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带你在泉州古城感受“满街都是圣人”。

泉州府古城徒步 泉州影像 2019-08-18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的老街旧巷

深藏着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故事

其中包含不少古代泉州有口皆碑的清官廉吏

你知道多少呢?



泉州府古城徒步

在2017年11月5日下午2点

开启90人的廉政主题徒步快闪活动

给你在泉州古城内“满街都是圣人”的充实体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01dayuf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府文庙-泉州教育史话馆-后城-桂坛巷-承天寺-清白源井-状元街-钟楼-台魁巷-开元寺(成三棋)-孝感巷-曾井巷-甘棠巷-1916结束



带着泉州旅游局为本期徒步提供的

人手一本《泉州廉洁文化旅游》宣传册

使得小伙伴们的徒步过程中

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本期所走过的人文历史


每位参与者领取了本期的能量鲤包


徒步正式开始


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移建今址。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包含宋、元、明、清四代建筑形式的文庙建筑群,较好地保存了宋代建筑风格。300多年前,泉州府文庙在清政府和台湾郑氏的一次谈判中曾发挥过特殊作用,使双方避免了一些礼仪上的争论。

康熙八年清政府要招抚台湾郑氏,于是派刑部尚书明珠等人为钦差大臣入闽,与靖南王和福建总督齐集泉州,主持和台湾郑氏的谈判。在商量拜会礼仪时,关于走哪个门、坐哪个位置双方争执不下。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解决此事,为了打破僵局,双方决定在泉州府文庙相会。原来,当时的官员要进文庙,皆由角门而入,而且只能偏坐,而钦差大臣代表皇帝可以走大门。因拜会礼仪而起的争执也由此得以化解。由此可以看出文庙在社会上的地位。



泉州教育史话

古代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文化积淀深厚。宋代泉州知州王十朋曾以对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来表达对泉州人文的赞叹。在馆内大家可以领略泉州文人先辈的独特风采。



后城

文庙出来后走进后城。后城巷/街,即从原中菜市场(今在建的文庙广场)至宜春新村(兵马司桥巷)的路段,如今多为文玩集市聚集地。宋代此处乃南门城墙后的一条小巷,故称为后城巷。元代拓建新罗城时巷随之拓宽,又名后城街。还有一种说法,“后城”为“厚诚”,寓意着“厚道诚实”。



桂坛巷

桂坛巷,从南俊巷至伯府埕。在早期的科举时代,中举登科折桂举子云集于清源书院,因此该巷借喻举子登坛折桂之意,故巷取“桂坛”为名。现在仍有名校“泉州五中”、“晋光小学”。

  • 老范志大厝

走过狭长的巷弄,是“范志大厝99间”,整座大厝由三座五进三开间的大庭院组成,大庭院两侧还有护厝两排,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老宅乃清代名医的故居,吴亦飞祖籍晋江霞梧村,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原是一名教书先生,擅长医术。清乾隆年间,他研制出有疏风解表,治疗感冒、风寒暑湿、中暑腹痛、呕吐泄泻等奇效的药——老范志神粬。因取意范仲淹名言“不为贤相,当为良医”和“先忧后乐”为志而起店名曰“范志”,吴亦飞也因此成为大富。

传说当时打锡巷考棚来了个京城考官,水土不服生病,吃了范志神粬即刻就好。后来,考官将范志神粬进献,医好皇后的病,皇上御赐“恩褒奖凭”的红彩。又称左宗棠征服回疆一役中,范志神粬亦显功效。清光绪二年,老范志神粬参加南洋勤业展览会获金奖;1918年参加吕宋嘉年华博览会被评为“世界有效良药”。



施琅夏园

收复台湾的靖海侯施琅在泉州创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园,其中的夏园,如今已改成晋光小学。



承天寺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鼎盛时期殿宇曾达40多座,海内外许多名僧大德出其门庭。特殊时期被毁,如今所看到的承天寺为85年在原址重修的。我们在大学士张瑞图所书的“泉南佛国”前留下合影。



