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府行记 | 38度高温,泉州人用120度热情在广州府暴走45公里深度徒步游!

府行记 泉州影像 2019-08-18

提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除了泉州港外,广州港的地位不可撼动。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清初海禁,封闭闽、浙、江三个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广州长时间成为全国唯一通商口岸。从清中叶以来,南中国的贸易、金融中心在粤港澳发达的珠三角都会区、县市,基本上都在清代广东省广州府的辖地之内。


泉广之间相距725公里,同为海丝主港,我们从泉州府出发,不远万里来到广州府寻找泉广的异同。现代化大都市的广州虽说没有泉州古韵浓郁,但用心感受仍能探寻其历史之厚重。


广州府,曾经和其他城市一样,城墙环绕。建城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中心从未移动过,这样的城市全世界只有三座,罗马、亚历山大和广州。北起越秀山,东到越秀路,西到人民路,南到大南路,最有味的广州还在越秀。而今天的西关、上下九、十三行一带似乎并不在广州城内,清朝末年,人民路以南、人民公园直到十三行,是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基地。

此行我们主要在越秀区转悠,不时转战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另外去到了佛山,略有遗憾的是为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到黄埔。

这是我们在广州府的深度游攻略汇总

希望对你有用



[此行路线]

上午:六榕寺-光孝寺-西城门翁城遗址-怀圣寺-五仙古观-坚记面馆-华林寺-黎泉凉茶-耀华大街

中午:文记壹心鸡-陈添记-顺记冰室

下午:恩宁路-詹天佑故居-八和会馆-铜艺-永庆坊-李小龙故居-十三行博物馆-石室圣心大教堂-广州邮局博物馆-群爱大厦-南方大厦-粤海关-塔影楼-沙面

晚上:西堤码头-广州塔-海心沙-上下九

[公里数]徒步+骑行共20.78公里

[时长]上午8点-晚上9点半

[人数]8人

(如需高清原图,请联系影像君微信qzyxphoto)

[建议路线]

上午:茶楼吃早茶-陈家祠-耀华大街-黎泉凉茶-荔湾湖公园-李小龙故居-永庆坊-铜艺-八和会馆

中午:文记壹心鸡-陈添记-顺记冰室-上下九

下午:华林寺-十三行博物馆-广州邮局博物馆-群爱大厦-南方大厦-粤海关-塔影楼-沙面

晚上:西堤码头-广州塔-海心沙-上下九


中山六路惠吉西口72号


对于广州府之行的好印象,从公寓门口不起眼的也小店开始,它也成了我们这几日早餐和夜宵的不二之选,粥粉面饭炖品糖水都有。三十多年的老店一点也没有脾气,阿婆热情的招呼着。一碗浓稠绵密的红豆沙、一盘幼细嫩滑的拉肠,分量足味道好,相当不错。还有特别的加了海带和臭草的绿豆沙,听闻这是正宗的老广味。



门票5元/张|时间8:00-17:00|地铁公园前站I2出入口



六榕寺,别名净慧。地处广州传统中轴线上,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初名宝庄严寺,与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推崇佛教,六榕寺就是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种气氛中兴建的。因苏东坡见寺内有老榕六株为寺庙题书"六榕"二字而得名,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

与众不同的是,走进这座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佛塔,而非大殿。六榕寺塔肇建于梁大同三年,建塔之初,梁武帝的母舅昙裕法师将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从扶南迎回的佛舍利瘗藏在塔基地宫,被称为“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宋绍圣四年重建后,因塔内佛龛供奉有千佛像和五百罗汉,被称为“净慧寺千佛塔”,塔刹宝瓶距地面“度高二百七十尺”;《番禺县志》:“万历甲寅、天启辛酉,放光二次,一次五色,一次白色,蒸腾璀璨,烁入重宵”。因佛塔曾多次放光,被广州街坊亲切地叫做“花塔”。六榕寺塔自宋代重建后,一直是广州地区重要的地标性高层建筑,蜚声国际。历代每隔数十年便有一次重大维修维护,最近一次的维修是在2015年底。


