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学手记】新加坡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条通道

薛岩强 祖庆说 2019-06-26

                               严  正   申   明


      本人1月4日刊发于此公号的《张祖庆:中国•新加坡两国教师评价初步比较》一文,被青岛某一个注册“某岛教育”的ID全文“转载”。“转载”时未与本人招呼,也没有在帖子里注明作者和此文出处,而且故意把我图片中的水印“祖庆说”截掉了大部分——其用意不言自明。但,我仔细阅读发现,帖子里,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有一处地方,没有裁干净——


      


     最可怕的是,此文转发“今日头条时”,题目变成了《我国教师评价,浓缩成四个字——目中无人》。如此耸人听闻的题目,有误导读者的嫌疑。


     朋友告诉我这篇文章被盗用,我在第一时间请两位朋友发私信给ID主人,请其删掉此文。但,该主人熟视无睹,文章继续发在“今日头条”。


      我资讯过相关律师,这是彻头彻尾的侵权行为。请“某岛教育”ID主人自重。网络自由,也有底线,请尊重原创。我已经对您的文章截屏,如果仍旧不撤此文,我将把全部信息公开。


     请今后不要做这样掩耳盗铃的事。网络很大,也很小。请自重!


    请更多朋友帮我转发此文,希望“今日头条”“某岛教育”ID 主人看到此文后,联系我。


         分            割             线(以下为正文)




【转发按】


此文是浙江乐清市丹霞路小学薛岩强校长所写(原题《新加坡教师成长路径及启示——新加坡考察研修纪实之三》,因微信发布需要,擅自改为现在的题目)。此文比较清晰地阐释了新加坡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条通道。黑色字体为其原文,蓝色字体为我有感而发补充的。


    在诸多导师的授课中都讲到了新加坡的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胡春河和王国华两位退休校长,在他们的眼里教师是办学“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胡春河先生说:“一所学校的素质不可能超越它的教师队伍的素质”,这充分说明了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学生第一,老师最重要”、“学生为先,老师是关键”。


   我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教育当以学生第一,办学必以教师为首”的原则。“发展教师才能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就能成就学校”这句话是写在学校风采栏中我的个人办学思想里的。一所学校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状况。学校必须以教师为最重要的资源,依托教师办学。


    因此,如何发展教师就成了学校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胡春河先生说:“学校领导的责任就是帮助每一位老师成长”。的确,作为校长,唯一的大事就是培养教师,从而惠及学生。


   新加坡的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教师发展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效果显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下面从教师入职程序、发展路径两个方面介绍新加坡教师成长路径的主要做法。


第一, 教师入职的程序。

新加坡没有师范类大学,只有国立教育学院负责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国立教育学院不招生,教师由国家教育部招聘后送到国立教育学院培训。具体流程是:先由大学毕业生自行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申请的大学毕业生经教育部考核筛选后,成为“合约教师”被派到学校实习,一般为六个月。这半年的“实习”既让他们体验当教师的艰辛,审视自己的从教动机和衡量自己从教的适应程度,也让学校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具体表现。

实习之后,根据学校的评价意见和本人的意愿,与教育部签订合约。再被派到国立教育学院参加为期一年到一年半的教师带薪职前培训(月薪3000新币左右)。培训结束时,由国立教育学院再进行全面考核。考核通过取得相应学位者与教育部签订3年服务合约,如果不履行3年合约的话,要交4.8万新币的违约金。 根据教育部的说法,违约金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费2万新币,所有住宿费,培训期间发给的津贴,报销了的买电脑的费用……一句话,他们曾经给了多少钱,照原样还给他们就是。违约金的偿还额度随年份递减,每履行一年合约义务,就减去三分之一违约金。考核未通过者不仅失去了走上教师岗位的机会,还需退还已经领取的工资。


在新加坡是合约教师或者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工作量一般只承担三分之二左右的教学工作量,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以及培养举措。

新加坡政府对于教师的发展非常人性化。鉴于教师的志向各异,为教师提供三条事业发展道路——教学道路、领导道路和专科道路,供教师选择,以期有更加卓越的表现。如果教师觉得不适合某一条道路了,可以中途转换,不过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与标准,这与学生的源流相似。