状元街御史执法公正受皇帝表彰)

经多方考证,泉州历代出了10人中状元,2502人中进士。状元街更是记录了泉州历史上的荣耀,几大牌坊为“满街都是圣人”的历史做了简要注解。

  • 清白源井

清白源井,又称清玉泉井,位于门楼巷内,离承天寺仅有百来米之遥。这口其貌不扬的井,是泉州织染业达到历史巅峰时的见证。明嘉靖三十二年,郡守童汉臣将泉州织染局移建于府治后东畔。“内有清玉泉井,染色天下最”,当时泉州织染业在国内首屈一指。现今古井几乎完好,井后不远处,有一堵用红砖和碎石拼成的墙,墙上阴刻着“清白源”三字,更是增添了些许古朴味。

自北宋起泉州所产的“刺桐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而扬名海内外。史书上称,泉州“织染为天下最”,元代摩洛哥大使行家伊本·白图泰游记也盛赞刺桐缎质优。明代黄仲昭曾经称,清玉泉井“其水用以染练,胜于他井”。此井当年以清冽善染著名,故得名“清白源”。

  • 御史坊

两面分别刻有“内台执法”和“豸绣承恩”。“内台执法”的“台”指的是御史台,是皇帝御赐时任巡按直隶御史泉州人苏士润,表彰其整顿吏治、严惩贪贿;“豸绣承恩”的豸”指的是獬豸,是司法公正的化身,赐给苏璟,表彰其在监察御史任上以农为本,兴教育、办学校、惩贪贿等政务功绩。

  • 仿宋“状元”石牌坊

牌坊上镌刻六位文科状元的大名和科年,显示泉州历史上人文的鼎盛。 状元石牌坊和旁边的“鲤鱼跃龙门”、“渔樵耕读”浮雕则反映出古代泉州耕读传家的深厚文化传统。

  • 三座牌坊

“四门学士”、“岳献海邦”、“海滨邹鲁”等牌坊,自东向西错落分布。“四门学士”坊柱联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为唐·文学家欧阳詹故居撰题;“岳献海邦”坊,其联对“清紫葵罗钟间气,蒙存浅达有遗书”,系探花黄贻楫为北京泉州会馆撰;“海滨邹鲁”语出朱文公,其坊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原为泉州州署官衙门联,系南宋·状元、泉州名宦王十朋所撰。


被誉为“八闽第一街”的状元街从头走至尾,让徒步参与者体会到古城泉州人才辈出,也能深深的感受到为官之道以清廉为尚,才会备受后人敬仰。



钟楼

泉州钟楼是1935年建成的标准钟楼,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是古城泉州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近代泉州城市重要的交通建筑之一,曾经是泉州惟一的公用时钟。

据了解,泉州钟楼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相传1934年,国民党驻军某部旅长沈发藻欲娶一小姨太,晋江县长张斯吝得知后,找来一名黄姓护士。黄护士坚决不从,被逼无奈最后自杀,此事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公愤,黎明高中师生为维护正义,联合泉州妇女会及培元中学、培英女中等校师生上街游行示威。张斯吝为缓和事态,与学生代表进行谈判,被迫答应建一座钟楼谢罪。



君子巷(一个消失的地名:君子巷)

旧时君子巷的坐标,大抵可以现在的泉州影剧院来定位。在泉州影剧院还未建时,这里并立着傅、史、粘三座宗祠,三座宗祠后边的小巷即为“君子巷”。还有一种说法,李宅曾烙刻有“李宅之墙与史宅无干”字样的红砖,两宅间的巷子也被称为君子巷。