门票5元/张|时间06:30-17:00|地铁西门口站C出入口


广州有句民谚“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作为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广州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光孝寺的建筑规模雄伟,为岭南丛林之冠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登陆广州西来初地,在光孝寺留下足迹随后才北上少林寺。是佛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登陆并传播的见证。

光孝寺是千年禅宗祖庭,与六榕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称。光孝菩提是很有名的,六朝时梁武帝天监元年时,天竺来华的智药三藏自本国携来种植的菩提树一株,这是生长在中国的第一株菩提树,也成为许多地方移植的母树。光孝菩提一直到清嘉庆二年被飓风吹倒,寺内僧人就从宝林寺剪枝接种回光孝寺种植,现在的菩提树还是原植那棵的后代。智药三藏亦预言“后一百七十年,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开演上乘,度无量众……”,此即唐六祖惠能大师

光孝寺是当年广东唯一一座作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和故宫一起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中有八大国宝。南朝时达摩祖师亲手开凿的洗钵泉;藏有六祖惠能的头发,有着千年历史唐宋瘗发塔;寺内仅存的唐代密宗法器大悲幢;铸造于公元963年中国最古老的铁塔之一的西铁塔;比西铁塔年轻4岁的中国最古老的铁塔之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五代十国南汉皇帝御制的东铁塔;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大殿背后原装的南宋栏杆;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尽管广州是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但在这个城市中寻找旧城墙和旧城门的痕迹却非常困难,出于上世纪20年代拓城的原因,广州内外十八座城门所在处都是现在主干道的交汇处,历史感只能在一些地名中找到了....目前唯一重见天日的就是位于西门口地铁站附近的西城门遗址,那也仅仅是一个城基座



免门票,不可随意参观|地铁西门口站C出入口

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与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泉州麒麟寺并称四大古代清真寺。这是艾比·宛葛素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波斯湾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是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唐初627年,寺塔合一,是唐宋以后到广州贸易以及定居的阿拉伯商人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门额有用阿拉伯文及汉文书“清真寺”。又因寺内有一高36米的光身柱形塔,又名“光塔寺”。据记载,光塔除具导航作用以外,塔顶昔日有一金鸡,随风而转指示风向,为海舶安全往来提供便利。


免门票|时间09:00-17:00,逢周一关闭

五仙观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是羊城广州的象征。相传周朝,广州灾荒,民不聊生。有五个仙人骑着五只羊,羊嘴里叼着稻穗,稻穗撒满广州大地,从此五谷丰登。五只羊因为眷念人间留在了广州府城,广州的别称“五羊城”、“羊城”、“穗”的名称从此而来

五仙又被称之为谷神,观中有五仙雕像,伴以五羊石像。石门额上“五仙古观”大字是清同治十年两广总督瑞麟手书。仪门还保存有一对用漱珠岗火山岩刻制的石麒麟,这是国内十分罕见的珍贵文物。大殿之后为岭南第一楼,为明洪武七年始建,大钟是广东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钟,为古人遇火警等非常事故时召救所用,因而又名禁钟楼。



西关,本属南海县捕属,是明、清时期对广州城西门外一带的统称。嘉靖年间,因为海盗猖獗,泉州、宁波两个市舶司都被裁撤,只留下广州市舶司作为海上丝路的唯一通道,西关成了“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的宝地,不仅吸引三州六府的商人都来了,外省的商人也不远千里赶来“淘宝”。


清代中期以后,下西关至半塘一带,成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富绅商贾兴建私家庭园的首选之地,昔日西关三宝地段(多宝、宝华、宝源三条街)汇集了广州最奢华的建筑西关大屋,一扇扇满洲窗,一道道趟栊,一座座骑楼……还有“西关小姐”,这一称号的由来始于晚清时期。老广人把住在西关大屋豪宅里的大富人家的千金小姐称为“西关小姐”,她们最早接受欧风美雨的熏陶和洗礼,学贯中西,有大家闺秀风范。除此之外,老广州中还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说法。



