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物业管理还有这些打开方式
物业管理工作是
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抓手
各基层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
健全物业管理体制
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
努力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西城区
“一主一核多元”物业管理新模式
大栅栏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党建+物业”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一主一核多元”的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新模式,推动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共进。
一主: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强化物业管理统领力
发挥街道党委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把解决物业服务管理等治理难题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党建引领物业管理“1+4+9”组织体系,即由街道班子成员组成领导小组,成立基层党建组、社区建设组、物业管理组、接诉即办组和9个社区工作小组,建立动态会商研判机制,确保及时理顺工作头绪,找准工作靶向,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闭环。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摸排、主动走访物业企业,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社区群众,推动组建物管会同步建立临时党支部。
一核:以为民服务为核心,强化社区治理靶向发力
创新“席位制”模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居民代表、在职党员代表、物业负责人代表纳入物管会席位。搭建“党建+物业”红色协商议事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解决渠道,有效解决各类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打通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多元:以多元共治为重点,强化共建共享内生动力
注重协商共治,将房屋经营管理公司纳入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依托例会共商共管难点问题。创新成立由社区党组织、物管会、物业企业、单位代表、社区民警等组成的共商议事联席会,定期听取物业企业服务工作汇报,针对群众诉求,共同商议解决。持续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立会商研判、定期交流、联合服务的共治运行机制,让各方力量在社区治理中刷新“存在感”、获得“成就感”。门头沟区
探索农村“物业化托管”新模式
清水镇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与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有机结合,探索实施农村物业化委托管理新模式,破解农村环境整治中的问题,打造美丽乡村。
以“物业化托管”挑起人居环境整治“大梁”
建立农村物业化委托管理试点,以村级为实施主体,聘请专业物业公司和管理人才,统一设立管护标准、配套管护资金,构建“村党支部+物业公司+村民”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物业化委托管护资金奖惩办法、物业服务企业考核退出机制等措施,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有人管、想管好、能管好、管的好。
以“物业化托管”释放就业帮扶增收“红利”
坚持把探索物业化托管新模式与地区低收入帮扶攻坚工作相结合,紧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村民就业不稳定等问题,设立10余项物业服务岗,优先聘用本村村民和低收入户,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与低收入帮扶攻坚实现“双赢”。
以“物业化托管”推动树立生态文明“新风”
坚持党建引领,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参与乡村治理的协同作用,依托物业化委托管理新模式,顺势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定期组织开展人居环境道德评议活动,树立“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推动形成农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大兴区
“党建物业联合体”
解决多产权单位小区治理难题
党建引领,组建党建物业联合体
社区党组织牵头制定议事规则,6家产权单位、街道分管部门为成员单位,讨论协商环境治理、接诉即办等相关事项。与产权单位及“三供一业”移交物业公司协商,将保洁、维修等基础物业服务统一由社区原物业公司承接,实现社区物业服务和资源的有效整合。
居民参与,创新“拉家常”
在社区居民议事厅基础上,建立“拉家常”议事会,社区党委引导老党员、社区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积极参与,明确六项职责,规范四个步骤把“开会”变成“聊天”,协商解决噪声扰民、电梯安装等10余项社区难点问题。
搭建平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制定共建十二条计划,结合成员单位特点,确定青少年教育、医疗服务、环境共建、亲子教育等主题,引领驻区单位发挥优势参与社区治理。强化居民自治监督,组建黄村西里物业服务监督队和物业纠纷调解队,明确职责,开展社区物业服务监督与评价监督社区物业服务行为。
推荐阅读
•如何理解公务员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和定期考核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