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到人性,回到文学:这才是最好的儿童文学课

周其星 祖庆说 2021-10-25


奥利凡德自什么时候开始制作魔杖的?


哈利.波特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魔法石曾经所在的金库是多少号?


哈利的父亲用的魔杖多长?


哈利骑的飞天扫帚是什么型号的?


……



如果一本书看完,需要你回答这样的问题,请问:

你还愿意再看这本书吗?

你还喜欢看书吗?


如果回答跟我一样是否定的,请问:

这样出题考查阅读,还有意义吗?


现在的问题是,明明这样的检测,只会让孩子偏离阅读,远离文学,可是,竟然在全国各地.很多地区很多学校,都在使用这样的操作系统,家长埋怨不已,老师苦恼万分:儿童阅读怎么变成这样子的了?


当读者被迫去关注厚厚一本书中的极小的细节,而这样的细节对人物对情节其实都意义不大时,这样的考查就变得荒诞不已。



国内多位儿童文学作家纷纷在朋友圈里接力,表达自己对这种检测的愤怒,抗议自己的作品被设计成这样的阅读测试,呼吁大家为孩子多留下一些美好的阅读记忆。我虽不是儿童文学作家,但作为一名爱阅读爱孩子的阅读教师,也参与了接力。



有朋友留言说:到处是这种折磨人的阅读测试,忽略了欣赏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测试题,大部分是细节问题,还以为读书就是找茬游戏。


另一位家长朋友留言说:看了卷子吓一跳,给罗琳阿姨做做,看她会不会得满分。


一位教师朋友说:面容姣好的文学被活活地整成面目可憎,根本上不懂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文学?我们如何带着孩子读文学?一个文学的课堂又是什么样子呢?


前不久,应邀去北京上了一节文学课,带着孩子读梅子涵老师的散文《春天》。上完课后接受了《光明日报》周世祥老师的采访。根据世祥兄的提问,我约略谈了谈自己的看法,这是我心中文学课的样子。


01

关于文学课的功能定位——


文学课应当是文学作品阅读与分享的课堂。现在语文课文中的文学含量还不够,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收录进来,我希望能够在教材教学之外,还可以打造一个纯文学的课堂。


文学课应当是一个热爱文学、广泛涉猎文学作品、视野宽广的阅读教师发挥阅读引领作用的平台。


文学课应当是一个文学启蒙教育的阵地,教师应该在这片净土劳作,带给孩子们“诗与远方”,以及更开阔的世界。


文学课更是孩子和学习伙伴、亲密朋友在教材和习题之外刻意保留的温情的地带,让他们原本失色的生活多一些亮丽的色彩。



02

文学课上,如何让文学作品走近孩子们的生活?


我概括了6种方式:读、聊、品、演、画、写。


首先是要把原作以朴素的方式读给孩子听,当然这也需要一点技巧,要根据文本特点和老师的才能来进行,有条件的,不妨配上图画与音乐,营造与作品感情相通的情境,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后是充分地聊,比如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有弹性的话题,通过聊人物,将故事情节牵引出来,还可以对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聚焦,从而将其所处的环境带出来,最终达到‘一问动全书’的效果。


第三要品,老师尤其带着学生品味语言,关注作家作品语言的形式特点与表达魅力,对于阅读基础好的孩子可以将这一环节深化,引导学生在体会语言形式带来的感染力和表达力的同时,试着迁移相似的语言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力。


第四是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将平面的阅读立体化,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第五是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进行阅读策略和技巧的点拨指导,比如运用思维导图画出情节线索和人物关系、故事地图等。


另外,还可以读写结合,在赏析的基础上,借作家的语言,“浇自己块垒”。




03

对于文学课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定位的问题,我的理解是文学课和语文课就像一辆车的两个轮子,我们需要基于教材的、从学生能力出发的语言训练,同时也需要文学的欣赏、感染、熏陶,这两者是不可偏废的。


如果说得更文学一点的话,语文课,应当是双足,让我们立于大地,稳步前行;而文学课,则是两翼,带我们翱翔天宇,自由不羁。


我所执教的文学课,是独立于语文课之外的另一个课程体系,它更多的是指向诗、史、思的阅读与冥思,天然地带有诗的温度、史的深度与哲学的高度。


文学课堂其实也没有那么玄,完全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整个小学阶段甚至中学大学乃至纵贯我们的一生,虽然我知道这是难的,但我能够确保的是,在我的彩色读写教室里,我会把很多大块的时间留给文学,哪怕只是早上到学校后,教室里静悄悄的阅读,或者是放学回家,减去单调机械的书写作业去看书,以及周末时间,孩子们三五成群组成书友会,沉浸在某个主题的阅读之中。


我想,语文教师作为成熟的阅读者,应当努力有所作为,主动成为孩子们的“领读者”,成为文学麦田的守望者。



04

文学课的目标是什么?


在文学课上,阅读优秀的作品,品味作家的语言,这只是路途,并非终点。让孩子学会思考,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在我看来,尤为重要。


穿过一节节文学课,希望孩子能够成为终身的阅读者,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文学阅读中提升、完善精神品质。


对于像我这样对语言比较敏感的教师来说,我还期待孩子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正如看过很多风景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阅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也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话语方式、语言之路,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野心。


然而很显然,以上所说的这一切,是本文开头的测试题所无法实现的。


故,童年最好的文学课,应该远离测试,远离功利,远离目光短浅;应该回到孩子,回到人性,回到生命本身。


本文转载自“星星问答”,题目有改动,详细见——


你的朋友,星星问答



链接阅读:


曹文轩:鸟在天空翱翔之后(关于文学教育的即兴发言)


张祖庆:文学在,光就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