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学好语文的五个习惯,两大通道(老师转给家长!)
点击即可观看部分视频,更多请扫文末二维码
今日,我们把近两万字的对话实录作了精编和适当调整,保留现场交流的原貌,提取核心信息与观点,回馈各位。在此,由衷感谢“祖庆说”的读者朋友,你们的关注给我莫大的动力。也感谢我的公众号团队,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祖庆
主持人 播播哥(以下简称主持人)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了统编教材,家长与老师最关心的无疑是统编版教材与原版教材有什么区别?难度有无增加?家长和老师该如何适应新变化,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在今天的节目中,为大家答疑解惑的是著名特级教师、杭州谷里书院创办人、百班千人读写研究院院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卓越名师张祖庆老师,欢迎张老师。
张祖庆
朋友们好,主持人好!非常高兴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直播间与大家相约,一起聊语文这个话题。语文学习的生态是综合而复杂的:首先得有良好的语文环境,要有优秀的读物,有卓越的教师,有尽职的家长,而且考试评价也非常重要。
所以,一个好的语文生态圈,一定是很多人齐心合力的结果。具体说,就是作家出更多的好书,出版社来推更多的好书,老师把好书带给儿童,学校、家长一起众星拱月,让儿童真正站在读写共同体的中央。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够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为了给儿童建设一个良好的语文生态圈,各方都在努力,包括教材的编写者。您刚才说的这一套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相关专家认为,我们这一套教材,应该体现了“更中国、更语文、更儿童”的特点。编写团队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努力,比方说体现了育人导向,增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等,同时非常重视语文知识体系,强调学习策略的序列培养。
我也认真翻阅了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跟以往的教材相比,确实有不少变化。举个例子,过去一年级教材先学拼音,现在是先识一部分字再学拼音,我觉得这是非常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先识字,让儿童一开始就直接接触我们中国的汉字,认识一些字后,再去学拼音,就轻松多了。拼音无非是一个拐杖,一个工具。
再比比方说新教材的单元组织,过去以人文作为主题,现在突出了语文要素,把语文的能力作为核心。还增加了习作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同时,每一个单元开始关注各类不同的文体,有童话单元、民间故事单元、神话小说,语言类型更丰富,编排更灵活,重视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培养。
也许屏幕前的家长会很焦虑,教材变化这么大,语文该怎么学呢?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学语文的基本方法、路径还是不变的。要相信,孩子是有语言天赋的。不要怕语文学不好,关键我们把这套教材研究透,适应这套教材,抓住五大学习习惯这个“牛鼻子”,往两个方向走,一是语文学习的习惯,二是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要点一:语文学习的五个重要习惯
主持人
习惯非常重要,统编教材下,语文学习的最基础的习惯有哪些呢?
张祖庆
我认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五大习惯。
第一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低段的孩子,识字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果不主动多识字,容易造成阅读的障碍。这里我特别要强调,低年级小朋友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主要靠图像化方式去感知事物。顺应这个年段特点,我们可以用汉字游戏帮助小朋友识字,可以借助身边的实物资源来识字,还可以利用韵文来识字。总而言之,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多的压力,想办法让他主动识字,游戏化识字。慢慢地认识一些字之后,孩子的阅读就方便多了。
第二
养成主动朗读的习惯
朗读的过程中,儿童脑子里会浮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有助于开发右脑。同时,大声朗读能够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增强自信,改善记忆,同时还可以感受语言之美,中国的语言文字是音形义结合得天衣无缝的文字。每天主动朗读15分钟,坚持6年下来的话,这个效果是惊人的。
主持人