明朝年间,晋江出了贤才李源,一生清正的李源仕途却不顺。公元1492年李源中举,1505年登进士第。最初在广东做粮财稽核监督,任内清正廉洁,办事得力干练,拒绝吃请说项及纳贿营私。回朝复命后,被正式任命为户部主事,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办公厅主任。有次出差到临清检查仓库,皇帝宠幸的宦官特设宴想要笼络他,李源咸淡不吃,仅含酒杯口而已。奸宦刘瑾当权时,李源辞官回家,专心研读《左传春秋》,对父母尽孝,十五年如一日。他的行为,感动了当时的泉州知府王人浚,特捐资修建李源遭火灾焚毁的房子,并说:“我作为知府,却让君子没有庇身之所,实在惭愧!”当时,李宅所建位置和史宅离得很近。宅成后,王知府怕日后有人借口闹纠纷,特烧制一种烙刻有“李宅之墙与史宅无干”字样的红砖,两宅间的巷子,因此被称为君子巷。这面墙,据说建泉州影剧院前还尚存,如今只剩两块墙砖,躺在泉州市档案馆库房中。



台魁巷(状元庄际昌勇斗魏忠贤)

明代泉州状元庄际昌为该巷奇仕宫题“雁塔钟灵”的匾额,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状元(魁),因此得名“台魁巷”。

闽南有句俗语“宠儿宰瓜”,意为过分地溺爱自己的儿子,以至引来杀身之祸。据传从前有户人家,户主是个种瓜能手,中年方得一子,父母过分地疼爱。一个亲戚搬新房,请瓜农赴宴,他顺便到自己的瓜地看看,结果看到一颗已成熟的瓜,便随手割了带回家。当晚在瓜农朝头的那边,突然响起“喇”的一声,接着一个黑影便从他的房间快速地溜了出去。瓜农从梦中惊醒,燃蜡一照,只见一把雪亮的利刀深深地插在他头旁的瓜上。他见此状,知是有人要谋害他,但又想不出何人为何要害他。后来,瓜农一连数日不见儿子的踪影,才恍然大悟那夜之事,原来是自己的逆子所为。瓜农的儿子自从误认为杀死父亲之后,再也不敢回家了,正在他流落无依之际,恰遇一将军出榜招兵,遂投身行伍,随兵出征去了。不出几年工夫,他竟屡立战功,被荐升至提督。他就任后,忆起儿时之事,不觉痛心自责,要回泉州老家到他父亲坟前请罪。谁知提督回到家一看,见他父亲还健在人间,不由悲喜交加,跪在父亲跟前,哭着向父亲谢罪。其父在众人的劝说下,原谅了儿子的罪过,同时也自责不该对小孩过分地溺爱。父子终于团圆,各述起过去的事情。提督随即在他原来所住的地方兴建府第,并尽心尽力地孝敬二位老人至他们去世。因“宰”字闽南方言与“台”同音,“宰瓜”遂成“台瓜”,人们便称那条巷为“台瓜巷”,后谐音为“台魁巷”。



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寺址本是唐代黄守恭的桑园,相传"守恭梦僧欲化其地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神之,即舍为寺",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作为泉州佛教丛林之冠,开元寺内除了东西塔、大雄宝殿等经典建筑外,还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譬如戒贪壁。

  • 戒 犭贪 壁:(晋相封侯如立累卵)

西塔旁的戒贪壁是上世纪70年代由城北的府城隍整体迁移进开元寺,图中怪兽叫做“犭贪”。传说它满身披满孔方兄,吞食山中的各种奇花异草、珍禽瑞兽后,又来到人间吞食金银珠宝,看到太阳从东海的海面冉冉升起时,冲过去一口想把太阳吞下去,结果跌进海里淹死了,就是俗语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

戒贪壁左边的砖雕是脚踏实地的大象,背上是支方天画戟,谐音“吉祥”;还有一个磬和一个花瓶,谐音“清贫”,寓意脚踏实地、清贫自守,才是人生的大吉祥。倘若执着于权势,营营于“晋相”,如旁边的小象,它站在一块块不规则的石头垒起来的高处,背上驮着一面镜子,谐音“晋相”,寓意其“危若累卵”。


