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影像记录老成都历史,40年来越拍越有“味道”

向上甄选 2023-06-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朱建国 Author 朱建国 文/图


光影四十年

高楼平地起

万家灯火明

从1978到2018

每一个人都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摄影师朱建国老师

用影像记录成都日新月异

40年  “ 镜 ”  在不言中




城市记忆



1985年冬,成都九眼桥一带的居民院落。照片中的老街、老房,可谓40年前成都市的一个缩影。  朱建国摄


上世纪90年代,红星路属于成都为数不多的几条宽敞大道之一。有线电车、岗警台……街边栽满梧桐树,房屋大都是常见的小青瓦平房。 朱建国摄


1987年冬,成都锦官驿,走街串巷卖麻糖的小贩。那些年,物资贫乏,糖果更稀奇,而麻糖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朱建国摄


2000年,成都冻青树街,周围新建高楼如雨后春笋。 朱建国摄


迄今为止,成都最为知名的人行天桥莫过于1987年修建在骡马市十字路口、四方通行的天桥 ——“ 未来号 ”天桥。2003年被拆除的这座“ 未来号 ”天桥,承载着老成都人太多记忆! 朱建国摄


记得当年筹建“未来号”天桥时,由50万成都青少年和市民众筹31.6万元。那时还不叫众筹,叫捐资。据说当时很多小学生“肩负着公益使命”,捐出了自己卖汽水、卖牙膏皮攒下的零花钱…… 朱建国摄


水碾河路口的成都地标雕塑——《建设者》(建于1988年)一个钢铁工人和一个纺织女工,在圆形的钢圈上眺望远方。正是这个“0”的造型,所有人都戏称它为“工人阶级等于0”。2002年,这尊雕塑被搬迁到成都东郊工业博物馆。朱建国摄


2012年10月25日,这座开业于1984年的成都饭店实施爆破。上世纪90年代初,如此“港”的成都饭店,曾创下过许多“第一”:西南地区第一家荣获4星的饭店、第一个引入歌舞演出厅的饭店、首建室内恒温游泳池的饭店……  朱建国摄


2005年,伴随市民50多年的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宣布拆迁。电影院、歌舞厅、灯光球场、儿童乐园……“老文化宫”曾给市民太多美好记忆。 朱建国摄


2006年11月10日,成都五桂桥纵横交错的铁路平交道口。 朱建国摄


2006年12月29日,成都无缝钢管厂(攀成钢成都厂区)蒸汽火车从厂里拉出最后一列钢渣,宣布启动停产搬迁。钢管厂关闭,标志着成都市最大的钢铁企业从此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淡出,圆满结束了48年的历史使命。 朱建国摄


2004年3月,大慈寺周边老街区开始拆除。 朱建国摄


2004年4月8日,关闭30多年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的大慈寺重新对市民开放。 朱建国摄


2011年4月,成都大慈寺街区正在兴建远洋太古里商业中心。朱建国摄


2005年冬,成都“英语角”。位于锦江大桥旁的“英语角”始于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对外交流需求越来越大,许多市民和学生常聚集在涉外宾馆集中的锦江河畔,主动找老外聊天以提高口语能力,于是渐渐形成了闻名成都的“英语角”。 朱建国摄


2003年5月22日,成都水井街倒马桶的女士。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成都大多数市民“方便”都是靠马桶。朱建国摄


1989年,天祥寺街,成都市区最后一家蜂窝煤加工厂。为了从源头控制蜂窝煤对城市的污染,2006年市政府硬性规定“三环路内禁止燃烧蜂窝煤”。 朱建国摄


2006年6月16日,打光胴胴坐在水井街街边喝夜扎啤、吃冷淡杯的市民。 朱建国摄


1997年4月,成都中山街,街边茶铺“啖三花”的大爷。 30多年前,成都人最爱喝的就是成都茶厂生产的等级茉莉花茶。尤其是排在特级、一级、二级之后的三级花茶(三花)物美价廉。那时成都人一句“啖三花”的口头禅,就知道又喝茶去了。朱建国 摄