我非常认同,朗读对于孩子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此,我也要给广大网友一个建议,朗读不是声嘶力竭地呐喊,我见过很多小宝贝,一二年级已经出现声带小结。
张祖庆
对,你这个强调得太及时了,孩子们要掌握恰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我们语文老师要更多向你们播音系的老师学习发声,更好地朗读。
第三
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好多老师都会布置一项作业,那就是让孩子们去摘抄好词好句。在这里,我想表达个人的观点,其实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好词好句的,你说哪一个词语是好词,当它用得准确的时候就是好词,用得不准确的时候,再好的词语也会变成坏词。
没有好词好句,只有用得恰当与否。我们可以积累经典古诗文中比较经典的语段;积累我们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表现力很强的流行语,歇后语;积累作品中精彩的表达,这个精彩的表达,我一般会让孩子们有意识地分类积累。有了丰富的]语料,精彩的表达,孩子就不会怕作文没话可写。
第四
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发现好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少让孩子们去主动提问,这里要跟屏幕前的老师和家长提个醒,我们的新教材对于提问是非常重视的,在四年级特意安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让孩子学会提问。这个单元,需要我们认真地去训练,让孩子学习多角度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地带着孩子们去提出课文里面不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让他们的阅读思维走向文本深处。
第五
养成主动批注的习惯
我自己读书也非常喜欢做批注,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写写自己的思考,圈圈画画写几个词语,这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展开。遵循学习规律,从简单到丰富,从符号批注到文字批注,培养孩子读书动笔的习惯,这是一种跟课文深度对话的方式。
主持人
有很多网友在后台互动,我们来关注一下,有一个网友说,孩子喜欢上语文课,也喜欢看书,但考试成绩并不是很好,是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呢?还有网友说,孩子小时候喜欢读绘本故事,但上小学之后阅读兴趣越来越弱,读书变成作业,不喜欢读书了。
张祖庆
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先想说一下绘本对孩子阅读成长的作用,有专家说绘本要少读一点,读太多的绘本,到中高年级会影响阅读能力的发展。我也就这个问题求证了好多朋友,他们无一例外地告诉我,孩子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刚才那位家长说,孩子小时候喜欢喜欢读绘本,后来因为有了阅读作业,就兴趣不高了。我想,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这个阅读作业比较无趣,比较枯燥、比较机械。因此,老师在设计阅读作业的时候要适量,精选,精设计。至于读了大量的书,考试成绩没提上来,可能他读的书太浅了,也可能只是随意翻翻,也可能是课内的东西没有掌握扎实。当然,也有可能命题导向有问题。
要点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
主持人
有些家长在问,和大人一起读怎么读?
张祖庆
接下来,和各位家长和老师来聊一聊语文学习的重要的通道,其实就是要大量阅读。大量阅读对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作用是极其大的。我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阅读史。是师范学校以及工作后的持续阅读,让我一个初中才完整读到一本课外书的人,成长为特级教师。阅读,对我的语文能力提升作用非常大。
与大人一起读,不仅是方法,也是一种姿态,一种仪式。家长带着孩子读绘本,一页一页往下翻,翻翻聊聊就是一起读。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家长不一定要和孩子读整本的书,我们可以读一个篇章,让孩子自己去读。有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讲给大人听。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某一个片段改编成短小的剧本来表演,这也是和大人一起读。再如,把某一个内容改编成四格漫画,也很有趣。
其实,大人和孩子一起读,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陪伴。孩子是上天借给我们弹的一把琴,只借给你有限的岁月,过了这一段时间,你想弹这把琴也不理你。所以要珍惜这一段和孩子共读的美妙时光。
主持人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以兴趣为导向,可以尝试把文字阅读具像化。
