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泉州古城徒步第13期】穿越泉州府城里的那些门

古城徒步 泉州影像 2019-08-18

我们是 泉州影像 

依旧用我们行走的方式

从心感受古老泉州的浑厚历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183r2x3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因腾讯视频政策限制,看高清视频请自行移步“腾讯视频”APP,直接搜索“泉州影像第13期徒步——城与门”等相关信息即可看高清视频。版权归泉州影像所有。转发或编辑请与泉州影像联系。



2017年6月25日上午10点

120人一同穿越泉州古城的城与门

实际行走10.4公里,共耗时3.5个小时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对于泉州古城的探寻,一定离不开古泉州史迹。


泉州城由小而大,自唐迄清,共筑过四座城垣。清·乾隆《泉州府志·卷11·城池》中写到:"府治中有衙城,外有子城,又外有罗城(故城),有翼城。"  其中大规模扩城、修城约27次,最多的时候城门达8个。


*盛唐时,有东门(今东街二郎巷口)、西门(素景门,今孝感巷内)、南门(镇南门,今涂山街头)、东南门(通淮门,今泉州五中登仙桥),4个门。


唐末时,“开闽三王”中的王潮、王审知占据泉州的时候,在故城里建城,为“子城”,有东门(行春门,今相公巷以西、门楼巷口以东的东街路中)、西门(肃清门,今旧西菜市附近)、南门(崇阳门,今承天巷口至花巷口间的南街处)、北门(泉山门,现为复建),4个门。古泉州被“称为刺桐,当在子城之时”。


南唐保大年间,留从效扩城开辟了7个城门:东门(仁风门,今崇福路);西门(义成门,今甘棠巷口);南门(镇南门,今中山中路泮宫口附近);北门(朝天门);东南门(通淮门\涂门,今涂门街尾);西南(通津门,今傅府山处);新门(今临漳门),7个门。这期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又筑一衙城,址在北门州顶(今中山公园)。


*元朝至正十二年,泉州路达鲁花赤扩城,为“新罗城”。把东南门通津门改至今水门巷处(南薰门),南门镇南门改至天后路(德济门)。


*明朝时,曾设一新门,名为小东门(今儿童医院附近)。也正因如此,使得古泉州地形状似鲤鱼,小东门正对东湖小岛像鲤鱼吐珠。“其称鲤鱼,当在拓罗城、翼城之时”。

第13期徒步,我们在横亘1300多年岁月长河的泉州古城踏访泉山门、朝天门等城与门,从威远楼出发,经过华侨新村来到六井孔,与朝天门来个亲密接触后,辗转邂逅小山丛竹,之后走向崇福寺,经过东街最后绕至释雅山公园。总之,这一天我们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中,一不小心就与唐五代、宋元撞了个满怀。



泉州影像第十三期徒步的起点设在威远楼,与往期不同的是签到后泉行者们会收到特制车票还有贴纸哦~



2017年6月25日上午10点准时出发,出发前120人照例留下新一季徒步的第一张大合照。由于本期徒步在市区范围,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将人数缩减为100人(20名为工作人员),年幼小至2岁小朋友,年长至60后~



感谢泉州老阿伯餐厅提供的矿泉水补给。



威远楼相传为五代王审知建立闽国时所建。”在泉州州治前建双阙,下垒石如城,稍北九十步为应门(第二门)”。到宋元时,因该处破旧就将其改建为谯楼,作为报时辰之所。元朝时,曾加高加宽使其更加巍峨壮丽。历代皆有重建。



从威远楼侧边往后走就是中山公园了,也不知是否是天气炎热的原因,晨练的身影比往常少了许多。泉行者们兴致勃勃的通过林荫大道,开启了烈日下10公里的徒步征程。





拾级而上便是泉山门。泉山门建于唐·乾元,为北门。南宋·乾道王十朋《重修北楼记》中提到"温陵之有北楼,犹武昌之有南楼也。楼阁台榭之在天下,以南北名者多矣。而二楼之名独著,得非因人而重耶!南楼以庚公(庾信)重,北楼以欧阳四门(欧阳詹)重……”。



匾额“泉山门”集苏东坡墨迹而成。这是继朝天门、临漳门之后,泉州的第三座复古城门。鲜有人知的是,门洞西侧墙镶嵌有五代时子城泉山门修城的古砖一方,这是文史专家吴文良在解放前收集的,其子吴幼雄献出。天气炎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额效率完成与门楼的合影。