长寿东路299-301号|时间8:00-20:00

一碗朴素的手工面,美味不言而喻。坚记的全蛋面煮熟晾干再油炸做成的,炸酱蛋面最为出众!酸甜的酱汁将面淋得十分入味爽口,一上桌一盘秒光…


免门票|时间09:00-17:00,逢周一关闭

清末民初广州的商业有所谓“七十二行”,俗称“九八行”,行有大行、小行、东家行、西家行之分。西关有座锦纶会馆,又称锦纶堂,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大行。屈大均的竹枝词:“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描写的就是绵纶行的繁盛。这座岭南祠堂式建筑是清代广州丝织业的行业会馆,是广州丝织行业的总机关,广州丝织老板均聚集于此商定丝绸价格及规格,然后到广州十三行,将丝织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

不合理的一口通商政策,不仅让欧洲人对中国丝绸热度经久不降,反而使得广州丝织业呈现蓬蓬勃勃的景象。据《广州通志》记载,“粤缎之质密而匀,其色鲜华,光辉滑泽……金陵、苏杭皆不及”。每年农历八月十三丝织业尊奉的祖师爷“汉博望张侯”,也就是打通了路上丝绸之路出使西域的张骞诞辰之时,绵纶行业都会在此唱大戏大事庆祝。绵纶会馆不仅是广东近代工业的重要史迹,而且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



免门票|锦纶会馆旁

华林寺,始建于梁武帝普通七年,是广州西关曾占地最广、年代最古、名声最大的佛寺,位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首。天竺香至王第三子、第一东土禅宗之祖菩提达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来粤,在“西来初地”登岸,卓锡是间,结草为庐,设坛传教,开中国佛教禅宗之始。也是他唯一的亲自建立的道场,是名符其实的禅宗第一祖庭,奠定了广州在东南沿海佛教传播的地位。顺治十二年首建大雄宝殿改“西来庵”为“华林寺”。

时代变迁,五百罗汉堂殿成了主殿,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修复的。有意思的是殿里有个“善德尊者”,其实就是元时来中国曾任元朝的高级官员,晚年回意大利写有《马哥孛罗游记》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府城西——西关角一带,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 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大屋多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也难怪人都说荔湾北片最广州。

耀华大街是广州目前西关大屋最集中的地方,大街全长100多米有西关大屋三十多幢,仍保留了西关大屋的三件宝——青砖石脚、三重门、满洲窗。西关大屋青砖以经数百年不磨蚀,砖缝之间连刀片也插不进去;石脚从地面算起高70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显身家富贵;三重门多为可推移的木趟栊、由四折木门组成的吊脚门洋杂木大门的组合,是当时对于家居的通风、防盗早有一套相应的设计;以及图案色彩缤纷的满洲窗。往里走是传统清代单层高、大、深的特色。都能感受到中西合璧的西关大屋往日的气派和威严。这里也曾是粤剧名伶白玉堂、南海横江名门广州粮食商会会长黄咏雩等名人故居。



广东有三宝,烧鹅荔枝凉茶铺”,都说老广人有什么头晕发热根本不用去医院,伸伸舌头,说说症状,店家就会马上帮你配好最合适你的药材,现配现熬。随处可见的凉茶店虽说少了药罐、大茶壶、八仙桌、大碗茶这些经典老广凉茶铺的行头,却也能在夏日里感受一回“良药苦口”。除此之外还有清甜的竹蔗水解解渴~