张祖庆
对,先培养兴趣,然后慢慢回归到真正阅读上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和大人一起阅读,可以是爸爸妈妈读自己的书,孩子读孩子的书。经常有家长说,我家的孩子为什么就是不喜欢读书呢?这个时候家长们倒是要好好地想想,你让孩子阅读的时候,自己的心有没有安静下来和孩子一起阅读?你在追韩剧、刷朋友圈、刷抖音,让孩子怎么安静读书呢?我觉得,家庭亲子共读需要一个仪式感。
主持人
大家经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做什么,他会跟着做什么。
张祖庆老师
爸爸和妈妈拿着一本书,就好像生命的DNA一样,这就形成了孩子脑子当中印象最深的画面,这个画面会植入他生命的深处,成为他一种良好的习惯。
主持人
张老师是不是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
张祖庆
嗯,我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说我们要把更多的经典请进儿童的生命。
讲到推荐好书,有的家长不停地给孩子推荐这样那样所谓优秀的书,可他们从小就将它们扔在了一边,大人推荐的我就是不喜欢;但是,并不表示要放任自流。如果不推荐的话,让他自己凭着兴趣去读,有些很流行书,不一定有品质。
那到底怎么办呢?我们要有成人的视野,还要有儿童立场。家长和老师,首先自己要辨识,什么是好书,脑子里能够装几十本几百本好书。然后呢,跟儿童商量着这个书你喜欢吗?总有一款是他喜欢的。
关于什么是经典,我写过很多文章,在我即将出版的演讲录里都有谈到,这里不赘述。我不反对从小让孩子背大部头的国学经典。背国学经典,也有成功的案例,但不具有普适性。我的一个朋友,曾问过一个小时候背经典长大,三年级才开始进入学校的博士生。问他,自己的女儿有无按照这样的模式去养育(从小就背大量经典,三年级再进入学校读书)?博士认真地想了想说,不会。这个案例,耐人寻味。
我们对经典,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经典的童谣,经典的诗文,经典的童书,以及未来可能成为经典的东西都可以。
现在市面上的高质量读本确实也很多啊,过去的《新语文读本》,近年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都不错。我向大家推荐一套百班千人团队编写的读本,叫《百千大阅读》。
这套书由我本人、周其星、李祖文、蒋军晶,周益民等一批特级名师带着几十名骨干教师一起编出来的,是一套非常好玩的读本。不仅如此,它最大的特点是与教材无缝对接,教材有几个单元,我们也有几个单元,而且每一篇适当高于教材,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
书的选文经典、精美,有列夫.托尔斯泰、法布尔、海明威等外国名家作品,也有中国的曹文轩、梅子涵、方素珍、汪曾祺、迟子建等名家名篇,每一篇都是有出处的,彩印非常漂亮,隆重向大家推荐。
主持人
谢谢张老师的推荐。我们再来关注一些网友的问题,我家孩子很喜欢读书,看了很多学校推荐的书,为什么作文还是不好,得分一直不高?
张祖庆
读了那么多书,成绩上不去,这个问题我其实刚才已经有所涉及。在此,我再提4个建议:第一,不只是读得多,更要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有适当难度的书,就像一座山,在你奋力攀爬之后,到达了山顶,回望攀登的旅途,你才会觉得,攀登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读书需要攀登,它是一种思维的挑战,是一种征服自己阅读障碍之后的快乐。第二,既要读得多,更要读得专注。我自己读书有一个习惯,我喜欢在某一个时间段把某一个作家的作品全部找来深入阅读,对这个作家做深度了解。第三,读得多,更要学会分类积累。这个我前面讲过了,不重复。第四,读得多,更要主动去运用。这一点一线老师们方法很多,也不用展开。
主持人
后台有网友问,语文教材改了,考试会怎么改?考试会不会变得更难,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这又是家长的一个焦虑。
张祖庆
关于考试,我想细心的家长、老师一定关注到了,主编温儒敏先生的一个说法,"我们这一套教材专治不阅读的,可能会让15%的孩子考试做不完。可能原话不是这样说的,有一些老师和家长理解偏差,以讹传讹。但是这也表明一个倾向,那就是阅读的量一定是越来越大,题型一定是越来越丰富、广泛。而且,作文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交际语境下的任务型写作越来越被重视。
当然,并不是要多读课外,课内的东西不重要。课内的东西依然重要,教材是基础,它体现了教育公平,它毕竟是很多专家长期研发出来的,体现国家的意志,必须要认真地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要适当地腾出一些时间去阅读更多的经典读物。只要孩子们阅读的书是高品质的,阅读的量也是充分的,我想考试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关于阅读,还要补充一点。阅读应该是广义的,不仅仅是有字的阅读,无字之书也是阅读,带孩子看看名山大川,感受异国风情,到乡下、到城市、到高原,体验不同的生活,带着孩子们去用眼睛去阅读世界。还有,认识更多的朋友,读人也是一种阅读。只有把阅读外延扩大,让孩子们主动去打量这个世界,那么他的生活体验就越来越丰富,内心会越来越充实,心灵会越来越敏感,语文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要点三:表达,是为童年存档