右边的砖雕寓是猴子爬上树手握一根长长的棍子去捅马蜂窝,意为“封侯”,这是世俗所谓的成功,却并非幸福快乐的真义。右侧配了一副“芭蕉僧”的砖雕,他的头上有一只蝙蝠,寓意“福”的真义。以“芭蕉”比喻“封侯”所代表的权、名、利,非常贴切:一叶一叶地剥下去,最后总成空。

  • 成三棋:

中国的棋类除了围棋、五子棋外,你知道成三棋吗?这类棋公元前500多年就在我国出现了,我们在泉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正殿前庭的石面上发现了成三棋棋盘石刻,并在此展开几盘对弈。



孝感巷(理学家蔡清不畏强权)

孝感巷,“孝”字感人,缘于明朝朱鉴夫妇“孝感动天”的故事。

据传明朝时期,泉州西街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为了让儿子朱鉴读书求学,每天帮人缝缝补补,省吃俭用。朱鉴没有辜负母亲的苦心,十年寒窗,终于在18岁那年考取了泉州府秀才。邻居一位美丽贤惠的姑娘,爱上了朱鉴,并与其结为连理,一起侍奉母亲。天有不测风云,朱老太太不幸得了一场大病,双目失明。朱鉴夫妇为了给母亲看病,变卖家里的东西,最终只能靠借钱度日。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夫妇二人瞒着母亲,借来米煮饭给她吃,而自己只喝稀饭,每次母亲问起是否还有米,儿媳妇就把装米的碗倒过来,盛了一碗米让老太太摸,老太太信以为真。有一日老太太与邻居坐在一起聊天,邻居直夸其儿媳妇孝顺,将儿媳妇的做法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听完后伤心欲绝,竟绝食求死。儿媳妇到庙里去烧香,路过的天神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送了一块金锭给朱家,帮他们渡过难关。朱鉴最终也考取了进士,夫妇二人的孝顺美德,从此传开。后人将这段故事称为"孝感动天",他们居住的巷子,就命名为孝感巷。

  • 蔡清故居

蔡清,明代晋江人,累管至南京文选郎中、江西提学副使,著名的理学家。蔡清居官清廉,曾经上疏力陈官场、社会私弊,去世后被追谥“文庄”,从祠全国孔庙。


正德元年,蔡清任江西提学副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恃势骄恣,图谋不轨。每月初一、十五,驻地主要官员都要先向他朝拜,次日才去晋谒孔庙。而蔡清却坚守礼制,劝说同僚要先谒拜孔庙,后拜宁王。宁王生日时,各司官员都穿朝服去拜寿,唯独蔡清例外(以示与朝拜皇帝有别)。



曾井巷(贤相曾从龙严明法纪)

曾井巷得名于泉州状元、南宋贤相曾从龙的出生故事。一说曾从龙年少时,曾经见到真龙出现在井中,后状元及第,泉州人仰慕他的声誉,因此把这口井称作状元井,巷子为曾井巷。

  • 状元井

相传,曾从龙的母亲临产时正在井边洗衣服,“急产于井盘”。曾从龙状元及第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刻石“状元井”,竖于井旁墙上。

