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老城,留住胡同深处的北京味,这两位基层党员做了这些事
老城保护是近几年各方关注的重点。2017年9月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做到应保尽保。2021年,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北京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那么,如何推动老城整体保护?本期《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带您了解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和东城区天坛街道的老城探索和实践之路。
上世纪90年代,李晓惠搬到大栅栏街道,并成为石头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2018年,她调到一墙之隔的百顺社区担任党委书记。她倾全力将“国粹苑”小剧场发扬光大,希望更多的京剧爱好者加入其中,打造百顺胡同的京剧特色。
李晓惠对胡同文化十分了解,因为这里不仅是她工作的场所,也是她生活30多年的地方。百顺社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包含着太平会馆、纪晓岚故居以及14条街巷,梅兰芳也曾在此居住,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着传奇般的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就属韩家潭,也就是如今的韩家胡同。
然而,这个昔日的京剧发祥地两年前可不是如今的样子。李晓惠说,两年前当她第一次走进韩家胡同16号院时,一进院便头皮发麻。一层又一层的违建房,各种私拉飞线和网线把院子上空装扮成了蜘蛛网,一到下雨天,院内更是污水横流,整个院落涉及16处违法建设,26位外来租住人。这些院内乱象已经存在了十多年。
1500多分钟的通话时长,80余次的约谈,历时3个月,韩家胡同16号院终于在李晓惠的努力和坚持中完成了整治。作为百顺社区两千多户居民的“大家长”,52岁的李晓惠对大栅栏有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朴素情感,老城美好的未来可期。
而在东城区的天坛街道,34岁的辛方超是老城保护的行动派,他正致力于怎么让老城留住北京味儿。
辛方超
东城区天坛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
这位与设计师细致沟通历史建筑修缮细节的就是辛方超,他的工作任务就是老旧小区的拆违工作。天坛街道位于东城区的西南部,辖区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以及街巷70条,这意味着,南中轴路上的拆违工作更加艰巨。紧邻天坛公园的永定门东街东里社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属于成套的单元楼房,如今外墙体已经粉刷一新,安装了防护栏,小区外的道路宽敞干净。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房前屋后的私搭违建房现象十分严重。
从最开始的“对头”到最后的“朋友”,1987年出生的山东人辛方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8年来,在他的努力下,老旧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文化气息也越来越浓重。
不论是经验丰富、重情重义的老北京人李晓惠,还是年轻率直、笃定实干的新北京人辛方超,他们都在积极奉献着,想要留住老城的韵味和烟火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就如同蔓延的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城市的根系不断生长,边界不断扩大,但无论时事如何变换,老城依然是故事的起点,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理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