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托福91,大院工作三年,我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offer

李梦 建道筑格ArchiDogs 2019-12-01



__________



2016申请季已经结束,本月offer如雨般飞来。

焦急等待的你,是否收到了梦想的dream school?

是该晒晒幸福的时候啦,ArchiDogs的小伙伴李梦同学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申请经验。



申请背景: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生,国企设计院工作三年

GPA 3.51/4,TOEFL91,GRE320

 

申请结果:截止到3月15日)

  • 哥伦比亚大学MSAUD

  • 佛吉亚大学MSUEP($2000)

  • 加州艺术学院MAAD

  •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MLA

 

作品集辅导老师:

WU老师(哥伦比亚大学MSAUD毕业)



介绍下自己:

国内五年的建筑本+两年的建筑硕+三年的工作经验,无法割舍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

 

出国动机:

在国企设计院参与和美国设计团队联合中标的两个项目,高强度的锻炼力度和快速成长的经历使自己意识到自身的差距,加之本科参与过半年的美国交换项目,重新萌生了想回到美国继续深造的念头。想必工作后对自己的专业提升和未来规划会更有的放矢。


 准备时间:

  • 2015年3月-2016年3月

3月初开始学习GRE,由于经常加班,只能利用晚间自学,经常k书到1点后。从6月第一次上战场到10月拿下320分,过程异常艰辛,但我都坚持下来了

。10月开始学习TOEFL,因为并未脱产,持续拉长战线到了2016年末才心力憔悴地拿到了91,有些惭愧。


  • 2016年4月-8月

终于辞职了!集中火力专心在家做作品集!我敢说我没有浪费一天的青春~一直完善到坐上飞机的前一天。


  • 2016年9月

带着作品集踏上了去美国各大学校走访之路。目的是1.求美国教授写推荐信并和同行朋友沟通,了解行业行情并听取他们的建议;2.进了大学建筑学院就各种不要脸地撩妹子,获取一手资讯!其实这个过程是我需要主观和客观的评估自己是否确定选这个学校的xx专业和自己是否与该校要求匹配,这样可以尽量少走弯路,命中概率更高。


  • 2016年10月-11月

文书全套准备工作;开启学校网申账户


  • 2016年12月

按照各个学校不同要求去准备不同的作品集和文书


  • 2017年1月

申请完毕


华丽的分割线



 

客观评价自己取得哥大offer的几点关键因素:

 

前期咨询

也许你会吃惊,难道不是作品集第一位吗?但我想对小伙伴们说句真心话,前期咨询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在此感谢Archidogs平台的波哥和栗子姐(ArchiDogs两位创始人)以及平台所有帮助过我的大牛们,他们的无私分享和建设性的建议都为我自己的选择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与Archidogs创立初衷完全契合的: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分享和提升。倘若我没有找到ArchiDogs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帮助,也不会最大程度的挖掘自身的潜力和找到匹配的学校。比如:东海岸还是西海岸,学校教育的侧重点,近一两年找工作的趋势,专业选择的差异性,等等。你在选校的同时,人家也在选你呀?不找最美的,但要最合适的。因此,前期的咨询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品集

作品集是重头戏。无论是否已经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我对小伙伴们的建议就是一定把自己的故事讲圆满。圆满就是首先要定位主线,你想表达什么,你希望读者看后怎么能get到你的点,其次让读者觉得你讲的从头到尾都很精彩很nb,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创造过程。


我是如何完成了高质量feel的作品集:


  • 起初,即便工作中最擅长编排汇报文本的我也非常头疼,让我用几页图纸去表达好本科、研究生、工作项目,并且要有明确的主线去串联这个故事,感觉困难。


  • 但由于WU老师在哥伦比亚大学有着丰富的助教经验,他在听完我对于几个项目选择和帮助我分析自己的长处后比我还要有信心,这反而激励了我的斗志。


  • 首先,我比一般同学冒险的是我的5个项目中有4个都是同一类型的建筑:教育建筑;此外仅有一个小博物馆设计。但是,我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我的每一个教育建筑都在从不同的专业层面去展现我对于教育建筑设计甚至对城市设计的思考。


  •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我可以从大学校园的人际网络关系出发去探讨什么样的空间最适合和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为他们用建筑的“桥”(connection)去搭建无处不在的交流平台,促进未来人生中的更多可能性。




