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新时代的共产党人须臾不可忘记“乡愁”
前不久在山东省莒南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进行体验式教学时,我聆听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沭水县县长王子虹闲暇时便背起粪筐,为群众拾粪,并亲自为参军青年抬花轿;一个是莒南县县长王东年卖掉祖林中上百年的大柏树,用于救济灾民。这两个故事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一直撞击着我的心灵,引发我的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乡愁”须臾不可忘记。共产党人的“乡愁”是一种永驻心间为民谋福祉的情怀,是一种对人民群众的深情挚爱与关切,体现的是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共产党人要造福于民的信仰和追求。
记住“乡愁”,不忘“乡愁”,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经常看看自己的起点,进一步弄清自己的身份,不忘“我是谁”“从哪里来”。“乡愁”作为共产党人的家风之源、文化之根、力量之本,满载着每一名党员干部最为鲜活的故事,寄托了每一名党员干部最为不舍的牵挂,根植了每一名党员干部最为深入的体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出身怎么样,官职大小,但都有一个重要角色,第一身份是群众,都是来自于群众,千万不能忘了根,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身为党员干部,只有不忘“乡愁”,不忘自己的“根本”,才能让现在走的方向始终与原点相对应,才能生出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之情,并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记住“乡愁”,不忘“乡愁”,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经常想想人民群众的痛点,进一步明晰自己的职责使命,不忘“我要到哪里去”“我要为人民群众做什么”。共产党人的“乡愁”中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与希冀,记住“乡愁”,不忘“乡愁”,实质是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党员干部“乡愁”的浓烈程度和持久程度是检验其与人民群众感情是否深厚的“试金石”。只有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才会真正和群众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努力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铸就一座“心碑”。党员干部在基层扎的根越深,就越有底蕴;群众的基础越扎实,就越有基本功。身为党员干部,只有记住“乡愁”,不忘“乡愁”,才能不忘初心,践诺如初,践诺不辍,始终与人民群众携手同行,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记住“乡愁”,不忘“乡愁”,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强化党的意识,培养敢于担当的自觉。这就要求我们时常重温入党宣誓时的那份神圣感、庄严感和使命感,唤醒初心,强化党的意识,时刻想着自己是党的人,把党员心底的“仪式感”挺起来、“荣誉感”提起来、“责任感”强起来,让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更加自觉、更加充分,使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培养敢于担当的自觉,提高勇于负重、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不断学习、实践、思考、总结,着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担起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的重大使命,与群众共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振军, 原标题:《让“ 乡 愁 ”永 驻 心 中》)
责任编辑:向浩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来稿邮箱:
zuzhibuqianlo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