1983年冬,成都南郊公园,一对父母带着孩子玩梭梭板。30年前,成都市区为数不多的儿童游乐园,能看到的仅是如此破烂不堪的梭梭板、跷跷板等传统游乐设施。 朱建国摄


1988年冬,一拨孩童在锦官驿巷子里踢足球。那个年代因为缺少运动场地,孩子们只能在街头巷尾踢坝坝足球。 朱建国摄


1987年2月,成都大同巷,踢鸡毛毽子的小姑娘。 朱建国摄


1999年8月,成都太平巷,玩呼啦圈的小姑娘。朱建国摄



生活变迁


1982年春,乡村组织的农民旅游队在眉山三苏祠游玩。上个世纪80年代初,摆脱了温饱困境的农民开始追求一种新的生活品质。朱建国摄


1985年夏,蒲江朝阳湖边。一拨年轻人随着“饭盒子录音机”播出邓丽君的“甜蜜蜜”学跳交谊舞。 朱建国摄


1985年冬,邛崃县火井镇,一拨农民围着一张简易的台球桌玩兴正浓。改革开放后,台球这种“贵族”运动以惊人的速度在神州大地普及开来。 朱建国摄


2001年夏,一辆崭新的私家车停在大同巷老宅院的门前,形成鲜明的新老对比。早些年,拥有一辆私家车是许多人的一个梦想。如今……  朱建国摄


1994年7月10日,四川球迷首次包专机赴上海为全兴足球队助威,开中国球迷包机先河。 朱建国摄


1995年9月,四川球迷又乘中国首趟“球迷专列”,赴西安为“川军”呐喊助威。 朱建国摄


2007年6月10日,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传承了400多年的传统手工油纸伞,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吸引世人的目光。朱建国摄


2004年5月28日,乐山犍为芭蕉沟,9对新人在世界上唯一尚在运行的窄轨蒸汽机火车上举行集体婚礼。10多年来,因其古典蒸汽机的韵味,犍为小火车已成为世界旅游热点。 朱建国摄


1999年7月8日,光屁股娃娃跑上春熙路一商家秀台与模特争宠。 朱建国摄


2011年12月12日,一对老年夫妇自背U盘随身听在人民公园跳坝坝舞。 朱建国摄



网络时代


2003年11月29日,成都锦江河边喝茶看报的市民。10多年前,人们获取信息咨询的主要渠道还靠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 朱建国摄


2016年4月3日,春熙路休闲的市民。移动网络时代,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人们阅读的方式,而且还彻底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朱建国摄


2010年11月30日,大慈寺露天茶园,82岁的苏大爷熟练地操作笔记本电脑进行炒股。 朱建国摄


2018年2月,成都海桐农贸市场,商贩们都在自己摊前挂上二维码。如今,移动互联网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朱建国摄


2006年2月,一拨“成都跑腿”公司的小工,靠背着广告牌在街头四处揽生意。 朱建国摄


2013年10月,成都街头的快递员。如今,所有快递往来都靠互联网信息平台。 朱建国摄



科技发展



2001年1月1日0时,中国首台精密显像电视机在四川长虹成功下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彩电产品销量:长虹当上世界老二。 朱建国摄


2003年8月25日,我国最新型、全天候、多用途轻型战斗机“枭龙01”(成都造),在成都温江机场首飞成功。 朱建国摄


2006年4月28日,由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歼击机 “ 枭龙04 ” 在成都温江机场首飞成功。(有人称它为我国第三代战斗机)。 朱建国摄


2005年12月28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成都从此进入地铁时代。 朱建国摄




社会、生活、自然

每天、每时、每刻

都有事物在消失

同时新的事物也在不断出现

最后感谢朱建国老师40年来如一日

以敏锐的洞察力

随时捕捉我们社会与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

让我们见证时代、铭记历史



- END -


相关链接:老成都记忆 | 这些消失的地标,你还记得几个?


美编:Amy

主编: Comet 

图文来源:朱建国

商务合作:请添加个人微信账号:cdcluoyu 

申请入向上微信群:请添加个人微信账号:UPchengdu_ com

本文章由成都向上团队原创,请勿擅自复制、转载;如需转载,可联系客服人员授权;如有抄袭,UP君将投诉到底,直至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