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语学报》2023年第01期目录与摘要

汉语学报 汉语学报 2024-02-05

目录与摘要

一《汉语学报》一

2023年第01期








目录


【乐  耀 曹华承】汉语书面叙事中主语的指称形式和篇章功能

【李晋霞】论证语篇中叙事性语段的语言特点

【张文贤 李先银】回声话语:自然口语对话回应中的一种设计

【曹秀玲 李冰心】汉语“X数分”“X数成”的功能与演化 

【白   鸽】“有X,就有Y”构式的倚函共变

【张振兴】闽语文献的集成与研究

【高顺全】豫南方言的意愿处置句式“V(R)它”——兼论汉语方言同类句式的来源及“它”的语法化

【施   俊】论闽方言果摄的读音层次——兼与南部吴语的比较

【苏俊波】“睡觉”的结构及成词

【姜   南】从情态动词到饰句副词——“敢”之“凡”义探源

【陈姗姗】 “夜来”“夜里”词源新解



摘要


汉语书面叙事中主语的指称形式和篇章功能


乐 耀 曹华承

(厦门大学中文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语言学系)


提  要  文章考察书面叙事语篇中主语指称形式的特点及其在表达不同篇章功能时所呈现的差异,并从信息激活状态的认知角度对这些差异给予解释。研究发现:在组织语篇的过程中,言者倾向用典型施事做主语。在引入新角色方面,无定主语句使用频率最高,其中的无定主语有标记故事情节边界的作用。在回指功能方面,零形式和人称代词多用在句中及句末,在语篇中标记更强的话题连续性和语篇整合度;名词回指主要出现在句首,体现了言者在信息激活过程中对信息的整合,即将与其兴趣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个句子中,而用不同的句子和名词回指来标记不同的兴趣中心。

关键词  主语  书面叙事  指称形式  回指功能  话语分析




论证语篇中叙事性语段的语言特点


李晋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本文考察论证语篇中叙事性语段的语言特点,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篇章地位具有附属性;2)主要语篇功能是提供证据;3)前景的概要化和背景的受限性;4)主体的模糊化和事件的低及物化。与典型的叙事性语段相比,论证语篇中的叙事性语段在篇章地位、语篇功能、前景背景、形式表现等方面表现出不同。宏观语境对语段的语言表达具有明显制约。

关键词  论证语篇  叙事性语段  篇章语法




回声话语:自然口语对话回应中的一种设计


张文贤 李先银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提  要  回声话语是互动交际中说话人做回应时的一种话语设计方式。在重新定义回声话语的基础上,文章对自然口语对话中286例回声话语进行了分析。从形式上看,不仅非答案性回应,答案性回应也可以归入回声话语的研究范围。答案性回声话语可以分为长式与短式。非答案性回声话语有完全回声、缩减回声、增补回声和混合回声四种类型。其中,混合回声使用频率最高。从行为上来看,答案性回声话语用于确认,非答案性回声话语用于确认、求确认、评价、同意与认同、修复、否定或者反驳等。对回声话语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时间管理、受话人设计以及立场。

关键词  回声话语  序列  行为  回应  互动语言学




汉语“X数分”“X数成”的功能与演化


曹秀玲 李冰心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提  要  汉语来自分数表达的“X数分”和“X数成”两个系列副词,成员有不断增加的态势,且主要功能呈现分化:前者由数量表达发展为表达程度高,后者由数量表达发展为表达推测情态。本文通过具体语言事实考察两个系列数量组合的共时用法和历时演化脉络、语法化机制,同时结合具体语言事实说明数量表达和情态表达之间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  X数分  X数成  数量表达  情态表达




“有X,就有Y”构式的倚函共变


白 鸽

(吉林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考察“有X,就有Y”结构,认为其构式义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极量等幅恒比的关联性评价,蕴含强烈的主观性。构式变项X、Y由量幅激活因子“多”组构而成,二者倚函共变,蕴含映射对应关系,中心成分主要由形容词和名词充当。形式上存在多种显性构式和隐性构式。语用功能主要体现为主观评价、焦点凸显和强调语气。

关键词  有X,就有Y  构式  主观极量  语义关联  对比参照




闽语文献的集成与研究


张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  本文原文是为福建师范大学马重奇教授编纂的巨著《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所作的序文,今略作改动以今题发表,征求读者意见。全文分为四个小节:一、闽地与闽人,略说福建的历史;二、关于闽语二三事,概说关于闽语的一些重要概念;三、闽语的文献及其研究,主要介绍马重奇教授在闽语文献研究方面的贡献;四、余论,简单说说跟方言文献收集与整理有关的其他话题。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对闽语以及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关键词  闽语  方言文献  文献发掘  文献集成  文献研究