第一条是教学通道,有高级教师、主导教师、特级教师和首席特级教师。特级教师的工资相当于副校长,上班的地方已经不在学校,转而到教育部,从事专业教学研究。

第二条是领导通道,有科主任(相当于学科教研组长)和级主任(相当于级段长)、部主任(部门主任,相当于中层干部)、副校长、校长、校群督导、副司长、司长、统筹司长、副总司长和总司长。这一条道路级别很多,尤其是校长之上,还有诸多的发展空间。新加坡规定校群督导、教育部副司长、司长等职务,都必须担任过校长。

第三条是专科通道,设有高级专科员1、高级专科员2、主导专科员、首席专科员、专科总长等职级。专科是包括学科在内的各项专题工作,比如心理健康专科、生活辅导专科、阅读障碍专科等等,只要在某一个领域有研究的,都可以申请成为专科员,他们都在教育部的专设部门上班。

新加坡鼓励教师走“领导通道”,因为学校里的管理岗位众多,需要大量的教师从事管理工作。

教育部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机会给教师,规定教师每人每年至少需要达到100个小时的继续教育时间,并为每一条发展道路制定了配套的发展方案。下面介绍几种教师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是“专业休假”。就是以专业发展为目的的短期休假,可以让教师利用休假时间,去专心修读学历进修课程或课程研究、教育政策等与教育相关的专题课程。教师教龄不同,专业休假的时长也不同。三年以内教龄的教师一般2-3周,6-8年教龄的教师可以申请半年左右。12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专业休假时间更长,可以达到一年。而且,待遇上也有不同,12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如果专业休假半年,可以全薪休假;如果要休假1年,那么工资保留半薪。教师的进修学习有这样的专用时间,对个人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在进修时间上有保证,还提供进修经费。根据教师个人的考核,有贡献的教师可以申请进修奖学金或贷学金。


祖庆补充:”专业休假“是新加坡教师成长的加油站。正如汽车需要深度保养一样,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高原期或倦怠期。”专业休假“,可以让教师很好地休整、充电。事实上,我国也有一些地方尝试这样的机制。比如江苏省吴江市,就先后安排了薛法根、管建刚两位特级教师为期一年的带薪专业休假。在这一年中,两位特级教师可以不用在学校上班,但要完成自己的专业研修计划(比如发表多少文章、写几本书等)。事实上,薛法根、管建刚两位特级,在休假中,超额完成了研修计划,出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休假过程中,学校的很多工作也没有拉下,并且,在工作室建设中,有了更多的时间带出了高素质的徒弟。这样的带薪专业休假机制,值得有条件的地方推而广之。浙江省教育厅,此次把我们送到新加坡,这其实也就是带薪学术假——只不过,我们每天都有规定的课程。】


二是职务晋升培训课程。每当教师职务晋升时,不管是专业职务还是管理职务,都需要接受上岗前的培训课程。比如,经过考核,一批副校长的发展潜能巨大,被推荐参加国立教育学院的校长岗位培训,为提拔做准备。培训中,除了接受教授、专家的指导以外,还会有教育部官员的多次面谈,主要是为了了解教育理念,管理技能等方面的情况,以便确定是否提拔使用。培训之后,考核通过者,可以直接被任命为校长,若岗位紧缺时,也可能回到原来的副校长岗位上边工作边等待。也有的考核未能通过者回到副校长岗位继续工作。


【祖庆补充:新加坡对干部的提拔是很慎重的。相关专业机构,会对干部进行全方位的测评——这里的测评,主要不是民意测评,而是专业素养测评。出一系列题目,请被测评者进行答题——必答、口试都有。专业机构会对每位被测评者进行比较精准的岗位潜能分析。】


三是“跨界挂职”。新加坡教育部允许教师到学校以外的部门或机构短期挂职,以便获得跨界的职业体验,拓展视野。比如教师可以申请利用假期时间去动物园当一名喂养师、去蛋糕店当一名烘焙师……让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全身心的体验其他职业特点,不仅可以丰富教师阅历,有助于教学工作,也让教师体会不同职业的艰辛和困难,以更好的姿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这是一种另类的体验式“师德学习”。如果觉得别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可以选择跳槽,这样不仅可以“纯洁”教师队伍,也让他找到真正适合和喜欢的工作。