张祖庆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我刚才讲了4个方面的原因,其实关键是要回到写作的本身上来,让孩子爱上写作,要给孩子“三块表”,第1个是发表,第2个是发表,第3个还是发表。从写作心理来说,发表,非常非常重要。自媒体时代,发表的途径应该是多样的,发朋友圈,开个公众号等等,都是发表。
我自己有微信公众号写作的习惯,一天没有更新就浑身不自在,就觉得今天好像什么事情没有完成一样。我的微信公众号里面,有三块内容,一是关于教师成长的,二是对社会热点时事的评述,三是关于家庭教育的。家长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相关的文章,在后台留言,我如果有时间,也可以专门针对您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写一篇文章。
刚才讲到发表,更高层次的发表,是把您孩子的作文投给纸媒,真正在杂志上发表,这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他会突然找到一种我是小作家的感觉,他的写作激情就会喷涌而出。
写作文兴趣有了,写不好都难。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激发孩子表达的冲动,所以他会觉得写作文是那么痛苦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把写作理解为“用文字为生命存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档案,用文字来定格自己的生命,把自己所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遇见的人,想过的事定格下来,那么你所有的文字就是你生命的档案。这无关乎写得是否精彩,用文字定格生命,这本身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另外,家长也可以成为写作爱好者,你的爱好,会带动孩子的爱好。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还小,不会写字。那也不要紧。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语音转换成文字的软件,把孩子生活中的表达及时记录下来,你再稍微改一改,然后配上一张图片,这就成了一本微型书,这就是为他的童年存档。当他长大以后,他会想,我当年居然能说出这么多的东西。这其实也是一种起步作文,只不过是用口头来作文。现在好多有心的家长已经这么做了。
主持人
目前的语文教学,更重视书面表达,其实口语表达同样重要。
张祖庆
你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是说,当下的语文可能偏重于书面的表达,而口头的表达,即兴演讲的能力却长期被我们忽略了。被忽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当前的考试机制不完善,对口头的测评不多。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也会忽略口头表达。其实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要刻意地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很多,一个是通过大量阅读丰富他的心灵,让他的词汇量更丰富,通过大胆的朗读,让孩子敢于去表现自己,同时还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其实演讲是有一门专门的课程,经过专门的训练,孩子会越来越主动,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能够能说会道,这也是今后的方向,一定要重视。
结束语
主持人
这一点说得太好了!我们很多家长朋友在这里还提到了很多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请祖庆老师为大家一一解答,最后,我们请祖庆老师用一分钟时间简单地做一个总结。
张祖庆
家长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空间,提供更多的优质的精神食粮,带着孩子们用一双慧眼去打量去发现去建构。家长要做一个“过河拆桥者”,为什么叫过河拆桥呢?文学的王国在河的另外一边,家长要带着孩子们走过这座桥,让他在文学的王国流连忘返,这座桥有没有就不要紧了,他就在那里乐而忘返了。做一个过河拆桥者,做一个引渡者,家长要用自己的智慧,带着孩子们走进迷人的文学王国,走进迷人的语文王国。
主持人
很美丽,很文学的一个总结。我相信很多家长意犹未尽,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平台的回放视频,关注祖庆老师的公众号,还有多多去关注好书,我们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谢谢祖庆老师!
(扫码,完整回看视频。免费!)
张祖庆
朋友们,再见。
链接阅读:
在公号底部对话框输入下面的关键词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六一节快乐|敬畏 |统编教材 |朗读 |书单 电影 |作文| 阅读| 课程| 成长| 电影写作课书目 | 小说 | 草房子| 忠犬八公 |课堂课说课|模拟上课|穷人|电影遇见书|转载|合作