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学习时报刊文重温邓小平的《执政党的干部问题》

北京组工 2020-09-14
点击上方“北京组工” 可以订阅哦!


1962年11月29日,邓小平在接见参加全国组织工作和全国监察工作会议人员时作了重要讲话,核心内容即收入《邓小平文选》中的《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文。邓小平在文中高瞻远瞩地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从干部能上能下、监督、交流和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不仅敏锐地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管党治党的关键问题,而且抓住了关键问题中的四个核心内容。虽然50多年已经过去,但今天重温《执政党的干部问题》这篇光辉文献,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从制度建设方面如何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要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
  如何打破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怪圈,是干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邓小平在讲话中尖锐地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对干部就是包下来,能上不能下。现在看来,副作用很大”,“唯一的出路是要能下”,“要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他认为,要推动能上能下,思想上弄通是前提,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为了更易于干部接受,干部职位下调后,可以保留原薪原级,也就是说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不降低。在邓小平看来,干部能上能下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职位下调的干部在基层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邓小平指出:“在被领导时还可以起个帮助领导的作用。”比如老支部书记帮助新支部书记,这是对干部的一种锻炼。二是有利于发扬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邓小平指出,当了一二十年的支部书记,他的话差不多就是“圣旨”,这很不利于发扬民主。如果让支部书记到下面当普通党员,可以看看他们当支部书记或队长时,工作和作风究竟怎么样,这对于发扬民主有好处。
  当前,干部能上不能下依然是制约干部任用的制度性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下功夫把干部的问责、惩处制度抓好,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根据这一重要精神,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将干部“能上能下”作为一个重要的导向和目标。邓小平关于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思想,为解决干部“不到退休下不来”“不犯错误下不来”等难题提供了良方,对探索完善干部“能下”机制、建立干部正常更替机制具有重要启发。
  加强“党的生活的监督”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如何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沾染上官僚主义习气,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强调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他在讲话中提及五种监督方式:党的生活的监督,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党的监察制度的监督和对干部实行鉴定制度的监督。他特别强调了“党的生活的监督”。
  早在1950年,邓小平就指出:“严格党的支部生活极端重要,没有支部生活就没有战斗力。”每个党员都要过支部和小组生活,而领导干部不仅要过支部生活,也要过党委会和党组的生活,接受党支部和党委的监督,即双重组织生活。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邓小平强调,对领导干部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领导干部在党委会内互相交心,真正造成一个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这样的监督效果更好。众所周知,七千人大会是一次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的重要会议。邓小平提出党内监督问题,是从惨痛历史教训中得出的重要经验。时隔不到一年,他再次强调党内监督的问题,可见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邓小平所说的“党的生活”实际上就是指党内政治生活。他在这里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监督教育干部作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指出“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重温邓小平关于“党的生活的监督”的思想,有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交流一下对干部有好处”
  组织干部交流,是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优良传统。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把定期交流干部制度化。邓小平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干部交流的重要性,认为干部交流并不完全是因为犯了错误才调动,而是交流一下大有好处。实行干部交流,一方面,可以锻炼干部,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邓小平指出,相熟的人搞到一块太久了,语言听习惯了,对事物的感觉就迟钝了,考虑问题就马虎了。换个环境,能让干部接触新语言,开阔新视野,丰富新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班子结构,实现干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干部调换岗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班子合力,提高整个组织的战斗力。因为有些时候,“不是哪一个人不合格,或者犯了错误”,而是“因为合作不好,形成‘几套马车’”。
  干部交流有利于激活一池春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地方和基层一线工作,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交流一下对干部有好处。”新时代加强干部交流,形成中央和地方干部、机关干部和基层一线干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干部之间的交流锻炼,对于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就致力于干部教育工作,认为“干部教育工作应当抓紧”。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尤其注重干部教育问题。在七千人大会上,他就提出党员干部要注意学习,否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文中,他再次强调干部要加强学习,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
  加强干部学习,离不开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党校要发挥短期轮训和长期教育两方面的作用:“党校,带有经常的性质,学习时间长一点。”“轮训,则时间很短。或者把党校分成两部,一部搞经常的党校教育,一部搞轮训。”对于轮训学习应坚持的原则问题,邓小平作了着重阐述。为了能让干部在轮训讨论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邓小平强调轮训要坚持“三不原则”,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所谓“三不原则”,即1961年颁发的《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提出的“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重温邓小平关于干部教育的思想,能促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是挑战频仍、矛盾集中,全党越要牢记“能力不足的危险”,越要有一种勤于学习的空气、一种追求进步的空气、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空气。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执政党的干部问题》,对于深入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好用好管好党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张佳文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市委党建领导小组会在双井街道召开,到基层解刨麻雀

“2.26”重要讲话五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擘画京津冀协同发展

市委召开区委书记、系统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

时隔23年北京再次召开街道工作会议,市委提出什么要求

蔡奇主持召开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来稿邮箱:

zuzhibuqianlong@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