另一说是南宋时,西街一母亲十月怀胎,在井边洗衣时晕倒,梦见仙女下凡蛟龙钻进口中,醒来发现生了一男孩,传龙转世,故取名一龙。一龙聪明勤奋,十九岁中状元,皇帝很赏识他,遂赐名从龙,寓永远跟着龙,听从皇帝旨意。因曾状元生于井盘上,故此井称 “状元井”。因此,该巷因井名,井因宅名,宅因人闻。曾从龙于宋宁宗庆元已未进士第一,累官至枢密使兼参知政事,归授资政殿大学士。宋时泉州仕官之盛,以曾家为最,曾公亮、曾孝宽、曾怀、曾从龙——龙山衍派宋朝时最辉煌,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状元,人称“曾半朝”、“一门四相”。开禧年间,曾从龙自请外任,先任信州知州,刚一到任,就依法捕杀扰民戍卒,平息了民愤。回京后,擢为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因驳回张镃复官之议,官职累迁至刑部尚书。嘉定六年,阴雨连绵不绝,曾从龙上疏言:"修德政,蓄人材,饰边备。"并乞放囚徒,又被采纳。七年,知贡举,对考生文风不正,根底不实,竞相抄袭、仿模之风,提出考试目的是为国求才,以治国安邦。不久,曾从龙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改任参知政事。母亲去世,曾从龙解官还乡,服丧期满,起为湖南安抚使,在任整顿吏治,严明法纪,兴学养士,政绩被当地百姓刻于石碑之上。史称他“才行文学,剔历中外,蔚有声誉”。



甘棠巷(李廷机三鞭为界建相府)

甘棠巷系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廷机归隐后居住的小巷。“甘棠”具有“德政”之意,天启年间,大学士张瑞图借西周时期召公甘棠树下断案的故事,取巷名为“甘棠巷”,以颂赞李廷机的清、慎、勤、廉美德。

李廷机,少贫励学,万历十一年会元、榜眼,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廷机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明史记其“遇事有执,尤廉洁”,为政以“清、慎、勤”著称。明万历年间,李廷机告老返梓。神宗皇帝特赐他马鞭一支,教他三鞭为界,就地建造相府。李相国来到西街五塔巷,看见一片荒芜的旷地,拿起马鞭轻拍马背三下即紧收缰绳,结果马跑不远便停了下来,占地也就不大,于是就在该巷与五塔巷之间建了一座小小的相府。归隐故乡前,李廷机给明神宗上疏:“即臣死,不望帷盖之施;即生还,不望资斧之赏。”回乡路途所经之地千余公里,“未见李阁老行李僮仆者。”临终时,身边仅存44块银钱,连买棺木都不够。当时的泉州知府蔡善继捐出自己的半年薪水,又发动大家捐款,为他购置棺木料理后事。


此次徒步快闪

从下午2点走到6点

抵达终点源和1916天色渐晚



我们共同围坐在草坪中

对本期徒步做个小总结

完成所有行程的朋友都获得了徒步纪念牌



影像君有话说

今年的冬天来的太快了

天气很冷,大家如约而至

一起从天明走到天黑

不论是什么主题

相信都在大家心里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

老街走过无数回

每一次的感受也都不同

每一次交集的人也都同

愿你在这里遇到美好

❤️



主办单位:泉州府古城徒步、泉州府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图片:几年夏、泉州影像

整编:泉州影像、陈紫阳

❤️感恩遇见你❤️


-往期精彩-

‣历史上的泉州府:关于“泉州府”,我想从历史谈起。

‣我们的泉州府:泉州府一周年生日会,究竟在"创叁小"?

‣每月一期的泉州古城徒步【泉州府古城徒步第17期】路过金门,留下脚印。

‣徒步参与者感言徒步 | 走过南门外,这里地老人情多。

‣约戏在泉州府约电影不如约戏,你觉得呢?

‣干农活清明时节,我们真的去插秧了……

‣ 文化体验在泉州妇女节应该是这样过的(一大波蟳埔女神出现)

‣ 老照片展:我大泉州人民的“记忆仓库”

‣ 府行记:38度高温,泉州人用120度热情在广州府暴走45公里深度徒步游!

‣ 活动策划与执行:西政•从我的泉世界路过

‣如何加入:如何参加泉州影像的活动?


[ 泉州影像 & 泉州府 ]

文化传播|摄影|投稿|文创

徒步|快闪|社群|活动策划与执行


[ 联系方式 ]

微信:qzyxphoto/yokenhuang

电话:158050800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