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儿童成长小说该怎样读
儿童成长小说该怎样读
——以《草房子》为例
如何看待“成长小说”
"成长"这个词,总是和孩子们联系在一起的。
国内学者芮渝萍是这样定义成长小说的:“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成长经历的小说。他通过对一个人或几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我想,对成长小说而言,"过程"这个字眼很重要——它写的应该是一段成长的经历,并将这样一个过程极为真实地和盘托出。
《草房子》《城南旧事》《野芒坡》《穿堂风》······我们现在可以为孩子选择无数经典的成长小说。在每一部个人成长史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或生动有趣、或一波三折、或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们的情节属于儿童的世界,有着儿童的视角,能直击儿童的心灵,所以常常会深深地吸引孩子。而其中展示了主人公由幼稚到成熟的经历,孩子自然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启示。
因此,成长小说是孩子个人阅读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草房子》中的成长之旅
曹文轩的《草房子》堪称一部隽永的成长小说。自1997年面世之来,畅销不衰。各个版本累计印次已接近300次,被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曾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并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同样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屡获大奖。
全书围绕油麻地小学师生的生活展开,以人物专题为序,共分九章。每一章,都是一个主要人物的成长历程。也因此书的目录都以人名或者以可以代表某个人物的地名(比如代表杜小康的“红门”,代表桑桑的“药寮”)构成,简洁明了。然而,每个章节的故事和人物又并非完全独立存在,它们前后关联,环环相扣,展示出独特的叙事风格。
桑桑、陆鹤、杜小康、纸月、细马,这些天真善良孩子的都在书中鲜活地长大;蒋一轮、白灵、秦大奶奶、邱二娘,甚至桑乔,这些成人也在一个个的故事中变得更加成熟,他们与孩子们一同在成长。
陆鹤极力想摆脱“秃”,细马没有属于自己的家,私生子纸月受尽欺负,而桑桑,他的病曾让他和死神比邻而居;秦大奶奶看的如性命一般的土地变成学校的,邱二娘无法真正接受继子细马,甚至校长桑乔,总不能忘记自己曾是猎人的耻辱,以至于视荣誉为生命。是的,这就是横亘在他们每个人面前的巨流,若不能涉水而过,就永远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不管他是懵懂少年还是已经白发苍苍。
如何解读《草房子》中孩子的“成长”
在磨难中,他们是如何成长的呢?
让我们走进杜小康的故事。
杜小康是全书中经历最让人唏嘘感叹的孩子。曾是油麻地小学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学生,杜小康一出场就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他永远有干净整洁、质地优良,符合时令的衣服,在一群破衣烂衫小孩中是那样显眼,身为班长,他成绩优异,做事果断,一呼百应,甚至老师都对他客客气气。他的一切,都让其他孩子望尘莫及。然而,老天却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父亲投资失败,家庭瞬间一贫如洗。当两扇带着过去荣耀和富贵的红门都被债主拆下后,杜家彻底败落,杜小康甚至连书,也不能再继续读下去。骄傲的杜小康不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他邋遢、敏感,孤独和恐惧。
为了还债,他不得不跟着父亲到百里外的大芦荡养鸭。养鸭是残酷而失败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和父亲失去了所有鸭群。当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来时,油麻地所有的人默默地,同情地望着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可杜小康却无视了这种同情。当他带着硕果仅存的两枚鸭蛋微笑着送给桑桑时,当他决定就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小地摊时,当他毫不做作的招呼着自己的小生意的时候,我们看到他无与伦比的坚韧。苦难到底带给杜小康什么呢?骄傲的杜小康回来了,这种骄傲,是骨子里的,带着高贵,值得所有人敬畏。
这是属于杜小康的故事,这也是属于《草房子》中每个人的故事。落魄后的杜小康在芦苇荡竭尽全力还是失去了所有鸭群,他却带着微笑回到了油麻地。也许就是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这个孩子顿悟了,在自然面前,人世起伏如沧海桑田,跌倒可以起来,失去的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如同暴雨之后的芦苇荡,芦苇依然挺立,天空依然碧蓝。他不再执着于过去的荣耀,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他勇敢地正视着自己的面前的人生。
他的成长,是标志性的。在《草房子》中,每个人都有“杜小康”式的成长。
桑桑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而成长;
陆鹤因接受一次表演任务而成长;
桑乔,则因儿子的病,终于不再“荣誉高于一切”;
······
也就是说,《草房子》中的每个人物的转变,都有与此相关的关键事件。
这,也是成长小说的共性。
“成长小说”阅读策略
1 梳理“成长关键事件”
马科斯在《什么是成长小说》中提出:“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
这样的事件如此重要,我们在引导孩子阅读成长小说时,则可以带着他们寻找、梳理、总结故事主人的“人生关键事件”,借此分析及理解主人公是在如何“成长”。
笔者在执教《草房子》整本书阅读的时候,连续抛出话题“你最喜欢哪个少年?你最像谁?”“这几个少年成长中的关键事件是什么?”“哪个瞬间震撼或感动了你?”在激发起孩子聊书的欲望之后,全班就“关键事件”展开细致地谈论,得出结论是“这件事在人物成长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主人公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个话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把握住成长小说的特点,迅速可以找到引发思考的点——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成长?