豫南方言的意愿处置句式“V(R)它”——兼论汉语方言同类句式的来源及“它”的语法化


高顺全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提  要  豫南方言中有一种意愿处置句式“V(R)它”,包括甲、乙、丙三类下位句式,分别为“N施+给/帮+N受+Vt(R)它”“N受+Vt(R)它”和“Pron.+Vi(R)它”。跟其他方言的同类句式相比,其特点是:1)结果成分强烈倾向于不用;2)“它”由代词语法化为结果标记词。甲类源自近代汉语的“N施+把/将+N受+Vt+R+他”句式,乙类源自“(受事)话题+Vt+R+他”句式,丙类则是乙类句式进一步扩展的结果。文章通过方言对比发现“V了它”的语法化结果有两种:“V喽”和“V它”。豫南方言属于后者,“V它”由“动词+代词宾语”重新分析为“动词+结果补语”,机制是“它”的回指功能完全弱化以及R的语义抽象化。

关键词  豫南方言  处置句式  V(R)它  来源  语法化




论闽方言果摄的读音层次

——兼与南部吴语的比较


施 俊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提  要  本文指出闽方言果摄最多七个层次,最少四个层次。其中层次I、层次IV、层次VI为闽语果摄主要读音层,其他为次要读音层,各点层次数量差异在于次要读音层的有无。这三个主要读音层代表了三个时代层次:上古、中古前及近代。只有主要读音层才是闽语果摄最核心层次,利用闽语材料构拟原始闽语应使用主要读音层。从南部吴语内部来看,上山小片与闽语相似度最高,丽水小片及瓯江片次之,金衢片相似度最低。具体来说,上山小片与闽中相似度较高,与闽东相似度较低;丽水小片及瓯江片与闽北相似度最高,与闽南、莆仙相似度最低;金衢片与闽中相似度较高,与闽南、莆仙相似度最低。综合来看,南部吴语与闽北、闽中相似度高,与闽南、莆仙及闽东相似度低。

关键词  闽语  果摄  读音层次  层次相似度




“睡觉”的结构及成词


苏俊波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提  要  关于现代汉语睡眠义双音词“睡觉”的形成,有各种不同说法。通过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睡”的语义,对“睡觉”的早期形式进行结构分析,认为睡眠义双音词“睡觉”的成词是在“睡一觉”省略虚化的数词“一”构成“动+量”结构基础上,受到“名+量”双音词的类化,结为一体,且取得名词性用法的结果。明代中期有较成熟用法。

关键词  睡觉  结构  成词




从情态动词到饰句副词

——“敢”之“凡”义探源

 

姜 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  以往研究多将“敢”有“凡”义视为汉文佛典特有的语言现象,排除在“敢”的各类情态用法之外。本文基于汉译佛经中“敢”发生词义突变的年代和地域及其出现的句式语境,结合原典语言和汉语方言材料,初步推断这类“敢”并非昙花一现,来去无踪影,而是作为一个外来词,在汉语语境下改头换面,遵循从情态动词到饰句副词的演变路径,被重新分析为表确认的语气副词,并在以晋语为代表的北方汉语中保存下来。

关键词  全称量化词“敢”  情态动词  饰句副词




“夜来”“夜里”词源新解


陈姗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目前有关“夜来”的词源主要有三种解释:一是源自“夜晚”;二是由“X来”这类构词模式派生而出,“来”具有派生性;三是“词根+词缀”式合成词,“来”是时间词后缀。“夜来”自魏晋后主要表昨天晚上义,唐代引申泛指晚上,宋代新增昨天义,其中“来”仍承担一定的词汇意义,尚不能归为词缀或类词缀。并且“夜来”的出现时间早于“夜晚”,在使用频次和范围上均超过“夜晚”,二者关联不明显。“夜里”在唐宋南北文献和元明清南方文献中主要泛指晚上。“夜来”“夜里”应是“时间名词+时间方位词”结构,其中“来”做动态时间方位词用于指示时间的方向和位置,“里”做静态时间方位词仅指示时间的位置。并且进一步系连“晚来”“晚里”“黑来”“黑里”“晚上”等时间词证明了“时间名词+时间方位词”结构的合理性。清代北京小说中新增“夜里”表昨天义应是“夜来”语音弱化的结果,这与唐代产生的“夜里”不同源。

关键词  夜来  夜里  时间方位词  语音弱化  类推牵引


THE.SPRING







敬请关注《汉语学报》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汉语学报》2023年第01期目录与摘要

汉语学报 汉语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