在没有转型前,它与一街之隔的仁恒置地属于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现在美美一倒,仁恒的境地将会如何呢?
4
仁 恒 置 地 的 漫 漫 调 整 路
或是一场艰辛仗
前有仁和春天和美美力诚落下帷幕,后有IFS和太古里奢侈品业态的双重夹击,仁恒置地的调整之路让诸多关注者为其捏了把汗。
仁恒置地广场建筑面积共21万平方米,购物中心仅占4.44万平方米。体量小致使它无法引进或替换更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奢侈品牌来与IFS、太古里抗衡。但它也并不像美美力诚隔靴搔痒,而是退而求其次,将业态比例大换血。
2016年,仁恒置地将零售占比由原来的90.75%降低至68.75%,调整幅度达22%,其中国际品牌占比85.71%、国内品牌14.29%;在餐饮方面比重加大,由原来的1.28%增至11.25%;生活业态小幅度增长为11.25%;另外,还增加了两家以旗舰店规模入驻的跨境电商,引进了“网红”天真蓝照相馆。UP君获悉,该照相馆证件照价格在150-300元之间,是普通照相馆证件照价格的5-10倍。同时,仍将以LV、Prada、Ermenegildo Zegna作为主力店,常乐足道、艾米1895电影街等位于高楼层的休闲娱乐业态也增设为了主力店。
在体验式业态为王的当下,仁恒置地为了适应新的市场形势,我们已嗅到它捕捉年轻化的气息。相比IFS、太古里分别以奢侈品、餐饮业态为主,仁恒置地在奢侈品的角逐中隐退,或许是明智的选择。UP君还获悉,仁恒置地还将引入一些书画展类的艺术型业态,走向偏生活化的转型。仁恒置地的调整方向,简言之是由单一零售业态为主,转变成多元体验式业态。纵观成都各大商业体,它们大多进行了类似的调整之路,但像仁恒置地一样处于高端商业体塔尖的并不多见。
5
业 界 评 述:
仁恒置地能不能打个翻身仗?
据睿意德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始,奢侈品行业迎来“寒冬”,增速开始放缓。2015-2016年除了少数品牌外,奢侈品业绩整体低迷近乎全线下跌。其中主要原因是曾经贡献奢侈品1/3业绩的亚太区(不含日本)业绩的大量下滑。
在这样行业背景下,成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一度陷入窘境。先是各大奢侈品品牌开始控制成都的新开店铺的规划,再是各大品牌计划关掉部分店铺的传言甚嚣尘上。而美美力诚高达77.5%的国际品牌零售占比,相较儿童和餐饮业态各自仅7.5%的占比,它在奢侈品市场的寒潮中凋零,已是必然趋势。隔岸观火的仁恒置地随着2015年Dior的撤店,被彻底激发了“ 大刀阔斧 ”调整的决心。
在定位上,仁恒置地是高端购物中心,美美力诚的概念是高端百货。仁恒置地作为一个综合体,本身具有西服配鞋的功能,这使只讲究购买力的美美力诚相形见绌。除此之外,老项目固有的空间劣势和过于依赖零售的经营策略,让美美力诚川信店在高端购物中心的激烈竞争中难以为继。
仁恒是一个综合体,它接下来的调整方向,会从零售汇聚到生活,包括生活馆、家居等。仁恒置地的餐饮业态大多是配套型的,只要写字楼的员工和企业有保障,它的餐饮就会往上调,如果不具备保障,客单价便会调低,因此仁恒置地的格调必须要高。
在奢侈品方面,它占据一个位置,便要讲究品牌露脸的形象与盈利。当奢侈品品牌占领一个位置,树立好形象后,如果它整场交易额超过自身容忍度时,就会撤店或调走。
同时,奢侈品还关乎到它换届的主管,具有倾向性。有许多奢侈品交易量已经下滑的店铺,它并没有调走,是因为当时档期的对接人还在,它对出生的城市是有情感的。但当其销售额跌破防线,且在当区掌门人发生转变时,便很危险。因此必须在此期间有具体调整方向,品牌才会继续和你玩。
UP君采访了 睿意德总经理索珊,她表示:
仁恒置地现在仍面临一些难题,比如后起之秀IFS和太古里的分流竞争,奢侈品业态的盘活仍需要下番功夫,它将如何调整自身定位来适应如今的高端商业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各位Uper们有何高见?
- END -
编辑:Molly
美编:Amy
主编: Comet
图文来源:成都向上 / 睿意德
商务合作 / 申请入向上微信群:请添加个人微信账号:Kanpta1205
谢谢!
本文章由成都向上团队原创,请勿擅自复制、转载;如需转载,可联系客服人员授权;如有抄袭,UP君将投诉到底,直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