在课堂的讨论中,孩子们借助预读单,分别研究了桑桑、杜小康、细马,细数他们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盘点前后的变化,去叩问少年成长中的秘密,其中不乏意见不一争执不休之处,擦碰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在不断思考成长的含义,最终,话题“《草房子》要告诉我们什么?”让无数学生都有感而发。这是《草房子》给他们的启示,也是成长小说的价值与意义。
2 寻找“成长引路人”
所有的人的成长,都不会是孤立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这些人成为主人公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
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身边总有着一群有着“重要使命”的人,他们共同构成主人公的人生,也展现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对主人公的影响巨大,在他迷茫懵懂的过程中,或正或邪的出现在主人公的生命中,完成对他的引导。
《药寮》是全书最后的章节,生了重病的桑桑在温老师的药寮里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奶奶临走前,抓住我的手。她已说不出话来了。但我从她微弱的目光里,依然听到了那两个字:别怕!’她没有看桑桑,但却把胳膊放在了桑桑的脖子上:桑桑,别怕……”
同样体弱多病的温老师,一直温和而坚强地引领着桑桑。在桑桑病重后,她替桑桑煎药,教桑桑怎么喝下难以下咽的药汁,她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安慰着,鼓励着面对疾病惊恐无力的孩子。她的平静和勇敢一直是桑桑精神上的引领者。毫无疑问,对桑桑而言,温老师就是他人生的引路人。
当然,并非所有的引路人都是正面的。
比如陆鹤。当屠夫丁四拿着一块肉,在众人面前涎笑着要以此为交换,去摸陆鹤的秃头时,他对陆鹤毫不掩饰地羞辱成为这个孩子刻骨铭心的痛苦。
但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终于明白无论自己如何想方设法的遮掩,都无法改变“秃”的现实,自己越表现出敏感,越无法阻止不怀好意的人的嘲笑。
这一刻,陆鹤终于决定正视自己的“秃”。
最终,他终于因为出色的演绎了戏剧中的角色“秃头大反派”而大获全胜,他的“秃”不再是耻辱,而成为荣耀的象征。
丁四于他,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引路人。
3 发现主人公的“成长标志”
在成长小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面对和战胜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成长。这就是他的磨难。
或者说这是他们成长的标志。
桑桑由一个爱淘气爱闯祸的孩子变得成熟而稳重。
细马不再叛逆和敏感,他承担起照顾后母的责任,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杜小康开始坦然面对别人的眼光,规划自己的人生。
桑乔重新拾起了猎枪,不怕别人知道自己曾是猎人。
······
这样的成长标志,暗含在一个个故事之中。让孩子们去分析,去发现,主人公到底得到怎样的成长,这样的成长会不会给我们以启示?
成长小说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类儿童文学,教孩子掌握阅读密码,走上成长之旅,让成长小说伴孩子成长。
链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