宝华路十五甫三巷内进第二档|9:00-22:00

沿着宝华路往十甫路的方向走,路的右手边“强记鸡粥”对面便是。这是一间专一的老字号,只卖三样东西,祖传爽鱼皮,豉油王蒸猪肠粉、传统艇仔粥。我们买了最经典的鱼皮,据说只用鱼背果细细的一块,其他部位都不要的,煮熟过冷河后凉伴吃。加上自制酱料,口感爽而利口,竟无一丝腥味。


宝华路旋源桥10号(顺记对面巷子)

号称广州第一鸡的清平鸡在80年代的广州风靡一时,文记一心鸡的大厨就出自清平饭店。与白切鸡不同,壹心鸡是用药材秘制的汤汁高温浸泡而熟,待切件上碟的时候,再用鸡汤淋一遍,让吸收了汤汁的鸡肉更加入味。壹心鸡“皮爽肉滑,骨都有味”,名不虚传。还有壹心鸡的例汤——鸡脚,加上猪展、莲藕、绿豆等材料煲出美味的老火汤,很特别的味道~



荔湾区宝华路83号

把专门售卖雪糕的地方在广东叫做“冰室”,广州四大冰室如今只剩这一家啦。这里专门出品各式传统雪糕,芒果雪糕、椰子雪糕和榴莲雪糕,都是用新鲜果肉制成,还能吃到丝丝纤维。出门的红豆冰棒、绿豆冰棒、百香果冰棒,小小一支却口感細膩。最重要的是,找张空桌,真的很难……



上下九步行街含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是广州市中心有名的商业街,它建于20世纪初,全长800余米。它是南欧建筑特色与西关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的产物。清晨可以前去老字号茶楼吃早茶,晚上可以散步赏夜景吃小吃。总之到了上下九就是要一路吃过去!


第十甫路47号|地铁一号线长寿路站D2出口|9:30-23:00

这家有着六十余年历史的老字号靠着一碗双皮奶驰名广州~以优质的水牛奶和新鲜的鸡蛋清、白糖等混合入锅炖煮呈半固体,风味甜香软滑,加上香浓绵密的红豆,最是经典~


广州的大部分骑楼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建的,恩宁路便是这其中之一,是晚清开埠时曾是南部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域。恩宁路与龙津西路、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的骑楼连接,成为了广州现存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也记录着这一带曾经贫富差距极度悬殊的过去和原汁原味的老广州市井风貌。


恩宁路177号

清末民初广州的七十二行”中,除锦纶会馆保存尚且完整外,还有八和会馆。有广东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有粤剧的地方就有八和会馆。在“粤剧曲艺之乡”荔湾的恩宁路,有着广州粤剧艺人的行业会馆,曾是许多粤剧名伶和发烧友的聚集地。


在以前,铜器是身份的象征,只有西关大户人家才能用起。在广州老西关里,有这样一条街,被称为打铜一条街——恩宁路。沿着恩宁路一直走,打铜声源源不断,怀旧气息扑面而来,手工铜器琳琅满目。小小的老西关铜艺店,成就了匠人的生活之路。


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

在广州第一个旧城微改造项目永庆坊中,我们沿指示牌找到了李小龙的祖居。这是上世纪40年代粤剧“四大名丑”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所建。李海泉移居香港之后就把这座房子租了出去,1978年李家的后人取回。还可以体验打木桩练武哦~(简直群魔乱舞…)


一德中路旧部前65号

石室圣心大教堂所处之地原是清末两广最高权力机关——两广总督衙门的旧址。据《广州宗教志》记载,咸丰七年(1857)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把两广总督行署轰炸夷为平地。在1861年法国政府与清政府订立了不平等条约后(“法国人至通商各口地方其所租地自行建造礼拜堂、学堂。”“前时所充之天主堂、学校、房屋及附属建筑物,以及其他基督徒曾征用过的房地产,都将归还给法国公使,如果归还的是土地,基督徒可任意在上面造房”),法国传教士逼使两广总督劳崇光与法国参赞大臣哥氏签订合约:将被炸平的总督部堂基地永租给巴黎外方传教会兴建天主堂。法国人用25年的时间、耗资40万法郎,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客家人蔡孝建造而成。