泉州府城内听香素有两大圣地,城南聚后城祖师公庙,城北则爱在泉山土地公听香。绕至泉山门的正面,左手边有泉山土地公宫。当年泉州的城门上均供奉土地公,泉山土地公宫原本是建在泉山门的门楼上的,因为有求必应闻名泉郡,庙宇中奉祀月老与和合二圣。此次不少单身和已婚饼友恭敬的合掌朝拜,以寄托自己最最内心的期盼。



进“村”啦!华侨新村是中国的首个华侨别墅区,新中国成立后掀起的归国潮使得这里承载了老泉州的高档和雍容。这个被老泉州称之为当年泉州“第一大宅”的华侨新村,一时间热闹了起来。




从华侨新村旁的泉州机电厂一直往下走,来到六井孔。这是泉州市区现存最大的古井,相传是为方便多人取水才在井上凿有六个孔。据说井壁吃水线下还藏有1个小洞,洞里有1尊弥勒佛 。后为保护古井,原本圆形的井孔边石板上浇灌了1层水泥被修缮成六角形。北宋时六井孔的北面是朝天门,南面是护城河,再往南是泉州府,西面是泉州市舶司所在地。可以看出这里曾为泉州中心与繁华地带。




不远处有座小庙宇名曰通天宫,“通天”与“滔天”谐音,这里不得不提到洪承畴、洪承畯兄弟了。洪承畯因愤其兄洪承畴降清成为开清功臣,将寺庙庙门朝向洪承畴在泉州的府第,祀奉唐代“安史之乱”名臣張巡、许远,许远的塑像怒容满面,伸出右手直指洪府, 有怒责洪承畴罪恶滔天之意。




徒步预告发出后,我们得到了泉州老阿伯餐厅的大力支持,不仅有冰镇矿泉水的补给,还有午餐供应肉燥饭和猪血汤哦~中午11点徒步只进行不到一半就已被炎热的天气“折磨”得汗流浃背稍显疲惫,这时候来到老阿伯餐厅排队享用了好吃又有料午餐,简直满血复活了!



这饭真有这么好吃吗?啥都别说了,看这群小饼子们这吃相就知道……



饭后我们继续出发,再次回到朝天门,这次我们从“城外”走进城了!通常都只是驱车经过朝天门,却很少走向它去一探究竟,一百多号人有序的通过马路来到城门下,与城门来了个亲密接触。



我们往门楼东南侧小巷文胜巷走去,前往泉州一中。巷口有文胜古地庙,因巷中21户人家有18户出过大文人,因此也曾名为文圣巷。




泉州一中至梅花石一带有梅石书院旧址,缘为纪念明朝江西人罗一峰贬到泉州任市舶司副提举期间,在此聚徒讲授理学而创建的。如今只有书院旁的梅花石还保存完好。




都说泉州是座包容的城市,白耇庙便体现了这点。鲜有人知,这坐落于深巷中的小庙,竟是中国唯一保留祭祀印度教洋山神的庙宇。据清乾隆《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等记载,庙因奉祀毗舍耶(印度洋山神,泉州人称为“白狗神”),故得“白耇庙”之俗称。后由于锡兰世氏汉化现庙中还奉祀玄天上 帝、田都元师等神明。祀白狗是印度教遗风,能与与中国民间信仰之神祗同祀,即是难得一见的异教并存相互容忍的现象。 



在这里我们得到了庙宇中阿婆们热情的为我们提供的铁观音和清源茶饼的补给,从心里解了暑。




南宋理学家时任同安主簿的朱熹”每抵郡城,必登小山““种竹建亭,讲学其中”,因此有“小山丛竹”遗迹;与韩愈同榜进士成为“闽南甲第破天荒”的第一人欧阳詹曾在此读书。这个书院在科举考试取消后废弃,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成为温陵养老院。一旁的红色老屋为弘一法师泉州的最后居所。




中国古代称无水的城堑为“隍”,有水的城堑为“池”。明朱元璋对神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可能认为土地神与城隍神同属一方境主,他有恩于已的神明,故号令天下,要各个州县都建造城隍庙。从此就有了“有城就有城隍庙”之说。



泉州府城隍庙(俗称大城隍),原在府治北,为宋嘉祐年间兴建;嘉靖二十三年知府俞咨伯择定新址重建城隍庙,也就是今址。原占地十多亩,现仅剩不到五百平方米的后殿。



或许饼友们泉州府城隍庙有些陌生,但提及开元寺西塔东北侧的犭贪壁,瞬间豁然开朗了吧。原泉州府城隍庙有三面墙令人震撼,其中正中的墙面,即用交趾陶镶嵌“犭贪一只,龙首牛尾、麟身偶蹄、步云回首顾盼状,下配嵌砖雕的元宝、如意等吉祥物。左右两堵各嵌砖雕的灵芝、牡丹、鹿、鹤等雕嵌工艺精湛的照墙,被移于泉州开元寺加以保护。过去官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去城隍庙,借以提醒自己,引以为戒。明朝形成了一个官方惯例,“新官赴任,必先谒神(城隍神)与誓,期在阴阳表里,以安下民。”这是否就相当于签了“廉政责任书”。



