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故乡,她叫泉州。

B 泉州影像 2019-08-19


我不觉得对于他乡人来说

这篇文章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力

我相信每个人心有个地方

它的美

能够与我心里的泉州 

相抗衡


因为口音,我并不能很好地掩饰身份。大多数人能够通过我不超过五个字的一句话,准确地推断我来自福建。来自龙岩的傅同学曾说:“林若冰拉低了整个福建的普通话水平。”我必须为大胡建人正名,闽北的同学大多发音标准清晰,除了个别前后鼻音不分,普通话惊为天人的,一般都是闽南人



闽南分为厦、漳、泉,这里的人们掌握着可能是全世界最难的方言。也曾异想天开企图组建一个闽南语社,但是由于实在是太难教学,最终放弃。陈同学亲测,在全程使用闽南语交流的和长辈的电话交谈中,身在一旁的室友只听懂了“把拔(爸爸)”“马麻(妈妈)”和“哦”三词。也就难怪,每次我在寝室外放林妈妈语音,总会听到从远方大概是3号床方向传来一句“X,什么鬼”。



闽南话还有一个阻碍传播的特点就是,地区差异大。这导致我早期因为怀念乡音,每日强强跟来自惠安的陈同学鸡同鸭讲,险些跑偏。好在遇到了家与我家只隔一条街的苏学长,还有国定正门麻辣烫的老板娘。当然,险些跑偏的不止是我。在林若冰入住504一周后,宿舍长出门一张口就被人问道“妹子,你是福建的吗?”于是她气得操着一口京腔说:“我河北er的!”估计这内容从我口中说出来,应该会变成“我四河北仁~”



虽然有时候出于安全考虑,我会冒充台胞,但实际上我是一个泉州人。我一直以为这个城市没什么存在感,知名度比不上 一直被多数人认为是福建省会的厦门 和 实际上是省会城市却不怎么被人了解的福州。所以会很开心,当我提起“泉州”,会有熟悉历史的同学回应“元代港口”“李贽”等关键词。但其实,这些并没有对我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就好像对中国功夫抱有幻想而来的外国人总会失望。



我想我薄弱的文字功底撑不起“东亚文化之都”这种宏大的命题,但泉州的确有着十分独特的文化魅力,它的历史文化积淀一点也不负这个美誉。你如果非得问我它独特在哪里,我想大概是……


是不只是情人节的七夕,外婆总会炸上一桌子醋肉、地瓜、芋头、紫菜,摆上几碗咸饭,当然还有洒着白糖和碎花生的糖粿,还要七朵鲜花,七块踫粉,一座纸糊的花桥或花亭,面向窗台,点燃三支香。



家门口的古庙香炉常年香火不断,在神佛的诞辰,窄窄的巷口总会搭起戏台,提前几天就贴出告示让车辆撤出。我在最后一个暑假,混在一群老人家中,看了一场公案高甲戏。



是初一十六、初二十五,每个楼层的居民都会搬出铁炉,将叠好的金花投入火中。那烟总是呛得,大家都关紧了门窗。当然廿六还会有吃斋面的人,在开元寺前面排起长队,刺桐花映着东西塔。



关帝庙不出十步就到清真寺,几种宗教就混杂在方寸之间,一边香火鼎盛却也不妨碍另一边清幽古静。繁华的商业街上推开门就是千年古刹,跨入门槛,凡俗只在身后,心中只有神佛。



是一个电话,就能唤来一帮好友,在夏天的夜里,吃大高雄的刨冰,或者秉正堂的四果汤。



是清晨的一条短信,就拎着胭脂巷的灌汤包,去少林寺泡茶话仙讲古。



是加大肠醋肉的面线糊古早味。



是蘸着酱油切成薄片的芒果。



是各种各样的海鲜。



是你。



对了,差点忘记7点15分骑着电动车挤进桂坛巷抢车位,下雨天也许还会发大水。满目的青蛙服,还有不知从哪里飘来的棉絮。


我在桂坛长大。林妈妈在西街长大。外公是有故事的外公,当然那又是另外一篇文章。我喜欢西街那些名字好听的巷子,比如,旧馆驿。我最爱南俊路,因为在夏天,这里总会长开漏光的树。



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其他同学四处游玩,我却在想用最后一段完整的时间,好好体验这里的生活,好好陪伴这里的人。于是,那一个暑假的生活日常变成,白天在古厝的画室里学画,听来操着一口东北口音的素描老师瞎扯谈;晚上是一碗加芋头芋圆紫薯薏仁的四果汤,和一个朋友到大坪山顶,顺着郑成功那指点江山的手,看遍小城夜景;无聊的时候,就关注一下“最新上映”,五分钟步行到东湖,看一次20元就几乎算是包场的电影。



生活是慢的,是闲适的,是可以午睡的。这也许是初来上海,我很不习惯的原因之一。室友评价:“你们南方安逸。” 苏学长说:“有茶文化的地方的人,一开始都不太习惯这里。”


南俊路九一路的交叉口,也许是泉州较繁华的十字街头,中国银行的台阶前,晚上,总会有人在卖唱。高三,心情不好的时候,常常会到那里坐坐,听听歌,也不给钱。 有一次,在过马路,突然听到了陈奕迅的十年,然后就站住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在这么一个地方,就这么老去,似乎也不错。



可是,年轻人啊,总是抑制不住挑战世界的野心。


于是我现在在上海,杨浦区财经大学的四教里,写满了这四页纸的话。

本来是应该在背法基的晚上,却止不住笔。



哇 牙 笑念 哩

我 好 想念 你

2015年1月4日
8:52 PM


文字|B

图片|好摄咖、泉州影像

整编|泉州影像 

-往期精彩-

‣历史上的泉州府:关于“泉州府”,我想从历史谈起。

‣我们的泉州府:泉州府一周年生日会,究竟在"创叁小"?

‣每月一期的泉州古城徒步【泉州古城徒步第15期】心有晴天,便无风雨,辋川徒步行。

‣徒步参与者感言徒步 | 160人走在辋川,走的不仅仅是路,还有心。

‣约戏在泉州府约电影不如约戏,你觉得呢?

‣干农活清明时节,我们真的去插秧了……

‣ 文化体验在泉州妇女节应该是这样过的(一大波蟳埔女神出现)

‣ 老照片展:我大泉州人民的“记忆仓库”

‣ 府行记:38度高温,泉州人用120度热情在广州府暴走45公里深度徒步游!

‣ 活动策划与执行:西政•从我的泉世界路过

‣如何加入:如何参加泉州影像的活动?


[ 泉州影像 & 泉州府 ]

文化传播|摄影|投稿|文创

徒步|快闪|社群|活动策划与执行


[ 联系方式 ]

微信:qzyxphoto/yokenhuang

电话:158050800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