这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被称为“远东巴黎圣母院”。25年已是较短的教堂建筑时间了,巴黎圣母院建了87年,而德国科隆主教堂更是建了7个世纪才完成。

这幢哥特式建筑里也融入了不少中国元素,用了中国的土办法糯米桐油代替水泥,既防水又牢固;穹顶石块也从中凿双孔中用铁枝穿起来;教堂楼顶的出水口改成了中国狮子造型;地板改掉了原先设计的石块改成广东大阶砖;门上刻上了广式木雕……此外,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俯瞰之震撼了。石室圣心大教堂的顶部竟是一个巨型的十字架状


地铁6号线文化公园站A出口|凭身份证免费领票|逢周一关闭

都说广州是千年商都,要看这座城市辉煌的商贸历史,少不了“十三行”。1757 年乾隆皇帝颁布圣旨,下令西方国家只准在广州停泊与交易,后来被解读为“一口通商”。清政府取消了以往负责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利用从事外贸的商人来管理广州的外贸,著名的“十三行”应运而生。十三行是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的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广州商人牙行,是官商结合的、享有对欧美贸易特权的同时,还要承担粤海关向外国商船征收关税职责的贸易组织,更是代表官方管理外贸和外事的机构,又被称为“洋行”,“金山珠海、天子南库”。而这一地区成了十三行行商出租给外国商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同时也是外国驻华贸易与外交的办事机构所在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市民愤怒烧毁十三行街,十三行彻底化为灰烬,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就建于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上。


上海有外滩、有黄浦江,广州也有~ 

那就是沿珠江西路的古建筑群。




每周三9:00-15:00|珠江边沿江西路29号

在维持一段时期禁海令后,清政府在1684年宣布废除海禁处分条例,准许私人出海贸易。随后在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四省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管理海上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海关是海上丝绸之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部海关史就是半部近代史。粤海关史以1859年在广州设立外籍税务司为界,前半段粤海关即“钦命督理广东沿海等处贸易税务户部分司”,通常由内务府的八旗子弟充任,手中握有不经总督直接密奏的权力;后一时期粤海关,常关和洋关两个机构并存。粤海关博物馆,即广州大钟楼,是原来的粤海关旧址。是广东省最早兴建,而且保存最完整的罗马古典式建筑物,同时也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海关大楼,是广州海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缩影。


最邻近这片古建筑群的码头,即是航线密集的西堤码头。西堤码头位于长堤大马路南方大厦对出江面,建于1921年,是广州最早的机动轮渡码头之一。乘坐水上巴士前往广州塔,好像置身于威尼斯上。



广州塔,广州知名度最高的地标性建筑,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电视塔,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被成为“小蛮腰”。拥有最高的横向摩天轮、最长的空中云梯、最高的旋转餐厅、最高的空中邮局、最高的4d影院……来到广州塔下抬头仰望,简直就是无与伦比。人潮汹涌我们选择远观就好……


海心沙曾是一个水中央的荒芜小岛,2010年成了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所在地,北侧是“城市客厅”花城广场,南侧对岸乃令人着迷的“小蛮腰”。从广州塔人潮中挤入APM观光地铁线来到海心沙,转身即可饱览塔之腰娆。




[此行路线]

上午:荣华楼早茶-陈家祠

下午: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广州市政府-人民公园-北京路步行街

晚上:太古仓

[公里数]徒步+骑行共12.09公里

[时长]上午10点-晚上10点半

[人数]10人

(如需高清原图,请联系影像君微信qzyxphoto)

[建议路线]