《泉州府志》载:“崇福寺故在城外,宋初陈洪进有女为尼,以松湾地建寺,拓罗城包之,名千佛庵。”是泉州城有名的三大丛林之一。”泉州府“三字正是我们泉州府logo的灵感来源。



陈洪进,先为留从效部下,遂擢升为统军使,后诬陷从效之子绍兹反叛攫取兵权。陈洪进之女对其父这种做法十分反感,于是遁入空门虔心礼佛,以赎父罪。陈洪进只好在泉州城北隅松湾古地兴建千佛庵,俾使削发为尼的女儿于此诵经礼佛。初建寺时,陈洪进特地将罗城扩大以便将寺院圈入城里并重新开凿一段环城河,以便能经常乘船循环城河来此看望女儿。



我们在有“应利欹斜”之灵的应庚塔下留下合影。据说这座比西塔还早282年的古塔,塔的斜向还预示着该方将五谷丰登哦。





我们继续前行。二郎古地,与二郎神杨戬无关。因当时晋江下游的泉州经常发大水,百姓历史上治水功臣李冰之子李二郎以求庇佑。现在门前悬挂“二郎古地”匾额,指的是历史上的境铺名,泉州胜果铺二郎境。如今二郎庙与庆同庵庙庵共存,香火鼎盛。




顶着烈日我们终于抵达终点啦。康熙年间,靖海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曾在泉州择地选址,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诗文意境,精心营造了“春夏秋冬”四季私家园林。因此这释雅山公园可以说是历史上施琅将军的故居及四季园林中的“秋、冬”二园。



尽管筋疲力尽了大家都能坚持走完全程,来到释雅山公园完成最后的合影。



从第13期徒步起

我们每期都会给大家准备不一样的徒步纪念牌

所有抵达终点的泉行者们都可获得纪念牌和纪念贴纸一张哦~

一切只为了让一件美好的事情更有意义




从组长队尾的报名工作,到活动前夕的紧张筹备;从活动开始的一系列紧张工作,到活动过程中牺牲自己玩的时间服务着大家……感恩这期辛苦付出的工作人员,感恩每一个默默帮助的小伙伴。辛苦了,谢谢你们❤️



第十三期,意味着我们走过一轮夏秋冬春。

这是又一个新年轮的开始,

圆圆圈圈,我们回到原点继续从心出发... 



我们在继续,并且完全停不下来!

期待你跟上我们的步伐

用脚步丈量泉州🚶

与快乐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看了这篇文章,有个小问题:

本期徒步过程中经过了几个古地?

分别叫什么?

第一个答对的可获得泉州府帽子一顶哦~




主办单位:泉州影像|泉州大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赞助商:泉州老阿伯餐厅

照片:好摄咖工作室

视频:泉州影像

直播回看:[微博]泉州影像;[映客]393365038

整编:泉州影像




[泉州影像古城徒步的往期推送]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第十二期

跨年派对 |春节快闪厦门快闪西政快闪

元宵游灯 |蟳埔女快闪洪濑快闪插秧快闪

欢迎光临泉州影像,这绝壁是个敲有爱的平台以及定期举办活动的大家庭。泉州影像更是个公益宣传组织,我们用独特的方式热爱和宣传泉州。我们文创产品的收入都是用来活动徒步、回馈粉丝及关于泉州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当然包括公益宣传事业。虽然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但是我们去实践去做了,这是是我们!与快乐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泉州,关于泉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怀和故事,或文字或书画,又或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这座城的情愫。如果你愿意将你对泉州这份爱与大家分享,可将作品(文字、书画、视频、照片等)向我们投稿哟~

[投稿方式]主编邮箱49740646@qq.com ;微信abbey497040646 

泉州影像用实际行动传播泉州文化,带动大家一起参与,并在线上科普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行动。欢迎小伙伴们推荐游玩景点、新鲜事、民俗风情等讯息,我们将带领着更多的小伙伴一同前往体验。

[主理人联系方式]微信qzyxphoto/yokenhuang;电话15959988902

泉州影像是个超有爱的互动平台,如果你热衷于用影像记录泉州,四处拍照;或有意向参与我们的各种活动,可以扫描二维码并私信“进泉州影像【总群】或【徒步群】”

本君撸原创整编科普写日更实属不易🤓你的赞赏和转发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