  • 再比如,WU老师还建议我从大学校园的设计中发现、分析并处理城市设计的问题。这样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层面,还与所申请的城市设计专业所靠近。


  • 下面这个由天津大学附近的煎饼果子摊铺引发的对于如何做到开放式大学校园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城市人群交流并为他们服务的设计思考就非常的有趣。让大学变得更fun,有餐饮娱乐一体化商街,有校园studio,有高档写字楼,同时还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设计贡献值一下子爆表有木有~




那么问题来了,那个单独的小博物馆设计如何与我的主线匹配呢?其实它也是我对于建筑在城市活力中扮演角色的一种思考。也由此引出我对城市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的一系列思考。我希望这个位于加州圣安娜市中心的艺术家街区的博物馆在这座城市中扮演的角色,能够像会生长的建筑一样,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入住,为城市增加更多的活力,因此在虚空间的设计中下了很大功夫。




由于起步并没有信心,因此经常向波哥吐槽压力,通过WU老师和波哥的双重点拨,我发现其实在这种狭小地段把底层虚空间贡献出给城市的人们,反而会促进更多的艺术家入住。人们并不一定要进博物馆参观,而是更乐意来晒太阳,遛狗,谈琴(qing),谈人生…多么有吸引力!而且在我的小博物馆里每层之间都是错落的,艺术家和观众在这种有趣的空间中都可以无缝进行视线和实际的交流。因此把这样一个思考建筑和城市关系的作品放在一使作品集的开头变得更吸引人。




  •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想仅凭我的个人灵感肯定是不够的,平日我还经常请教同事小伙伴们,向她们请教并探讨如何才能在作品集中更精准到位的表达我的内心。曾今无数次思维停滞不前时是她们点亮了我的路。


  • WU老师不仅在主线把控,叙述构思的阶段激发我的创新思维,并且在细节追求精致甚至极致,他并不会告诉我应该怎么样做,而是会给我举一两个精彩案例去引导我超越自己,我想这大概就是授课的最高境界吧。


  • 此外,我在开始做作品集之前已经看了大量的各大名校的牛人作品,我从不认为我的作品集多么酷炫甚至要上天,我不会渲染不会GH,只是一只希望靠ps便可以简单安静地自圆其说的建筑狗。我认为能够把故事讲圆满,并且可以全方位的展示出自己目前具备的能力是一个好的作品集应具备的因素。加上WU老师的点拨,效果棒棒哒~


▼工作经历作为加分项

很多小伙伴会发愁缺乏实习经验,我的建议是你一定要明确你实习是为了什么,是得到建筑师的推荐信么?有个漂亮的cv么?这些显然只是结果,而最重要的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思考你学到了什么,你可以做到什么?这些如何帮助你成为更优秀的你,如何更完善地展示出自己目前的实力。


▼美国本土老师推荐

前面提到了,由于我在加州交换过半年,很有幸一直和几位教授保持联系。中途这8年一直保持着很不错的私人交情。因此在我向她们寻求帮助的时候,她们的确非常中肯地给予我很多建议和帮助。其中一位教授是UCB和UCLA的背景,另一位是MIT和COLUMBIA的背景,想必大家都明白为什么我申这四所学校了吧?是的,校友推荐是会加分的~


然而,另一封信,并未来自工作单位中的领导,而是我在天津大学读研究生的教授导师,因为我毕竟是要去求学,教授的学术评价对我至关重要。想必我用中标项目说话就不再需要单位领导去美言我了。因此,推荐人的选择因人而异。


 ▼小贴士

我的很多素材资源来源于Pinterest,gooood(在海外专辑),archdaily等网站,感兴趣的伙伴们可以关注哦~


▼小结

由于我是脱产专心做申请,因此基本做到了半DIY,其实为了更高效、少走弯路,我强烈建议学弟学妹们找到心仪的平台来提升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肯定是要比自己慢慢拉车来的更妥。


最后,在此借用波哥的一句话送给已经决定踏上留学之路的你们:坚持和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的人注定失败!祝大家摆脱拖延症,高效做事,积极面对未来,加油吧!骚年们!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


-THE END -



推荐阅读

设计可以做一辈子吗?

我们拼尽全力出国,到底学的是怎样的建筑学?

建筑词条 | 纽约SoHo告诉我们,城市真的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

一级注册建筑师备考攻略, 和闷骚理工男的最美情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