【祖庆补充:这是特别有创意的一个”跨界“。事实上,这样的跨界,在中国不少地方都有尝试。我所在的下城区,就有派干部到其他行政部门去跨界锻炼的。跳出教育看教育,往往会有别样的发现与成长。】



    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新加坡的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从入职前到在职教育,都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示:


    第一,拔高入职门槛,层层筛选,严格把关。


   新加坡的教师入职过程中,教育部招聘是第一道关,学校实习是第二道关,国立教育学院培训是第三道关。这样严格的把关,能确保将最优秀的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也给要求成为教师的大学毕业生多次“确认”的机会,反复审视自己是否适合当一名教师。这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负责,也是应聘者最大的负责。


【祖庆补充:新加坡教师整体素养比较高,跟入职关口把得严不无关系,这种“试用期”的机制,有效地从源头上把不适合当老师的人群挡在门外。其实,任何工作都有其专业性,教师这一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适的。我认为,新新加坡教师素养整体高,除这“三关”的原因,关键还是教师工资高,吸引了最优秀的各行业人才。在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批中师生,还算得上各地学生中的出类拔萃者。而九十年代中后期及新世纪进入教师队伍的,则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最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我国男教师越来越少,整个教师队伍阴盛阳衰。我想,什么时候,报考师范院校成为热门首选,男教师和女教师比例基本接近,教育,才真正有希望!】


我们国内虽有专门培养“准教师”的师范院校,但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考虑改变教师入职程序,不要将招聘来的新教师直接分配至农村薄弱学校和“山老区”学校,应该先在城镇的优质学校做“实习教师”,让他们尽快成长,再根据实习考核结果决定分派到哪里。杭州某区就已经开始思考新教师储备计划,比如新教师被聘任到某校后,先去该校结对的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然后返校安排工作。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做法,就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的工作量要略低于其他教师,为了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成长。而国内,越是新教师越是“压担子”,工作量比一般教师更大,因为年轻,所以要多干。这一点其实在学校层面就可以通过度解决,比如学校可以规定为见习期内的新教师减少课时教学任务,增加其学习任务,为其指定指导师。

第二,发展路径三分,层层晋级,动力充沛。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有的老师擅长于教学,有的却擅长于管理,若能两者兼顾固然值得肯定,但不应该只给教师单一发展道路。新加坡为教师提供三条发展路径,既彼此独立,又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道路设置不同的发展层级,有不同的工资待遇,比如特级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当于副校长级别,副校长的工资相当于大学里的副教授。而且,为不同发展道路制定配套休假方案和奖学金、贷学金的休假制度,为各个层级的教师发展助力。新加坡教育部就像一位慈祥细心的“家长”一样,为全体教师的发展前途细微考虑。


    我国的教师工资政策虽然也有区分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但是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工资明显高过管理岗位等级工资,两者不平衡,没有突出管理岗位的重要性,导致管理成不了“主业”。比如说,中级职称的岗位工资要高于校长岗位工资。教师的发展通道太少,也没有形成制度,教师发展缺乏规划。教育管理岗位上,职位晋升空间太小,几乎“校长”就是一辈子到顶的岗位了,倦怠现象严重,也制约了人的发展。在新加坡管理职务的工资标准很高,副校长的工资相当于教师专业通道上的最高级别——特级教师的工资。他们鼓励更多的教师走向教育管理岗位,并把教育管理视为一条专业道路,设置不同层级,让教育管理者有足够的职位晋升空间。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国内借鉴。


中新两国在教育管理上还有一个明显认知差异,新加坡认为学校管理者不必是教学的佼佼者,学校管理者也不必上课,只要掌握好学校发展的大方向即可。因此,新加坡的“主任”一旦升任副校长以后,就不再上课了。


2017年12月11日






感谢薛岩强校长以及丹霞路小学微信公众号的授权发布!


近期热门文章:

期末复习季,亲爱的老师,请珍爱你自己

【预售】小学一、二年级下册语文最新教学用书!(附全套课件下载)

张祖庆: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何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