上午:六榕寺-光孝寺-西城门翁城遗址-怀圣寺-五仙古观-坚记面馆

中午:荣华楼

下午: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广州市政府-人民公园-南越王宫博物馆-都城隍庙

晚上:大佛古寺-北京路步行街-文明路-天字码头


荔湾区龙津东路708号

始建于晚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荣华楼,是广东所存最老的酒楼,比上下九康有为题字的“陶陶居”还要老上4岁。原本是一栋砖木楼房,1936年荣华楼60年周年庆时改建成两层钢筋混凝土楼。21世纪后,荣华楼变成了老西关人享受闲暇的至爱之地,尤其2015年由广州八和会馆和荣华楼合办的“八和粤韵演艺厅”在三楼正式迎客,它成为广州“唯一可以看带妆折子戏”的茶楼,有“西关粤剧小舞台”之称。这里更成为岭南文化在民间传统中延续的缩影。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宗族祠民间建筑,为广东72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和书院,号称“百粤祠冠”。为三进式庭院,由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也被称作岭南第一“大宅门”。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岭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装饰工艺“三雕二塑一铸一画”——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不同风格的装饰工艺都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运用,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这是当年郭沫若先生来到了陈家祠后发出的感叹,逛陈家祠时视线一定要向上看,屋顶!

细心的饼友会注意到不少小细节,譬如西洋小天使穿着中式肚兜、塑像摆出新潮的剪刀手、朱红色独角狮、清代羊城八景中的三景等,庄重的家祠中,竟有这般风趣可爱的雕刻~



广州拥有一条神秘风水中轴线,自越秀山直至珠江,让广州在各朝代不断发展之时,都遵循着自然之道,以此线为中心,向两边扩张。

老广州原为山水之城,为南海北岸,越秀山下有平原两脉,一脉是坡山半岛,另一脉是番禺半岛,两个半岛中间曾经的海湾,贯穿南北,便是城市中轴的位置,也是广州城真正的天然风水线,可谓“羊城因‘洋’而城!”。到了清代广州府的南海县与番禺县基本以“中轴”为分界。



广州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A出口

“不到越秀山,不算到广州;未上镇海楼,枉去越秀山”,越秀山是越秀公园的主体,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山。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越秀山最古的史迹,除了传说中的“楚庭”之外,就是有关赵佗的遗迹了,如越王井,其余多已不复存在。

越秀公园可以选择以太门进→五羊石像→明代古城墙→中山纪念碑→镇海楼(广州博物馆)→四方炮台遗址(位于越秀山最高峰)的路线观光。


 [五羊石像]

始建于1960年的五羊石像,堪称广州城市的第一标志。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雄羊为造型,再现了羊化为石,把稻穗赠给广州人民的传说。我们坐落在越秀山木壳岗冈上羊城标志前留下合影。


[广州明城墙]

约200多米的明城墙,隐没在丛林深处。这是广州保存的惟一一段明代城墙,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亮祖镇守广州所建,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与镇海楼、五仙观后面的钟楼并称为明初广州三大地面古迹。


 [镇海楼]

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的镇海楼,俗称“五层楼”,被冠以“五岭以南第一楼”和誉为“岭南第一胜览”。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楼成塔状,塔似楼形”,有雄镇海疆之意。是广州现存最具气势的古建筑,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楼前对峙一对二米高的红砂岩石狮,为明代雕刻。

一路我们都用脚步感受他羊城文化的重量,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在广州博物馆遇到了自80年代初就在馆里工作的uncle张。“你们是哪里人啊,哦泉州。我去过四次!”初次见面,uncle张很是激动“泉州的牛肉特别好吃”,除此之外更是不断说到泉州文化的丰富。uncle张热情的为我们讲解广府文化,共爬“五层”镇海楼。道别的一句“年轻人我很喜欢你们”,倍感温暖~


 [中山纪念碑]

镇海楼旁矗立着中山纪念碑,传说古时为“越王台”,南越王赵佗祭天的地方。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碑的正面以巨块花岗石刻孙中山遗嘱全文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上。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原是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1928年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宝蓝色琉璃瓦是孙中山先生的最爱。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人民公园,园址从隋朝起均为衙门官邸,元代为广东道肃政廉访使署,明朝为都指挥司署,并曾为南明绍武政权王宫,清代先后为平南王府和广东巡抚部院。1917年,孙中山倡议辟为公园,是广州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公园,布局为意大利图案式庭园,被誉为“广州市第一公园”。

广州原点位于中轴之上,人民公园前的广场,标注方位的“零公里点”,是广州的“中心”~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商业老街,广州当然不能免俗,除了上下九,分量最重的就是北京路了,有上千年历史。据资料记载,中国第一条千年古道就在北京路步行街上,凝聚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走在北京路上能看到宋代拱北楼遗址;宋代、明清以及民国时期三朝岭南古道等。

从南越国开始,历朝历代众多的官衙机构就设在北京路周边。此外,北京路附近还有大佛古寺、越王宫博物馆等,更有文明路美食可以一路吃到底~


天子码头,俗称“广州第一码头”,每逢官员南下广州都在天字码头登岸,而进城官员均经北京路到达越华路的两广总督府,因此沿着天字码头、接官亭、北京路、拱北楼至财厅前,皆为千年历史的官道,且只能步行。当年的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都曾由此进出广州。

水上巴士航线推荐

线路1:金沙洲-黄沙-西堤

线路2:芳村-黄沙-西堤-天字-大元帅府-中大-广州塔

线路2:海幢-西堤-鳌洲

费用:一楼2元/人,二楼5元/人



太古仓码头位于广州海珠区,曾于1904年至1908年间由英国太古洋行修建,供太古轮船公司使用,,是比较完善的仓储码头。如今太古仓留原有码头区完整性、改为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广州“城市客厅”,晚上的时候来到露天酒吧小酌几杯也是不错的哟~


[此行路线]

上午:东山-未来社-时尚天河商业广场

下午:中山大学-沙面

晚上:芳村鸡煲

[公里数]徒步+骑行共10公里

[时长]上午10点-晚上8点

[人数]4人&广州徒步游创始人

(如需高清原图,请联系影像君微信qzyxphoto)

[建议路线]

上午:黄埔村-黄埔军校-南海神庙

下午:红专厂创意园-东山-中山大学-沙面

晚上:芳村鸡煲

(如需高清原图,请联系影像君微信qzyxphoto)


我们提到“西关小姐,东山少爷”亦有“权住东山、富住西关”的说法。东山大约在广州府城东门外,梅花村、龟岗马路、新河浦、恤孤院路和寺贝通津一带。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共不少重要成员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孙科等多居东山。这样一来东山成了权势人物集中地,这里的公子哥儿,就被称“东山少爷”。

西关大屋,东山洋楼”,东山的建筑以中西结合的小洋楼群著称,其中隅园、春园、简园、逵园、明园并称为“广州五大侨园”。恤孤院路,两广浸信会1920年在建华侨住宅区时,在恤孤院旁开辟而得名,中共“三大”会址逵园和“三大”代表居住地春园就在这条路上。




中山大学的几个校区中,南校区历史最为悠久,为1924年孙中山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校园中到处郁郁葱葱,漫步林荫之下仿佛置身于公园一般。

康乐园的最初规划出自于一个美国人之手,从1906年第一座永久性建筑马丁堂的建成,到1949年神学院(今国际汉语学院所在)建筑群的落地,这些康乐园早期建筑以其“中西合璧”之美享誉于世。中轴南北贯穿,标志性建筑集中在主轴线上。


十三行被烧毁后,英国的目光投射到十三行西南侧的沙面上。为此,英法两国在北部挖河涌与陆地隔开,使沙面成为一个小岛。沙面被划分为英租界和法租界,陆续兴建各种建筑,这里俨然形成独立于广州城外的“联合国”。沙面岛上150多座欧式建筑中,有42座是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这里集中了欧式建筑22种风格中的21种,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广州沙面,曾经沦为了英法的租界,曾经是广州重要的商埠,如今广州城内的小欧洲。150多座西方古典建筑散布在绿荫花丛之中,倒有矜贵的华美与异域的风情,仿佛置身于欧洲小镇般。


特地渡轮从沙面来到芳村就为了吃这榕树下的鸡,点了份传说中爆好吃的田螺鸡煲,用煤炉打煲超大一锅,酱料香、酒香、鸡香浓浓郁郁地萦绕而上煲得很入味,吃到最后还能煮火锅。尽管高温天气,就算大汗淋漓也能吃得尽兴!



[此行路线]

上午:祖庙

下午:辉记甜品、梁园、岭南新天地

[人数]4人

[建议路线]

上午:逢简水乡、清晖园

下午:南风古灶、梁园、辉记甜品、祖庙


岭南文化以广州为中心,而佛山与广州基本连成一片。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明清时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以及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古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其文化底蕴也是相当深厚的。

在广府的几日,便捷的交通让人颇有好感,就拿广佛线来说,从广州来到佛山也就几十分钟的事。

佛山祖庙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是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为道教神庙,供奉北帝玄武,为佛山诸庙之祖,因此称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

佛山是尚武的,黄飞鸿、叶问是走出佛山影响世界的武术大师。叶问以拳为主,近战强,擅长短打;黃飞鸿以腿为主,远战强,擅长佛山无影脚。两人在晚清时期并非真正顶尖的功夫高手,但都是德行极高,胸怀广阔之人,他们弘扬民族精神,将各种正能量留在人间,为后人传颂。时至今日,在佛山的街头巷尾、祠堂武舍,仍有几百家武馆、拳会佛山五大拳种父子相传、师徒相传、生生不息。

 [佛山醒狮]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发源于广东佛山,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是集艺术与武术于一身的民俗技艺,采青、跳梅花桩、狮子吐球,无不对表演者的武艺功底有极高要求,扛着狮头在桩上飞跃、上肩坐头、悬彩挂青,动作难度之大令人惊心动魄。在祖庙中就能领略一二。



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岭南园林的代表作,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在国内古园林中颇为少见。

匆匆佛山之行

印象中的佛山都是从电影来的

没有电影里的那种感觉

更多的是生活气息

这份不完整的攻略如有遗漏错误

还请多多指教哈


从26日到1日

从1人到10人

从深圳到广州佛山

合计约45公里徒步长度

领略了不同的风光,结实了不少新朋友

还有挑战胃容量的美食


我们一路都在用脚步丈量广府文化之重量

也从中看到两城间相似的文化让人倍感亲切

泉州府虽不及广府历史积淀之厚重,

但“地上看泉州”那些遍布全城的古迹足以让人引以为傲


当泉州府来到广州府有趣的人总会相遇

我们有幸与广州徒步游的发起人相识

这份纯粹守护文化的心在广府得到了心与心的碰撞


这一路换了不同的人加入

成都、潮州、泉州、香港、广州

偶遇了几波泉州人及府里人

在异乡友谊之光也能光芒四射 

今天暂要离别

他朝也定能聚首


这是泉行者的第一场府行记

我们来到同为海丝主港的广州府

 下一场,你想去什么府呢?

可以在文章留言中告诉我哦


人终究要出去走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可不管去了再多地方

始终觉得回到自己的泉州老城

最踏实


图文|泉州影像

整编|泉州影像


[泉州影像古城徒步的往期推送]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第十二期

第十三期 | 第十四期

跨年派对 |春节快闪厦门快闪西政快闪

元宵游灯 |蟳埔女快闪洪濑快闪插秧快闪


[ 泉州影像 & 泉州府 ]

文化传播|摄影|投稿|文创

徒步|快闪|社群|活动策划与执行


[ 联系方式 ]

微信:qzyxphoto/yokenhuang

电话:15805080008

本君撸原创整编科普写日更实属不易🤓你的赞赏和转发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